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羊毛瘟证论
又名《瘟证羊毛论》、《羊毛温论》。温病类著作。清随霖撰。未分卷。随霖字万宁,上元(今属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症。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较少见,但病情易于变化,易致误诊,遂撰此书。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书中主论羊毛瘟的病因证治,论述简要,切于实用。为此证较早的专著。现有乾隆六十年孳善堂镌本,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年大东书局铅印《中国医学大成》本。
正体类要
伤科著作。明薛己撰。二卷。已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薛氏承家学,结合其治验撰成此书。约二万字。刊于嘉靖八年(1529)。上卷记有正骨主治大法十九条,并载扑伤、坠跌、金伤以及汤火伤医案六十五则。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薛氏善取前贤治疗经验,不拘泥于成方、成法,对骨伤科治疗有其独到见解。在诊断上强调脉证合参,辨证之虚实;在治疗上则主张内外兼治,强调以调补气血,滋养肝肾为主,行气活血为次。论述简要,切于实用。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中国医学大成》评其书曰:“明薛氏作正骨科,清《金鉴》作正骨科,即今之所谓伤骨是也。明时不设专科,故无专书,有之自薛氏始。”《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即以本书为蓝本编辑而成。有明刻本(顾凌霄校),《薛氏医案》本。
小学诗
《小学诗》,是由清代人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全篇依《小学》一书的内容为主轴,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语言通俗易懂,通用五言句,并以四句为一段,整齐押韵,颇便诵读。书中,关于养成进退、处世立身等内容,皆以一二首诗言明,而关于道德贞操的内容,则赘言五首,由此使许多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万恶淫为首」的道德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曾以此书教授门徒,期于启发助学性灵。时人称扬「语语刻挚,有功于世道人心」,虽是溢美之词,但它对传播和普及朱熹《小学》,客观上也起了一定作用。
顾误录
清王德晖、徐沅徽撰。德晖,字晓山。太原人。著有《曲律精华》。沅徵,字惺宇。北京人。于读书出宰之余辑成《顾误》一书。二人素称同调,咸丰元年(1815),相遇京师,各出手稿,互为参校,将二稿合编为《顾误录》。书名取自三国时期流传的“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内容分为四十章,主要谈律吕宫调及度曲方法。虽多摘录前人言论,但门类详备,赅赡精当,自成系统,对研究戏曲唱法有参考价值。它认为唱曲要合乎曲情,由熟而成巧,由巧而得神;就技法问题提出“度曲八法”,即:“审题、叫板、出字、做腔、收韵、换板、散板、擞声”;指出要克服“度曲十病”,即:“方音、犯韵、截字(一字无端截为两处)、破句、误收(收韵舛误)、不收(无收韵)、烂腔、包音(音包字,有声无辞)、尖团(尖团音不分)、阴阳(字音不审阴阳)”;强调“学曲六戒”,即:“不就所长”、“手口不应”、“贪多不纯”、“按谱自读”、“不求尽善”、“自命不凡”。书中《曲中厄难》一章,专门对“听曲者”即观众进行了研究,为丰富我国古代戏剧学理论做出了贡献,堪称讲述曲律知识和度曲方法的教科书。此书有咸丰元年北京篆云斋刻本,前有周棠序。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据以收入。
王阳明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王阳明》孙毓修著。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但治学不倦,成就卓著。先后提出了“知行合一” 、“致良知” ,创立“心学”体系,开创了“姚江学派” 。身为文臣,资兼武略,治军严明,娴于韬略,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了江西、两广等地的叛乱。 王阳明对文学、书法艺术造诣精深,颇具成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旧闻证误
宋史考证著作。今本四卷,及《补遗》一卷。宋李心传撰。成书年代不详。这是一部驳正有关宋代历史错误记载的著作,所论以北宋之事为多,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岁月的参差、名姓之错互,皆详征博引,以明是非。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行世。《旧闻证误》是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后撰成的,主要是对当时的一些野史和笔记中有关宋朝典章制度、朝野轶事、人物传记的记载,以及岁月参差、名姓错误等,皆一一详征博引以择定是非、考辨正误。此书的体例是先列旧文,再加驳正。因此,它分条类析,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