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陆疏广要
作者:毛晋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陆士衡集》。明毛晋(1598-1659)注。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晋家富图籍,世所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又喜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此书为晋所自编。陆机原书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因晋储藏丰富,采摭既多,故异同滋甚,颇须辨难考订。如“南山有台”一条,则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则引《诗辑》证其同异。考订亦颇不苟。由于嗜异贪多,每伤支蔓。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无关。然虽伤冗碎,究胜空疏说诗之家。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文中称东晋成帝元年 (326年) 受此经。《三洞珠囊》卷8、《云笈七签》卷6皆引。该经当出于南北朝。元始天尊述八节诵、四时召文、八威策文、三十二戒、十六行、二十二事、五明之化、四行道等召龙法,修身积善道,劝人诵经修真,以广福延命。
女丹十则
女子修行,与男子有别,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常保守丹田之阳精,不使外泄,积之既久,用身中真火锻炼,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而证道矣。
圣武记
清魏源撰。湖南邵阳人。该书写于鸦片战争的炮火中,于道光二十二年 (1842)初稿完成,后几经修订,于道光二十六年正式成书。全书14卷,40余万字。前10卷分开创 (第1卷5篇)、藩镇 (第二卷2篇)、外藩 (第三至第6卷21篇)、土司苗瑶回民 (第7卷8篇)、海寇民变兵变 (第8卷8篇)、教匪 (第9、10卷9篇) 6个专题,叙述爱新觉罗氏的崛起、统一东北、进攻明朝、进关、道光年间的对内对外的主要战争。后四卷为武事余记,分兵制兵饷、掌故考证、事功杂述、议武四个专题,发表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议论。该书取材广泛,一些问题又经实地考察和作者的分析研究,其成果为后来的许多关于清史的撰述所利用。书中第3卷至第6卷,记录了蒙古、新疆、西藏及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第七卷至第十卷记录了历次反抗清统治者的起义斗争,均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其议论部分对人、事进行褒贬,直接了当,毫不含混,鲜明体现了魏源的立场、思想和风格。另外,书中在叙述战争的前后过程中,也记有太祖至宣宗在宫中有关的言行,可为参考。是书出版前未及精审,其中一些二手三手的材料,出处、年代、史实常有舛误。在其问世以后,先有道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三种版本,以后翻刻印的本子很多。道光二十六年的本子经过两次修订,已比初稿增加了篇幅,改写了文字。上海申报馆根据此本翻印时,又增加了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下篇。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排印本,也是以道光二十六年此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校勘而成。
吹万禅师语录
凡二十卷。明代僧吹万广真撰,三山灯来重编。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系吹万说法之广录,内容包括卷一至卷二之衡州东禅院、忠州聚云寺等处五会之语录,卷三之普说、小参,卷四之示众、茶话,卷五之法语、入堂、入室、勘辨、问答,卷六至卷七之颂古,卷八至卷九之偈,卷十之佛事、像赞、书问,卷十一至卷十三之诗、歌,卷十四之赋、记、引,卷十五之序、文,卷十六之传、篇,卷十七至卷十八之说,卷十九之缘起,卷二十之杂着等,卷末附录田华国撰之吹万禅师塔铭、至善撰之行状、高仰之所撰重刻全录疏等。吹万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令当时衰弊之禅风为之一振。崇祯十五年,刊行灯来较早期所编之吹万真禅师语录三卷,全称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其后,于重编广录时,大幅度收录之。
佛语法门经
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语’即‘佛语’。因真理无法以言语解释,若予肯定、否定,或予相对之言词,如身口意、地水火风空、有漏无漏等,已非真正之佛语。由本经可彻见大乘空观思想,故本经堪称为般若经之缩影。
永嘉集
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玄觉早年学天台,参拜六祖慧能后改入禅门。本书即以天台止观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揭示禅定的用意及修行历程。全书共分十篇: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前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卷首有魏靖序。此书为融合天台宗、禅宗的最早文献,颇受后世重视。收入《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注释书有宋行靖的《永嘉集注》二卷,明传灯的《永嘉禅宗集注》二卷、高丽僧己和的《永嘉集说谊》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