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
作者:陈祥道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祥道为王安石弟子,其思想继承了王安石说经必造新义,务异先儒,力排旧说的方法,其书内容即依据王氏新经义,对郑学多有抨击。如论庙制,祥道引录《周礼》、《孔子家语》、《荀子》、《春秋穀粱传》诸书,以为古时天子均为七庙,与郑玄五庙之说相异。论禘袷,则认为圆丘自为圆丘,禘自为禘,与郑立所谓禘即圆丘之说大相径庭。如此等等,皆力创新义,发前人所未发,堪为一家之言。综观其书,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陈振林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缺。可见其多有可取,为时人所重。有宋刊本、《通志堂解经》本、明张溥盛顺本、振绮堂有《礼书》、《乐书》元刊本,嘉庆郭龙光刻本、陆有元刊本、福建刊本、光绪广东刊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陈祥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公门果报录
颜光衷曰。古云公门中好修行。何也。夫公门常常比较。时时刑罚。其间贫而负累。冤而获罪。愚而被欺。弱而受制。呼天控地。无可告诉。惟公门人下接民隐。上通官情。艰苦孤危之时。扶持一分。胜他人方便十分。宽假一次。胜他人方便十次。若能释贫解冤。教愚扶弱。无乘危索骗。无因贿酷打。无知情故枉。无舞文乱法。则一日闲可行十数善事。积至三年。有数万善事。人当困厄。谁不知感。神明三尺。岂无保佑。自然吉庆日至。子孙昌隆。如其不然。怨毒之财。得亦非福也。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
太上洞神洞渊神呪治病口章,撰人不详。盖为唐代洞渊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道士上口章召神役鬼,为人治病之仪法。内称人之有病灾,皆因凶神恶鬼灾星作祟, 神将吏兵星神治之。召神之法有发炉,出吏兵、纳宵、复炉等仪式,其中「出吏兵」一节,详述上奏口章(用不章表)召请神将吏兵星宿之仪法。按上口章之法东晋南朝时已有。《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称:「大法师治病,但口章,不必纸,默治之,又转经行道,尤不瘥也。若病人大重者,亦可并上口章,仰谢往愆,解释罗网,拔罪替伐矣」。
金液大丹诗
金液大丹诗,撰人不详。从内容上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五律诗九十余首,论述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似为内丹法。其说宗承《参同契》,谓「龙虎还丹本,夫妻喻药基」。其修炼次第为:「一正药根源,二关龙虎门,三凭日月化,四炼魄与魂,五拔阴阳力,六调寒暑喧」。谓三年丹成,即可飞升。辞旨颇隐晦。
赌棋山庄词话
近代谢章铤著。十七卷,正编十二卷,续编五卷。广泛考评历代词集、词选、词话、词律等,而以清词为重点评述对象。所论不拘派系,主张填词以性情为第一要义。其中大部分是记与他同时之词人墨客的词作、轶事、经历等,卷帙较繁,涉及面广。谢氏认为词原出于古乐府,而乐府又多杂俗谚,填词者效之,每况愈下,因而他标榜“雅”字为宗旨。自北宋中叶以来,文人即提倡“雅词”,此种趋势越演越厉。谢氏此意,可证这种势头的发展情况。对于词中音律和词人性情的关系,他认为精工尺而又具性情者最善,然如其精工尺而少性情,不若得性情而未精工尺。有光绪十年(1884)陈宝璐南昌刊本,收入光绪至民国间刊行的《赌棋山庄全集》。唐圭璋《词话丛编》据光绪刊本收入。是书历时三十馀年始撰成。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1卷,明悟卓说,超常记录,发林行状。目录咏犊,除夕,早行,秋雨,题圣寿宫,题大酉洞八景,印心庵与灵源夜坐,赠别阡阳赵元一使君,答天虞郑少司马书,行状等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