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古代政治学中之皇、帝、王、霸
旧说皇最古,帝次之,霸最后。夷考其实,则大谬不然。以皇为君,产于战国中世;三皇二皇之说,始自战国末至秦统一之时,以政治言皇,更在西汉之初。帝之名容或甚早,而铸成政治学之名词,则在战国之末。王始于周,霸始于春秋,而王政霸政之说,则在战国中世。故考四者之政治异同,须自王霸起。
王虽甚古,而必待霸之产生,始因对待而生出不同之政论。霸之始义,《说文》谓:“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小月三日,从月,声。”殷周时霸字皆作此解,无王霸之义也。
《史敖彝》:“既生霸。”《口敦》:“既生霸。”《史懋壶》:“既死霸。”《封敦》:“既生霸。”《冘簠》:“既生霸。”《守敦》:“既死霸。”《受尊》:“既生霸。”《伯裕父鼎》:“既生霸。”《师遽敦》:“既生霸。”《大鼎》:“既霸。”《师父鼎》:“既生霸。”《杨敦》:“既生霸。”《大敦盖》:“既生霸。”《兮田盘》:“既死霸。”《颂壸》:“既死霸。”《颂鼎》:“既死霸。”《卯敦盖》:“既生霸。”《颂敦》:“既死霸。”《曶鼎》:“既生霸。”《竞卣》:“既生霸。”《弭叔簋》:“既生霸。”《周书》:“哉生霸。”(《说文》霸下引)《武成》:“旁死霸。”(《汉书·律历志》引,与《周书》今皆作魄。)他证尚多,不必悉举。要之皆生霸死霸之霸,无王霸之霸也。
顾屈原赋以皇称君王,《吕氏春秋》有古三皇,而未以政治言皇,未以政治分别皇帝王霸也。以政治言皇,以政治分别皇帝王霸,盖在西汉。《尚书中侯》曰:“尧曰:‘皇道,帝德,非朕所事。’”(汉人托于尧,非尧言。凡纬书引古人者,皆宜如此观。)又曰:“皇道,帝德,为内外优劣,散则通也。”《春秋纬·运斗枢》曰:“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捶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宏也,含宏履中,开阴布纲,上合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春秋纬·说题辞》曰:“孔子曰:‘皇象元,逍遥术,无文字,德明谥。德合天者称帝,河洛受瑞。可放仁义合称王,符瑞应,天下归往。”(《公羊传》成八年《注》只引作孔子曰。马国翰以为《春秋纬·说题辞》文,而又以“德明谥”以上数语,兼收入《元命苞》,未知孰是;要之此为纬书语,则无疑。)《孝经纬·援神契》曰:“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肉刑。”《孝经纬·钩命诀》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惊。”又曰:“孔子曰:‘三皇设言民不违,五帝画象事顺机,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诈伪多。’”此诸纬书,多出西汉,知西汉即有以政治分别皇帝王霸者矣。
至东汉,其分别更显切著明。《白虎通德论·号》篇曰:“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惣美大称也,时质故惣之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山,珠王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廖廓,与天地通灵也。号言为帝者何?帝者,谛也,象可承也。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风俗通义》有《皇霸》篇,专分别三皇、五帝、三王、五伯。其论皇全采《运斗枢》之言。论帝言:“易、尚书《大传》,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谛。”论王言:“擅国之谓王,能制割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王者,往也,为天下所归往也。”论霸言:“伯者,长也,白也,言其咸建五长,功实明白。或曰:霸者,把也,驳也,言把持天子政令,纠率同盟也。”至此而皇帝王霸之政治上之区别,厘然较著,此后虽尚有论者,无有出其范围者矣,故略不述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