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的伦理论文。指独立与合群;自由与制裁;自信与虚心;利己与利他;破坏与成立等十种德性的相互关系。原为在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时的讲稿,经整理后载《清议报》第82、84册,1901年6月16日、7月6日出版,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5卷。他认为独立就是要有人格、人权,不要做奴隶,但要关心群体;自由就是要充分享受人权,但要服从法律,“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他人之自由为界”(《梁启超选集》)。自信是对自己人格、人权、能力的自我肯定,但不能自傲,“愈自重者愈不敢轻薄天下人”(同上书)。自私利己并非恶德,“天下之道德法律,未有不自利己而立者也”(同上书)。但利己时必须爱他,方能真正利己。“善能利己者,必先利其群,而后己之利亦从进焉。”(同上书)崇信西方资产阶级一贯提倡的“合理利己主义”。最后提出要在破坏旧道德过程中建立新道德。他详论个人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目的在于要使人们明白,“知有合群之独立,则独立而不轧轹;知有制裁之自由,则自由而不乱暴;知有虚心之自信,则自信而不骄盈;知有爱他之利己,则利己而不偏私;知有成立之破坏,则破坏而不危险”(同上书)。
梁启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新安文献志
诗文总集。明程敏政撰。一百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采录南北朝至明文章、事迹有关新安者。六十卷以上分类辑录,皆本郡先达诗文德秀文章,六十一卷以下,皆先达行实。弘治十年(1497)成书。约九十九万三千字。卷首有先贤事略上、下二编,收自齐程郢州至明景泰间徐少傅五百余名先贤事略。正文含辞命二卷,奏疏五卷,书三卷,记六卷,序五卷,题跋四卷,议一卷,论三卷,辨、说、考各一卷,杂著四卷,问对、策问、讲议、檄、表各一卷,启、碑各二卷,祭文、铭各一卷赋、辞各一卷,古近体诗八卷,杂体诗等三卷,行实四十卷:分神迹、道原、忠孝、儒硕、勋贤、风节、才望、吏治、遗逸、进德、寓公、文苑、材武、列女、方技十五目,末有王宗植、敏政后跋。总计收自齐梁至明永乐凡文千八十七篇,诗千三十四首。其中文有宋朱熹《乞赐大尉陶桓公庙额状》、程大昌《舜论》、钱时《新安州学讲议》等。诗词有王炎《呜水洞辞》、程俱《焦山》、方岳《秋崖》等。此书征引繁博,条理淹贯。凡徽州一郡之典故,汇萃极为赅备。书中有应行考订者,敏政复间以己意参核,并附注其中。故其书自明以来,推为鉅制。然搜辑中,亦有少许脱落、挂漏,璧有微瑕。有《四库全书》本。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系作者遗稿整理而成。是以社会史会通近代史的代表作,第一次把社会史的内容与近代通史研究融汇一起,着眼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在重大政治事件和外来侵略、东西文化碰撞冲击下的轨迹、变异与回应,既复原重大事件如宗族、行会、人口、移民、帮会、习俗等内容之外,又把这些内容与经济结构、文化学术、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等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还原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成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起点,被史学界公认为权威之作与创新之作。获得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存身中三部二十四神与《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基本相同。后附《太虚真人神仙内记》,述存思五星之法。
海角遗编
清抄本《海角遗编》序书影清抄本《海角遗编》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时事小说。又名《海角遗篇》、《海角遗篇全传》、《七峰遗编》。两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作者七峰樵道人,明末清初人,真实姓名无考。成书于清顺治五年(1648)。书叙顺治2年(1645)清兵攻占常熟事。
战国纵横家书
先秦帛书。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约17000字,共27章。其中11章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其余16章不见他书。所记史实大多发生在战国后期。全书编定时间约在秦统一前后,主要是纵横家言论,故整理者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体裁包括书信、游说词、谈话记录等。以记言为主,少数兼记事实。绝大部分无作者或游说者姓名,编排次序也不依事实先后。1至14章为一组,皆系苏秦史料,可能是苏秦所写的密信。其中材料有助于订正其他古籍关于苏秦事迹的讹误。第15至19章为一组,第20至27章为一组。其中第25章提供了李园杀春申君后曾为楚相、吕不韦曾被迫接受燕国贿赂等新史料。全书思想倾向与《战国策》基本一致。但文风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真实而坦率地表现出搞阴谋诡计的心理和纵横捭阖的作风。很少有夸张渲染排比骈偶的文字,句子参差不齐,以达意为宗,不以能文为尚。由此可以推知,今本《战国策》的文字并非说客原貌,可能经过后人修饰加工。
金史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阿鲁图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修于元至正三年至四年(1343—1344)。记述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共120年的史事。以王鄂的《金史》做蓝本,兼采《金实录》及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中州集》与《壬辰杂编》、张《大金集礼》等书,笔削而成。条例整齐,记事较详密,胜于同时所修的宋史、辽史。本纪叙次严整,先列一篇《世纪》,追述金先祖,末载《世纪补》,记述景宣帝、睿宗、显宗这三位后来追认的皇帝。诸志最为系统、详备。食货、兵、百官、选举各志对金代制度和社会特色多有记载。河渠志记载二十五埽创设和黄河治理,保存了重要资料。“文聘表”为首创,用表格形式记录了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诸事。简明扼要。是研究金代的基本史料。不足之处是人名错讹、互相岐异。清代施国祁有《金史详校》,今人陈述作《金史拾补五种》可供参考。版本有元至正本、明南监本、清殿本、百衲本。1975年中华书局有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