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评注

作者:闵齐伋
三经评注

此《三经评注》明代闵齐伋辑刻。全套共五卷,分三种:宋代谢枋得、明代杨慎批点《檀弓》;明代郭正域批点《考工记》两卷;题宋代苏洵批点《孟子》两卷。此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吴兴闵氏套印刊本(前两种为朱墨套印,《孟子》为朱墨蓝三色套印)。 《檀弓》为《礼记》中一篇名,分上、下两篇,内容杂记先秦礼仪,以丧礼为主。宋谢叠山批点,卷末附闵齐伋识语,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二卷,宋苏洵批点,前有朱得之序,卷末附闵齐伋跋,明万历四十五年三色套印本。

闵齐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拉迪盖之死

拉迪盖之死

(日) 三岛由纪夫短篇作品集,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十七至三十一岁期间十三篇短篇上乘之作。开篇《水中月》完稿时,三岛仅年满十七岁。全文由七篇书信组成,第一人称叙述铺陈开去的文体使双方对话紧密衔接、难以分割,细腻丰满的心理独白扣人心弦。《山羊头》通过描绘男人在战争前后与不同女人交往时能否看见山羊头的转变,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细微而急剧的变化。现实场景与寓意画面相结合,在故事出现重大转机时使其戛然而止,三岛出奇的表现力与对节奏的鲜明控制让人叹服。标题之作《拉迪盖之死》中,自三岛少年时期起就敬仰的天才作家拉迪盖,如其预言所说“三天之内,我将被神兵射杀”,在科克托的守护下撒手人寰,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岁的生命。从拉迪盖与科克托的相处入手,剖析他内心的动荡与不安,从侧面揭示了三岛自身的心理变迁。 全书篇目行文风格多样,故事类型各异。从中可以领略作者从少年期起挡不住的才情及成熟期时自我表达的老到,也可以体会其自始至终对于精神与肉体、现实与艺术的不懈探索。

雍正畿辅通志

雍正畿辅通志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姚少监诗集

姚少监诗集

十卷。唐姚合撰。姚合,陕州陕石(今河南)人。宰相姚崇之曾孙。登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应中历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荆、杭二州刺史。后为户、刑二部郎中,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开成末,终于秘书少监。姚合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著有诗集十卷。编有《极玄集》。据《崇文总目》载姚集一卷,而《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等均载作十卷。此集为毛晋所刻。分类编次,按送别、寄赠、闲适、时序、风月、题味、游览、宴集、和答、酬谢、花木、鸟兽、器用、哀挽、杂咏等内容分为十卷。但唐人无此例,盖宋人所编。据毛晋跋称“此为浙本,尚有川本,编次小异”。又称“得宋治平四年(1067)王颐石刻《武功县诗》三十首,其次序字句皆有不同。”知非唐时旧本。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与自然景色,诗风清丽典雅,善作五言诗。故诗家称其为“姚武功”,其诗体亦称“武功体”。自晚唐起即有人学习他的诗,宋末江湖派,明代竞陵派诗人亦多效其诗风。本书传世者有《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另有《唐六名家集》本,题为《姚少监诗》亦为十卷。

草木传

草木传

药学普及剧本。10回。传为清蒲松龄撰,约成书于18世纪初。将中药拟人化,用简单情节串编成剧。计有栀子斗嘴,陀僧戏姑,石斛降妖,灵仙平寇,红娘卖药,金钗遗祸,番鳖造反,甘草和国等剧目。借剧中“人物”,显示药性、反畏及配伍法。如甘草说唱词云: “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善调诸药,也善解百药毒,万古流传。惟有那戟、遂、花,与藻并谋,他四人性最烈,与我不投。”此书以文艺说唱形式宣传药性,颇具特色。有数种清抄本。《蒲松龄集》(1962年铅印)附录中收载之。

元史续编

元史续编

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编年系月,随事缀载,有所论断。论者谓其议论学步宋儒,未免过于刻画。所谓续编,意在续《通鉴纲目》,非续《元史》。商辂等修《续通鉴纲目》,于有元一代史事,全取此书为兰本,并其评论亦颇采之。旧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老母女六英经

老母女六英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老女人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