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底牌
《底牌》,又译作《牌中牌》,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著的长篇小说。故事简述的是四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亚瑞妮·奥利弗太太、巴特尔警监、强尼·雷斯上校,在四名嫌疑人找出凶手,而每一位“侦探”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由。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四种著录《上清三元玉简三元布经》 1卷。秋月观暎《三元思想の形成》指出本经盖《真诰》所引《三元布经》,属三元思想形成前之经。述上元检天大录、下元检地玉 文和中元检仙真书,皆有符箓。述三元内存招真降灵上法、三元隐朝内仙上法,教人服、埋、焚符并存神诵咒。
小学诗
《小学诗》,是由清代人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全篇依《小学》一书的内容为主轴,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语言通俗易懂,通用五言句,并以四句为一段,整齐押韵,颇便诵读。书中,关于养成进退、处世立身等内容,皆以一二首诗言明,而关于道德贞操的内容,则赘言五首,由此使许多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万恶淫为首」的道德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曾以此书教授门徒,期于启发助学性灵。时人称扬「语语刻挚,有功于世道人心」,虽是溢美之词,但它对传播和普及朱熹《小学》,客观上也起了一定作用。
盛明杂剧
明代戏曲剧本集。60卷。明人沈泰编辑。分初集、二集两集,每集30卷,每卷1个剧本,共收明杂剧60种。沈泰在《凡例》中说:“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酲,岂敢灾梨”。凡明代著名杂剧如徐渭《四声猿》、康海《中山狼》、陈与郊《昭君出塞》、孟称舜《桃花人面》等,是集俱收。而且沈泰对每一剧都作有眉批,指明该剧的意韵、情趣、关目、词语之微妙所在,颇能助人理解和欣赏剧作,也表达了编者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这个剧本集编成后,就使人对明杂剧的面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故人称其“与元人百种并传”,称沈泰乃继臧懋循之业,“续千古一快事”(分别见于《盛明杂剧》序二与序三)。《盛明杂剧》初集于崇祯二年(1629)刊行,二集于崇祯十四年(1641)刊行。诵芬室于1918年翻刻了初集,1925年又翻刻了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出版。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杂剧剧本。元武汉臣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作者之意,盖欲深诫妒妇之爱女,而忘其夫之后者。”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元剧中宾白,鄙俚蹈袭者固多;然其杰作如《老生儿》等,其妙处全在于白。苟去其白,则其曲全无意味。”又说:“武汉臣之《老生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没有后嗣的富翁的悲哀,这如果用日本人的头脑想法,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从〔以往〕中国人的思想风俗来看,却是重大的事;其悲喜的心情,也不在《看钱奴》的主人公以下吧。取材这类问题的戏曲,时常看得见。大概定例是上天赐给一个儿子,做为善行的报应,即是寓有劝善的意思。”此剧写富翁刘从善一家关于财产再分配的矛盾纠纷,反映了封建家庭中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惨酷斗争,对现实的黑暗、世俗的丑恶,都有比较深刻的揭露。但作者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作品结构紧凑,关目布置极见匠心,宾白富有表现力。
无垢贤女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转女身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