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疑义

作者:马明衡
尚书疑义

六卷。明马明衡(生卒年不详)撰。明衡字子萃,福建莆田人。明代经学家。正德间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以论救邓继曾及争慈寿太后诞辰免朝之事获罪,终身废弃。明衡初受学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此书博采众说,不专主一家,自序称“凡于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有所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其驳正蔡沈《书集传》,见解时有精当者,然偏颇之处,亦在所难免。明人解经,多失之于冗滥,而此书尚能研求古义,直陈己见而不肯苟从前人,其学风亦属可贵。该书版本除四库采浙江范懋注家天一阁藏本之外,未见他本。

马明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程氏易原

程氏易原

南宋程大昌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程氏以两汉以来,《易》义之纠纷至甚,因作此书以贯通之,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书“首论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参之河图、洛书、大衍之异同,以此为《易》之原也。以及卦变、揲法,皆有图论,往往断以己见,出先儒之外。”《四库全书提要》云:程氏“虽排斥先儒,务申己说,不能脱南宋之风气。然其参互折衷,皆能根据《大传》,于《易》义亦有所阐明,与所作《诗议》欲并《国风》之名而废之者,固有别矣。其书久无传本,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载有三篇,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考《永乐大典》尚存百有余篇,皆首尾完整,可以编次。谨采掇厘订,勒为八卷,备宋人说《易》之一家焉。”

南西厢记

南西厢记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四回,描写西门庆迎接宋御史、安郎中到厅上叙礼。饮酒间“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了《宜春令》等几支曲子。它们均引录自本剧的第十七出《东阁近宾》中红娘所唱的曲子。小说在引用时,作了不少字句上的改动。

窥园留草

窥园留草

近代诗集。许南英著。1933年6月由作者之子许地山自费铅印,线装1册。近年台湾文海出版公司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沈云龙主编)。卷首有施士洁《序》、汪春源《序》、沈琇莹《序》、林景仁《序》以及《窥园先生自定年谱》、许地山《窥园先生诗传》。诗集系按年编排。收诗凡一千余首。后附《窥园词》一卷五十余阕。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许地山排印线装本。另有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

圆明园总管世家

圆明园总管世家

《圆明园总管世家》,作于民国年代,讲述了圆明园的守护与毁灭。

三家世典

三家世典

一卷,明郭勋撰。郭勋,明初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奉命镇守两广,因而收集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武定侯郭英三家之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等编为《三家世典》,所记史实事迹,大体来自实录国史,于事迹无所增益。传附明史卷一三0郭英传后。此书载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郭勋三家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校勘中通校了北京图书馆藏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钞本,参校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两种明钞本,一为半页十二行二十二字本,一为半页十行二十四字本,(均为蓝格本)。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