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说[四库本]

作者:蔡节
论语集说[四库本]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此书于淳祐五年(1245)进于朝。其大旨本程颐之学,参以朱熹、张栻等诸家之说,而多取朱熹《论语集注》。诠释简明,辞约理该。有宋刊本,通行为《通志堂经解》本。

蔡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现有1959年油印本(韩五辉原藏)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113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的方剂等9项。论述简明醒神。

竹叶亭杂记

竹叶亭杂记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三年离官。是书内容丰富。约十万字。主要记载清廷掌故、前贤遗事、地方风俗等。对乾隆、嘉庆间川、陕、楚等地教军起义及和珅当政,擅权纳贿的情况记录尤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甲申朝事小纪

甲申朝事小纪

笔记。清王朝撰。一卷。作者原署江抱阳生撰。内容专记明崇祯、宏光两朝的宫闱秘闻、朝廷风俗、皇帝佚闻、大臣始末等。约一万三千字。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记载尤详。有些人物传记, 如《张献忠记》、《圆圆传》、《洪承畴纪略》、《郑成功纪略》等,

战国策

战国策

又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今本33卷。原作者不详。此书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全书分十二国纪事,依次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记载自春秋以后到秦末农民大起义期间245年事。其内容受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影响极大。如经济方面,由封建领主制转变为封建地主制;政治上,由春秋时期小国林立变为七国争雄。以用人而言,春秋时的世卿世禄制到战国时改为选任贤才,故智能之士奔走于各国之间,“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远亡为存。”《战国策》反映了当时士在各国的活跃活动,各国统治者为了守其国、强其国,都争相养士,士由此脱颖而出,频繁往来。有些篇章的写作,与所谈及之事的时代不远,尽管文采较差,但说辞大致符合历史事实。有些篇章所述则离时代较远,其中许多言论都是引古道今,以为状喻,或夸大事实,往往谈形势扞格难通,言地理则东西莫辨,与事实不相符,故引用史料时应慎重。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在妙高山,敕金刚手菩萨使说咒,以安慰天龙夜叉等。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