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J3s中华典藏网
西山读书记目録 儒家类J3s中华典藏网
卷一J3s中华典藏网
天命之性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J3s中华典藏网
气质之性J3s中华典藏网
性命J3s中华典藏网
命J3s中华典藏网
性情J3s中华典藏网
心性J3s中华典藏网
性情心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J3s中华典藏网
心J3s中华典藏网
卷四J3s中华典藏网
志J3s中华典藏网
志气J3s中华典藏网
气J3s中华典藏网
意J3s中华典藏网
思J3s中华典藏网
念虑J3s中华典藏网
情J3s中华典藏网
治情J3s中华典藏网
卷五J3s中华典藏网
元亨利贞J3s中华典藏网
仁义礼智信J3s中华典藏网
卷六J3s中华典藏网
仁【上】J3s中华典藏网
卷七J3s中华典藏网
仁【下】J3s中华典藏网
卷八J3s中华典藏网
义J3s中华典藏网
义利J3s中华典藏网
礼J3s中华典藏网
智J3s中华典藏网
信J3s中华典藏网
卷九J3s中华典藏网
仁义J3s中华典藏网
仁礼J3s中华典藏网
仁智J3s中华典藏网
仁孝J3s中华典藏网
智仁礼J3s中华典藏网
勇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J3s中华典藏网
礼义J3s中华典藏网
礼乐J3s中华典藏网
智礼J3s中华典藏网
智圣J3s中华典藏网
礼义信J3s中华典藏网
信义礼J3s中华典藏网
德礼J3s中华典藏网
忠信J3s中华典藏网
善信J3s中华典藏网
顺信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一J3s中华典藏网
父子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二J3s中华典藏网
君臣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三J3s中华典藏网
夫妇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四J3s中华典藏网
长幼J3s中华典藏网
朋友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五J3s中华典藏网
道J3s中华典藏网
德J3s中华典藏网
德行J3s中华典藏网
德业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六J3s中华典藏网
才德J3s中华典藏网
道德J3s中华典藏网
中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七J3s中华典藏网
一J3s中华典藏网
极J3s中华典藏网
诚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八J3s中华典藏网
敬【上】J3s中华典藏网
卷十九J3s中华典藏网
敬【下】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J3s中华典藏网
学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一J3s中华典藏网
师道J3s中华典藏网
教法J3s中华典藏网
小学大学J3s中华典藏网
小学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二J3s中华典藏网
大学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三J3s中华典藏网
易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书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诗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四J3s中华典藏网
礼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春秋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语孟要指J3s中华典藏网
诗礼乐J3s中华典藏网
六经之教J3s中华典藏网
六经之指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五J3s中华典藏网
读书之序J3s中华典藏网
读书之法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一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二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三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六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四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七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五J3s中华典藏网
广大学六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八J3s中华典藏网
尧舜禹汤文武传授J3s中华典藏网
孔子顔曾传授J3s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九J3s中华典藏网
孔门诸子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J3s中华典藏网
子思孟子传授J3s中华典藏网
荀杨董文中子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韩子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周子二程子传授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一J3s中华典藏网
邵子张子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程张门人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朱子传授J3s中华典藏网
张氏吕氏之学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二J3s中华典藏网
圣贤气象J3s中华典藏网
君子善人有恒之分J3s中华典藏网
君子小人之分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三J3s中华典藏网
处贫贱J3s中华典藏网
处富贵J3s中华典藏网
处患难J3s中华典藏网
处死生J3s中华典藏网
安义命J3s中华典藏网
审轻重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四J3s中华典藏网
进退J3s中华典藏网
仕隐J3s中华典藏网
辞受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五J3s中华典藏网
吾道异端之辨【上】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六J3s中华典藏网
吾道异端之辨【下】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七J3s中华典藏网
隂阳J3s中华典藏网
天地之形体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八J3s中华典藏网
天地之道J3s中华典藏网
天地之心J3s中华典藏网
乾坤J3s中华典藏网
五行J3s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九J3s中华典藏网
日月星辰J3s中华典藏网
雷霆风雨之属J3s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J3s中华典藏网
鬼神J3s中华典藏网
【臣】等谨案西山读书记四十卷宋真德秀撰陈振孙书録解题谓西山读书记有甲乙丙丁甲言情理中述治道末言出处大抵本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今但有甲三十七卷丁二卷乙丙未见故载于文献通考者仅三十九卷今世所传明时旧刋本甲丁二记卷数与书録解题合中多乙记二十二卷前有开庆元年德秀门人汤汉序称读书记惟甲乙丙为成书甲乙二记先刋行乙记上即大学衍义乆进于朝其下未及缮写而德秀没汉从其子仁夫钞得厘为二十二卷而刋之福州据此则丙记原书本阙乙记为汤汉所续刋振孙惟见初行之本故止于甲丁二记也甲记自论天命之性至论鬼神各分标目前有纲目一篇具详论次先后之防乙记载虞夏以来名臣贤相事业略仿编年之体前亦有纲目一篇谓讫于五闰而书中至唐李德裕而止盖撰次未完者丁记上卷皆论出处大义下卷分处贫贱处患难处生死安义命审轻重诸目与上卷互相发明德秀大学衍义羽翼圣经推阐已无遗蕴此书乃分类诠録以为下学上达之本故自身心性命天地五行以及先儒授受源流无不胪析名言绪论徴引极多皆有裨于研究至于致治之法衍义所未及详者则于乙记中备着其事俾古今兴衰治忽之故犁然可睹足便观览体用兼该之学于此更可见一斑矣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J3s中华典藏网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J3s中华典藏网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J3s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