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传辨疑
作者:童品童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作者卡夫卡。本书收集的既有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经典性短篇小说,如《变形记》《判决》《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也有从他的遗作中选出的《修建中国长城的时候》《地洞》《女歌手约瑟芬或鼠众》《单身汉的不幸》《一只狗的研究》等公认的佳作。另有为数不少写得诙谐、幽默而简洁的速记式“小小说”。
修真精义杂论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食草药以安和脏腑、治润气液之法。 〈符水论〉,言吞符诵咒治病益气之法。 〈慎忌论〉,言养生禁忌,认为人之饮食起居应符合阴阳气运。 〈五脏论〉,言宣行经脉,安和脏腑,保养精气之法。 〈服气疗病论〉,言气功治病之法。 〈病候论〉,言据精神气色之症候诊断内病之法。
各篇多先依从《黄帝内经》等医书,论述卫生保养之道,其次详述摄养治病之法。是为唐代道教气功养生术之重要著作。
老子指略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佛典注疏。宋天圣二年(1024)子璇录。七卷。据作者序称是唐宗密述《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简称《纂要》)的删削刊定本。宗密撮世亲、无著所撰《金刚经论》等注疏之精要而成《纂要》一书,宋石壁行绍在《纂要》的基础上别为《广录》,但“文义繁长,不便后学”,故子璇对《广录》“剪削烦乱”而成是书。见载于宋《毗卢藏》、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
菩萨诃色欲法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法经、呵色欲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谓女色为世间之枷锁、重患、衰祸等;劝诫世人远离女色,勿受其蛊惑。
达摩多罗禅经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佛大先受禅法于婆陀罗,婆陀罗受学于 来罽宾的天竺僧达摩多罗,而达摩多罗所传属上座部禅 法。主要讲五门禅,或称五停心,指不净观、慈悲观、界分 别观、因缘观、数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