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哲思录
作者:冯友兰猜你喜欢的书
寒灰集
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7年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收《自序》、《〈寒灰集〉题辞》和《茫茫夜》等小说7篇,《小春天气》等散文4篇。小说多用娴熟流畅的笔调抒情。“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自选集〉序》),刻画了烟厂女工、人力车夫善良正直的品性,在展现知识者和劳动者情重谊深时,还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怀;《采石矶》借薄命诗人黄仲则怀才不遇的身世,寄托愤世嫉俗心情;《茫茫夜》、《秋柳》对性变态的心理描写,隐约透露出对畸形病态社会的控诉;《十一月初三日》反映青年主人公对美好生活近乎绝望的追求;《烟影》里的文朴,在烽火连天中落魄潦倒,既不能顾妻室,又不能慰藉故里的母亲,独自负载不堪忍受的苦闷。散文多属详尽披露心曲的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零余者》敞开心扉,感伤自己于社会人生的无用;《一个人在途上》在饥离困厄逆境中痛悼亡儿;《小春天气》以妩媚的青山、迷人的落日远景,反衬心境悲愁抑郁;《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把愤火烧向“中国社会的不合理”。作者将“自伤自悼”为主的文章收入本书(《鸡肋集·题辞》),含有“把过去的生活结一个总账”(《自序》)的意思。
庸闲斋笔记
近代文言笔记集。12卷。陈其元著。有扫叶山房(上海)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申报馆(上海)铅印本、进步书局(上海)石印本;又见《清代笔记丛刊》第7函、《笔记小说大观》第1辑。卷首有同治十三年(1874)俞樾《序》。全书收录约300篇。其体式兼传奇小说与野史笔记,而以前者为主。其内容也驳杂广泛,既写神仙狐鬼,也记人间俗事。如《没而为神》、《狐知医》、《前世事》、《武夫不知文字》、《凌厚堂之怪诞》、《迷信扶乩受祸》、《古树中异物》、《上海县城隍神之灵应》、《畜鸭之利弊》、《饮食不可过饱》、《科名热中之笑柄》等,由其篇名可见一斑。其中《迷信扶乩受祸》写无锡人唐雅亭以县尉起家,累迁至浙江慈溪令,为人很有才干,惟迷信扶乩。举凡出差、乔迁、会友、游赏等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必先扶乩而后行。后遇兵乱,依乩语而安然家居,致被乱兵所掳,拷打而死;其家也成丘墟,尸骸狼藉。足见作者反对迷信。
警富新书
又名《七尸八命》。长篇小说。清安和先生撰。四十回。安和先生广东人,字里不详。书叙广东番禺梁、凌两家斗争故事。凌梁两家都是商人,但凌家依仗官府势力,逼得梁天来家破人亡。主旨虽在劝人安分守己,宣扬功名富贵,听命于天。但客观上揭露了现实黑暗,有一定社会意义。后吴趼人取此题材作成小说《九命奇冤》。写作技术欠佳,甚至每次诉讼均全录双方禀词,官宪批语,连《时辰钟时刻表》、《风雨推测方法表》之类毫不相干的东西都一一写入。有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版心题“翰选楼”。道光十二年(1832)桐石山房刊本、光华堂刊小本。上海书局石印本封面题《七尸八命》。
皱水轩词筌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较等,通过比较指出各自特色和得失。作者反对作词浅直、酸腐、怪诞、粗莽和涉于淫靡,指出“词虽宜于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对于“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风流蕴藉”之作,击节称赏为“真得词家三昧”。特别强调作词要写出真情、实境。他说:“作词不待用事,用之妥切,则语始有情。”“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作者还认为词人创作时应如韩幹画马一般,“身作马形,凝思之极”,以求达到“形神俱似”的境界。本书有赖古常刊本,昭代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词话丛编》本。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前任国王升遐以后,新任国王通常要纂修有关前一王朝的实录。按照这一惯例,景宗元年(1721)4月,设置了实录纂修厅,开始了肃宗实录的纂修作业。首先,到了景宗3年(1723)2月,完成了对春秋馆《时政记》这一基本史料的删节作业。随后,以删节的《时政记》和《承政院日记》等资料为基础,开始进行实录原稿的纂修作业。该项作业在景宗时期没能完成,到了下任国王——英祖3年(1727)2月才得以完成,纂修一共用了4年的时间。即刻被送到校书馆,开始进行活字印刷,同年11月印刷结束。然而,实录是以老论派为中心而编纂的,对此,少论派有所不满,不得已只好又编纂《补阙正误》。这样,追加了《补阙正误》之后,到了次年,即英祖4年(1728)3月,实录总算最终完成。对于在实录中追加《补阙正误》,这次是唯一的一次。
宗门十规论
全一卷。五代僧法眼文益撰。又称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略称十规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旨在摘举五代时禅家之流弊,而予戒饬。计分十条:(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触净。(六)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本书之注疏有增标傍注宗门十规论(能仁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