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释宫

作者:李如圭
仪礼释宫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室之制,即不能全明《仪礼》之说。而李如圭作《仪礼集释》,又作《仪礼释宫》,考古人宫室之制,以与《仪礼集释》相辅。《仪礼释宫》仿《尔雅·释宫》体例,逐条分析,各引经记,以《注》、《疏》参考证明,详加讨论,辨析详明,深得经意,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仪礼》古代宫室之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朱子大全集》亦载《仪礼释宫》,与李如圭《仪礼释宫》大致相同,仅无序文,可能是《礼书》校定者认为是朱熹所着。亦有人将其编入《苏轼集》中。清儒编辑《四库全书》根据宋《宋中兴艺文志》确定为李如圭作,“诚治《仪礼》之圭臬也”。由于传本已佚,《仪礼释宫》是《四库全书》编纂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卷,以与《仪礼仪释》相附,其间字句与朱子本稍有不同。版本有宋刊本、乾隆间武英聚珍板本、守山阁本、《经苑》本、闽覆聚珍本、墨海金壶本。

李如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通纪

台湾通纪

清代纂修的福建通志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是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的,刊於乾隆二年,凡七十八卷、首五卷。第二个是沈廷芳修吴嗣富纂的,刊於乾隆三十三年,凡九十二卷、首四卷。第三个是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洛等续修魏敬中重纂的,刊於同治十年,凡二百七十八卷、首六卷、附一卷。我们曾把最後这部福建通志里台湾府的部分以及和台湾研究有关的资料抄出来,略加整理,称做「福建通志台湾府」,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四种。民国初期,福建又修了一部通志,凡六百卷,是陈衍纂辑的,刊於民国十一年。可惜全书没有刊竣,现在看得到的共有三百一十多卷。这部通志的第一部分是福建通纪,起周显王三十五年、迄清宣统三年,计二十卷;台湾的史事也包括在里面。我们就又把这一部分抄出来,称做「台湾通纪」,起明神宗万历元年、迄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分为四卷。这部「台湾通纪」,不仅把割让前的台湾史事按照年月作有系统的记载,还把每一条记载所根据的原书注明在下面,对於台湾史的研究是很有用处的。

易源奥义

易源奥义

元保巴(蒙古族)著。全书三千余字,未 分章节。书前附有《进太子笺》的前言。书中对河图、八 卦、洛书及其关系进行注释。称河图为先天图,亦即“太 极”。主张“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先天数者, 无极而太极”,描述了“太极”演为六十四卦的图示。认 为先天的太极产生“中天”、“人道”:“中天数者,太极之 运化也”,“后天数者,三极之妙用也”。并用“根干支 末”、“元亨利贞”、“动静有无”、“先天象数”、“阴阳五 行”等词语解释“太极运化”,以说明宇宙运动及规律 性。此外还提出“言不尽意,以心会心”的唯心主义认识 论观点。

周易辨画

周易辨画

清连斗山撰。四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释《易》,专就卦画为之详辨,虽或不免附会之失,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于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之画而立之象,即因刚柔之画而系以辞,其道先在于‘辨画’,故以为名。此书认为一卦之义在于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之画而立之象,即因刚柔之画而系以辞。其道先在于辨画,故以“辨画”为名。其末有辑图一卷,就朱熹旧图而略为损益之。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编号一一三六。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一卷,唐法全集。说建立护摩坛之作法。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姚秦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译,佛在耆阇崛山。须菩提梦佛为说当闻未曾有法。次日白佛已,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称扬佛以二十事而行乞。又明菩萨以乐欲调伏众生,又为须菩提现男子身,又现诸余佛土食时差别,又说应供之义,令常随天发大道心。次施须菩提食,须菩提转施不污一切法菩萨。其日须菩提不食,晡时至佛所,佛为说此女人名,及为女人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