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
作者:蒲松龄
清蒲松龄所作通俗说唱作品集。近人路大荒整理。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穷汉词》、《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等十四种。其前十一种为叙事体作品,后三种为代言体作品,语言多取山东淄川一带口语,曲调据淄川流行的俗曲小调。其中部分作品系据小说《聊斋志异》故事改编。如《寒森曲》取《聊斋志异》卷三《商三官》和卷一○《席方平》故事合成;《慈悲曲》为卷二《张诚》事;《禳妒咒》为卷六《江城》事;《姑妇曲》、《翻魇殃》分别为卷一○《珊瑚》和《仇大娘》事;《磨难曲》、《富贵神仙》均据卷九《张鸿渐》改编。馀为创作作品。如《快曲》虚构张飞在华容道刺死曹操;《俊夜叉》述妻子助丈夫戒赌;《增补幸云曲》述明正德帝大同嫖妓事;《丑俊巴》虚构猪八戒调戏潘金莲;《墙头记》述张老汉以锡伪作银子,使两个虐待父亲的儿子贪财受骗的故事;《蓬莱宴》述仙女吴彩鸾与书生文箫相爱,同归仙境的故事;《穷汉词》述一个穷汉向苍天诉说穷困之苦,属游戏文章。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运用曲艺形式创作的通俗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愤慨和不满,但也夹
章节列表
升序↑增补幸云曲
- 开场
- 第一回 坐北京正德临朝 夸大同江彬献谄
- 第二回 张皇后苦谏天子 武宗爷喜扮军装
- 第三回 使金钱乡人拿响马 拜御驾巡检受天恩
- 第四回 武宗爷过山遭渴难 云魔女送水动君心
- 第五回 私行主投宿问更 打柴儿杀鸡换妻
- 第六回 十字街闲游子弟 孤老院戏赚君王
- 第七回 呆万岁孤老院寻妓 乖六哥玉火巷逢君
- 第八回 六哥筵前夸妓女 万岁楼上认干儿
- 第九回 说虔婆六哥进院 相嫖客老鸨登楼
- 第十回 佛动心风尘自叹 老鸨儿打骂施威
- 第十一回 二姐被逼怨老鸨 丫头定计哄朝廷
- 第十二回 佛动心瞒怨小六哥 武宗爷假怒小佳人
- 第十三回 二姐初承御面欢 丫头再定金蝉计
-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
- 第十五回 弄痴呆武宗作戏 嫌辱没二姐含羞
- 第十六回 武宗爷斗两般宝贝 佛动心惊一套琵琶
- 第十七回 弄轻薄狂言戏主 观相貌俊眼知君
- 第十九回 天子爱妃齐夺翠 姐儿嫖客共含羞
- 第十九回 天子爱妃齐夺翠 姐儿嫖客共含羞
- 第二十回 二姐含羞吹玉笛 武宗假意卖龙驹
- 第二十一回 王冲霄赌博输钱 武宗爷脱衣洗澡
- 第二十二回 佛动心拜主求欢 王冲霄输钱迁怒
- 第二十三回 赚娇娥大姐定计 比根基万岁生嗔
- 第二十四回 穷秀才南楼谒见 都篾片御笔亲封
- 第二十五回 游妓院万岁观花 吹玉笛美人献技
- 第二十六回 胡百万帮嫖惹祸 张天师保主留丹
-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
- 第二十八回 大姐绳缚王冲霄 万岁火烧宣武院
猜你喜欢的书
九流绪论
《九流绪论》考论诸子百家源流,为《少室山房笔丛》中之一种,有1923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周易内传
清王夫之撰。六卷,附《周易内传发例》一卷。作者自述是书不同于“推广于象数之变通”的《周易外传》,而着重“守象爻立诚之辞,以体天人之理,固不容有毫厘之逾越”。为作者长期精研《易》理之结晶。通过对《周易》的系统解释,作者阐述了其“乾坤并建”的矛盾学说,发挥了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针对程朱“息动而使不流”的主静观点,提出“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动岂可终息也?”反对周敦颐、朱熹对“太极”的神秘主义解说,认为太极只是阴阳二气充凝的物质统一体,它并非孤立于阴阳之上,也不在阴阳之先,而只在阴阳二气之中,动静乃阴阳交感产生。否定了“太极动静生阴阳”这一程朱理学的纲领。书中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纯乾纯坤未有易也,而相峙以并立,则易之道在”,万事万物无非是阴阳之道所变化发展而来;又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认为“情各异用,事各异趣,物各异处”,要求“学易者不一其道”,要因时因地,“斟酌所宜”,“变易其故而别为新”。收入《船山遗书》。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破迷正道歌
破迷正道歌,原题「正阳真人钟离权述」,约成书于唐宋间。钟离权相传为唐末五代隐士,后以丹法传吕洞宾,为全真道所谓北五祖之一。此书北宋时已有流传,其成书不会晚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篇为七言歌诗,凡一千七百余字;歌咏内丹,斥责服饵、胎息、行炁、采补、辟谷、存思、符咒、科仪、缩龟炼乳、识心见性、瞻星礼斗等皆为旁门小道,唯以修炼金液还丹(内丹)为正道。其道以先天一炁为本,使金木交并,铅汞交结,龙虎交合,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之本真,则成金丹。歌中对内丹药物、采取、煅炼、火候之要及景象效用,皆有所述。全篇以七言歌诀体颂扬内丹之道,认为内丹以先天一气为本,「如能采得先天气,日月擒来两手中;达人采得先天气,一夜雷声不暂停。」又叙述了内丹的药物、采取、火候等,如说:「雷电风雨一齐生,颠倒颠时交换位。龙蹯金鼎要飞腾,四象五行归戊己。烹炼金液混元晶,加减自然分进退。前弦后弦定其真,丹头老嫩须辨认。抽添运用片时中,结胎火候有时刻。真火炎炎烧宇宙,乾坤上下尽通红。一火一水分爻象,一升一降自浮沉。一来一去分宾主,一前一后有君臣。一阴一阳为天地,一刚一柔自均匀。冬夏二至为节候,春秋二分定寒温。往来上下无形象,循环昼夜有时辰」等等。又强调了拜师在学丹中的重要性,指出:「这些金液还丹诀,不遇仙师莫强攻」;「有缘遭遇明师指,顷刻之间造化生」。宋元内丹家颇受本篇影响。
手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方珍珠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北京晨光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出版。剧本采用新旧社会的对比手法来描写北京一群说唱艺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抗战胜利以后,鼓书艺人破风筝与养女方珍珠从内地回到北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受到了种种迫害。富商、特务要抢方珍珠为妾,军警、流氓不断上门骚扰,弄得他们无法谋生。北平解放以后,艺人获得新生。他们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始组织起来,经常到工厂、农村为群众演出,到处受到欢迎。方珍珠也进学校读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剧本塑造了两代艺人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方珍珠一家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境遇。此剧对于艺人在旧社会受到迫害反映相当深刻,是老舍建国以后话剧创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