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学

作者:曹元弼
孝经学

七卷。曹元弼撰。是书分七卷:一,明例;二,要旨;三,图表; 四. 会通;五.解纷;六.缺疑;七. 流别。明例卷又分三目:一、孝经脉络次第说;二、孝经微言大义略例;三、陈氏澧说孝经要略。要旨卷述《中庸》、《史记》、《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以及陶渊明、黄道周、阮元诸家孝经说,另就书中某句某节加以阐释。图表卷分今文各本表、古文各本表,认为日本所传郑注孔传为伪本。会通卷以群经证本经,而见其相通。解纷卷为孝经述典礼部分,认为阮元据《周诰》说《郊祀》“后稷宗祀文王”一事间有语病,由陈澧删节而成。缺疑卷、流别卷只是虚立其目。关于孝经注、解、传、述人考正,认为“闺门”一章出自刘炫伪本,此说难以成立。证郑注确为郑玄所作,最为详尽,可息群疑。述孝经各家撰述所举过于简略,唐玄宗注疏后,仅举阮福《孝经义疏补》。是书体例较为完备。现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 江苏存古学堂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柘轩集

柘轩集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凌云翰(宇彦 )著。据瞿佑《归田诗话》载,凌云翰因“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故所作诗文杂著,藏稿于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4卷。现有多种清抄本传世,另附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清抄本为底本。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学于陈众仲(旅),故其诗华而不靡,驰骋而不离乎轨。此说有误。案,其集有宣德年间的王羽序云:“柘轩泛扫程门”,其师事对象为程以文,而非陈旅。但推重其诗,尚有识见。凌云翰在明初诗坛上的确卓然成家。四库馆臣也很同意朱彝尊对凌诗之评价:“至谓其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麾青邱(高启)之垒,则评品颇当,于云翰非溢量也。”

勤斋集

勤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8卷。萧㪺撰。萧㪺死后,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搜辑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15卷,刊刻于淮东。但原本《勤斋集》久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萧㪺文42篇,诗261首,词4首,重编为《勤斋集》8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四年张冲序,至正六年李黼序,刊行《勤斋文集》原牒文。卷1为序、记,卷2为说、铭、赞、状、书、墓志铭,卷3为墓志铭、神道碑铭、墓表,卷4为杂著,卷5为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词。萧㪺是一代大儒,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旨远。他的文章虽然比较单调平淡,但能以质实简洁为特点。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也可以借此而反映出他的志趣。总而言之,萧㪺诗文是比较典型的醇儒之作,文学意味不足是其诗文的通病。

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漫志

地方志。清朱仕玠撰。乾隆三十一年(1766)序刊,传抄本。十卷。卷一泛海纪程,卷二、三海东纪胜上、下,卷四、五瀛涯渔唱上、下,卷六、七、八海东剩语上、中、下,卷九海东月令,卷十下淡水社寄语。小琉球为凤山县西南海中一岛屿,风景独特。此志乃述其山川、风土、地域之殊异与鸟兽鱼虫草木之不同。

笑府

笑府

明代文言谐谑小说。十三卷。题墨憨斋主人冯梦龙纂集。《笑府》所收基本上都是可笑的故事,尤其集中收录民间笑话。共搜集了五百九十五条笑话,按内容分为十三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部一卷,每一部的开篇都有小序,一部分笑话的篇后有批语或附录。

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发挥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十四世纪),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穴位,遍布全身外,而督脉、任脉是“苞乎腹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所以二脉应与十二经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因而著成《十四经发挥》。本书分成三卷,前二卷是以同时代之忽泰必列所著之《金兰循经》为基础,上卷论述手足各经脉的循行路线,名之为“手足阴阳流注”;卷中则以十二条正经、督脉、任脉的顺序以歌诀形式论述各穴及与其相应各脏腑的机能、经脉所主的病症等内容为重点,篇名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对忽泰必列的原条文进行了详细的注疏和发挥。由于忽氏原著已佚,故本书实为最早详论十四经脉的专著了。末卷是作者根据《素问》、《难经》、《甲乙经》及《圣济总录》等书的有关内容加以系统化,除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内容外,还附有其主病,穴位的部位等,名为“奇经八脉篇”。全书还绘有正面(仰人)、背面(伏人)的尺寸及经穴在各经上的分布图。本书有明代的复刻本及明《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有铅印本。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宋.允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