悼亡姬十二首

作者:厉鹗
悼亡姬十二首

组诗。厉鹗早年娶妻蒋氏,无子。雍正十三年(1735)到吴兴,因友人沈幼牧介绍作伐,纳姬人(妾)朱氏满娘,以中秋月夜,舟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厉鹗给朱氏取名净居女士,字之曰月上。他们共同生活了七年,夫妻情感甚笃。不意乾隆九年(1744)秋,朱氏染病不起,为庸医所误,沉绵半载,至第二年正月而卒,时年二十四岁。作者为此异常悲痛,当时就写了《悼亡姬十二首》组诗,哀情至痛,凄恻动人。厉鹗诗歌以"冷峻孤峭"著称,鲜涉爱情风月.《悼亡姬十二首》不仅在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以其真挚温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厉鹗的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此外,与一般悲痛追怀的悼亡诗相比,组诗在儿女情长的表层之下,又隐喻了压抑厉鹗一生的伦理困境.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野菜赞

野菜赞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蜀乱述闻

蜀乱述闻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诱新场烟贩至郡,置之狱。其党初谋劫狱,既闻奉批照屯积例斩,于是其党聚众起事。时承平日久,州县不知兵,奸民和之,遂陷筠连、高县、庆符。知县武来雨仰药死,势益披猖。时有凤山将军署总督、檄提督马天贵守叙府之真武山及吊黄楼,至石梯桥,遇蓝、李,败死。蓝、李长驱而西,杀都司余振海于犍为之箭板场,副将张万禄败死于荣县之黄石坡,遂据五通桥为巢穴,掠盐丁为兵。

山家清事

山家清事

宋·林洪撰。所谈之事,亦俗亦雅,将相鹤、种竹、酒具、泉源、插花、诗筒、食豚……统统列入清事范畴。

纳兰词笺注

纳兰词笺注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

弘光实录钞

弘光实录钞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铖当道,史可法督师,江北四镇,从“逆”案,伪太子案等。内容大致与顾苓《金陵野钞》相出入,而不及李清《南渡录》、顾炎武《圣安本纪》详审。书前有自序及不着人名识语,书后附大臣月表。《弘光实录钞》以记注体为主,颇近似于起居注,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间又有作者史评,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作者撰着《弘光实录钞》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又证以故所见闻,抄之以求其备。书中录有当时奏疏、圣旨,为作者所亲见,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如记许定国降清,封宁南王;福王北去,唐王豫以质宗谥之;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尤属谬误,失于考证。又于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且以伪太子为真,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尽管如此,《弘光实录钞》作为“取材邸报,无异官档”的史料,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关于《弘光实录钞》的作者问题,有两种观点:杨凤苞《南疆逸史跋》谓:“黄宗羲《弘光实录》一名《弘光实录钞》,又名《弘光纪年》。”傅以礼、谢国祯均认为《弘光实录钞》的作者为黄宗羲。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则认为,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如黄梨洲年谱、黄宗羲神道碑铭,以及《梨洲遗书十种》等均未提及《弘光实录钞》,故不应遽信杨凤苞《南疆逸史跋》之言。杨凤苞生于清季,忌讳已弛,南明遗着,不禁传抄,当时书商拟名射利,伪托名人之作,学者常被欺骗。《弘光实录钞》有清吟馆抄本,题作《弘光日录》,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弘一大师文集选要

弘一大师文集选要

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的律宗大德,大师的著述颇多,为契合社会大众的阅读需要并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本书以通俗实用为原则,选取大师的著述,内容有“人生之最后”“敬三宝”“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佛教之简易修持法”等篇章,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