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山乐录

作者:毛奇龄
竟山乐录

乐学著作。清毛奇龄撰。是书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六字循环成七调。如四为领调,则乙为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又除羽无清声,置乙、凡二字不用,复从六而推。高四为宫清,高上为商清,高尺为角清,高工为徵清,合之宫为九声。盖箫笛色字谱及金元曲调,其动荡曲折,总不出此九声之环转。伶官递相授受,称为唐乐之遗法。奇龄遂据以解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以攻司马迁《律书》、蔡元定《律吕新书》之说,欲举古来所渭“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者一切废之,并伶州鸠所对亦斥为妄言。夫宁王《笛色谱》果否为唐人之旧,未可知也。即真出唐人,而唐之雅乐固未闻能与三代比。乃执其优伶剩谱以定天地之元音,举汉氏以来诸儒授受去古未远者悉指为谬。揆以事理,似乎未然。惟宁王《谱》今已不传,存录是编,俾唐以来教坊旧调,金以来院本遗音,犹有考焉,亦技艺之一种也。是书本奇龄作,而托於其父镜所传,故题曰《竟山乐录》。竟山者,镜之字也。末一卷为《采衣堂论乐浅说》十四条,称出自其兄仁和教谕万龄,而词气亦宛似奇龄。无可佐证,亦姑妄听之焉。有《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入其中《声律》、《乐器不是乐》、《乐书不是乐》、《乐不分古今》等章节。

猜你喜欢的书

坟

论文和杂文集。鲁迅著。未名社1927年3月出版。收入1907至1925年的作品二十三篇。这些作品写作时间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是研究鲁迅前期思想和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四篇是用文言所写,是鲁迅参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论争的记录。《我之节烈观》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是“五四”运动时期反封建礼教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灯下漫笔》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表现了鲁迅的彻底革命思想和韧性战斗精神。

郑开阳杂著

郑开阳杂著

地理杂志。明郑若曾撰。十一卷。若曾有《筹海图编》已著录。郑氏曾自编文集,康熙中其五世孙起泓及子定远又删汰重编为一帙。即为该书。分《万里海防图论》 二卷、 《江防图考》一卷、 《日本图纂》一卷、 《朝鲜图说》一卷、 《安南图说》一卷、 《琉球图说》一卷、 《海防一览图》一卷、 《海运全图》一卷、 《黄河图议》一卷、 《苏松浮粮议》一卷。其《海防一览图》即《万里海防图》之初稿,因详略有别,故两存之。此书惟缺若曾《江南经略》一书。全书文图总约十四万余字。为若曾襄赞胡宗宪平倭时所著。其江防、海防等资料皆为其目击。日本诸考亦皆咨访考究得其实际。其中最有价值者为《万里海防图论》,图文并茂。图分广东沿海图十幅,并广东要害论、南澳守御论七篇;福建沿海图九幅,并福洋要害论等五篇;浙江沿海图二十一幅,并浙洋守御论三篇;直隶(今江苏)沿海图八幅,并苏松海论四篇;山东沿海图十八幅,并山东预备论等四篇;辽东沿海图五幅,并辽东军饷论二篇。 《江防图说》上起四川的岷山,东至大海。并附《江源考》和《江防考》二篇。日本、朝鲜、安南(今越南)等诸图说,对研究上述诸国历史地理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碧鸡漫志

碧鸡漫志

南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四川成都)人。绍兴中曾为幕僚。当时作者隐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因地取为书名。写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是书以论述曲调源流为主,对研究词曲渊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五卷。论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唐代乐曲得名原因及其与宋词的关系,辑录了不少从音乐方面研究词曲的史料,并介绍了民间艺人如张山人、孔三传等。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编者佚名。一卷。记载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进士题名。分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汉人、南人)两部分,各五十人,均分别书其籍贯、氏族、别字、出生年月日及三代姓名。其中题名者如余阙、月鲁不花、明安达尔、丑闾、塔不歹、宇文公谅、李齐、聂炳、成遵、张桢等,皆可见于《元史》。书后附策问题二道,对策十余篇。在元登科记录传世极少的情况下,此书成为研究元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清钱大昕《元史氏族志》亦取材于此书。有元统元年刻本、《宋元科举三录》本。

周官总义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周官总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载,只有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着录,称宋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现衡阳本已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而《地官》、《夏官》已佚。《四库全书总目》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汇合四官编次成卷,《地官》、《夏官》则从宋王与之《周礼订义》中引以补其亡,为三十卷,以存其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虽不是完整卷,但已得原书十之八九。《周官总义》对经义很有考据,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研索经文,断以己意,较有新义。书中观点与先儒有异同,如论“大宰九赋”、“九庙九献”、“肆师之祈珥”、“辀夫之四旗”,立论虽与先儒不同,但并非杜撰,皆以经释经。而“内宰”二事、“酒正式法”则出自新义。其不足在于大抵多引经证经,或有所附会。《周官总义》对经义考证详实,反映了宋儒研究《周礼》之水平,对后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路有钞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琉璃王经

琉璃王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舍卫国波斯匿之子,嗣王位,灭迦毗罗国释种,堕于地狱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