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

作者:石成金
传家宝

《传家宝》乃清代文人石成金编著。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生于清代顺治十六年,卒于乾隆初年。《传家宝》分为四集,每集八卷,共计三十二卷。此书虽非儒、释、道大乘之作,亦非《菜根谈》之类的禅机妙语,但却有以事论理之功。本书着重于世事人伦之道,诸等根智,皆可阅读受益。对于修道者,有助于修身养性;对普通人,可利于平泰安康;对愚顽执迷者,可起规劝教诲之用。本书作者,性情慈善,聪颖才智,《传家宝》一书对世俗民风不无教化作用,对人心不无裨益,故应被后人所尊重。最后本人要说的是,本书既然不属于正宗的理学书籍,读者也就大可不必拘其理、论究竟,只要随其心,或消遣、或舒怀、或惕厉而已矣。

猜你喜欢的书

医门补要

医门补要

综合类著作。清赵濂撰。三卷。濂另有《内外验方秘传》 已著录。是书在广集前贤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其数十年临床心得,于光绪九年 (1883) 撰成是书,以期有补医林,故名。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等诸科病证的诊治。下卷为见症实录,载治案一百九十六条。书末附“先哲察生死秘法”、“五运六气全图要诀”及“脉诀纂要”等三篇文章。全书卷帙不繁,但所述内容较为广泛。在诊断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注重患者年龄老少,体质强弱,以及气候异常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颇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强调书中所载之瘟病舌验、胃绝舌鉴、舌苔验以及论舌等内容,更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治疗上,主张采取内外兼治、针药并用的综合疗法,也颇有见地。全书文字浅显,言简意赅,切于实用,可称是临床各科心得之集,迄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有民国间中医书局据光绪九年原刊本影印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道德真经疏义

道德真经疏义

十四卷。宋江澄 (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 《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仿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体例,又与章安所作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体例相近。前列经文御注,次为解义疏证。逐句阐述,疏文繁衍;广引旧籍,多以 《庄子》、《周易》文理相参。然宋徽宗解释“道德”,其文简约;而江澄之疏,称道之为物,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万物皆由道,赞成“道无尽而德可修”之论。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书 “语皆精审”、“文理周密”,使读者 “读徽宗之注,不觉其简; 澄之疏文,不厌其繁。”然江澄注疏,局于御注,缺少宏通阐述,白璧微瑕。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唐光化三年(900)」。当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分三部分。首先列举三魂七魄图。并述「炼阳魂而制阴魄」之法。其法以诵咒为主。其次为守尸鬼图,并述唐末兄弟二人服丹药除尸鬼成仙故事。又其次列举三尸图、九虫图,并述三尸九虫之名称、害人症状及除治方法。据称此图及去虫法乃孙真人(孙思邈)所传。书末又抄录去三尸九虫方法十余种。如老君去尸虫方、苏仙内传去三尸虫方、守庚申日法、太上真人口诀、赵先生除三尸九虫法、蒋先生除三尸法等。大多以眼药为主,兼行符咒。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上品妙经》或《度人经》或《灵宝经》。因以申明大梵之理,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旨故名。道教经典。六十一卷。作者不详。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太极真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宝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真诰叙录》谓:“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近人考证:东晋末葛巢甫造作《灵宝经》较为切实。东晋末,《灵宝经》的敷演已多达数十卷,后人又不断推演增补,演为六十一卷。内容演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以及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缘起等。

西湖二集

西湖二集

明末短篇小说集。周清源著。全书共34卷,每卷1篇,每篇故事都与杭州西湖有关。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查,本书的材料来源,很大部分取自《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情史类略》、《剪灯新话》、《南村辍耕录》等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明代社会政治的窳败,贪官污吏的罪恶,人才的极度萎靡,民众的日益凋零,以至于当时的市井习俗等,都作了相当生动的描绘,特别是对官场和考场的污秽内幕,揭示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巧妓佐夫成名》一篇,通过妓女曹妙哥的言行,猛烈抨击了官场的龌龊。吴尔如胸无文墨,独嗜赌博,并爱上了曹妙哥。曹妙哥根据自己妓院生活的经历,认定有钱即可中举,即可作官,因为她知道,那些中举的文人大多“文理中平”,“七上八下”,真正有学问的因不肯屈志于人,不肯营求钻利,反而忍受饥寒寂寞之苦。吴尔如言听计从,走进考场,竟也中举。通过这种描写,作者将自己有用世之心而无进身之路的满腹牢骚,将自己对明末黑暗现实的不平之气,都寄托在字里行间。《西湖二集》的刊行年代,据郑振铎考证,大约是在明崇祯年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以上海杂志公司排印的《西湖二集》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重新排版问世,是本书较通行的版本。

辋川集

辋川集

唐代诗集。王维作。共20首,为王维晚年山水诗代表作,由王维自己编定。收入《王右丞集》。集中收入王维与其友人裴迪游览辋川别墅各处风景时写的唱和诗,均为五言绝句。其主旨在于描写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如《柴鹿》一首写空山里阒寂无人,只能听到人语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出环境的凄清。这种空而寂的境界,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趣和追求,类似这种境界的诗还有《辛夷坞》、《栾家濑》等,但是,这样超然的心情诗人并不总是具有,如《孟城坳》,同样是写景,这里却是“衰柳”,从这“衰柳”显示了“孟城口”的凋零。由此而生出感叹,“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这就透出了悲哀的感情。再如《漆园》、《椒园》等,情调也大致与此相同。这一类诗代表了《辋川集》内容题旨的另一面。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辋川集》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历来受人重视,其影响及至后世所有写山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