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正旨
作者:高拱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鲁史,因其周礼尚存,非以其周公之后而假之;次论王不称天,是偶然异文,滕侯称子是时王所黜,圣人断无削贬天子、降封诸侯之理;次论齐人归郓讙龟阴田非圣人自书其功,深斥胡安国《春秋传》以天自处之非;次论《春秋》作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乃孔子卒前一岁,适遇获麟,因而书之,经非感麟而作,麟亦非应经而至;次论说经以《左氏传》为长,胡安国之书是有激而作,其余诸家纷纷不休,多由误解“天子之事”一语而生。所论多得本意,与其他诸儒附会之说绝异。
猜你喜欢的书
卫公兵法辑本
三卷,清汪宗沂辑。一题《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李靖所著兵书除《李卫公问对》,馀已散失。然《通典》中所引李靖兵学言论甚多。汪宗沂从中辑出,分为三卷。上卷题为“将务兵谋”;中卷题为“部伍营阵”;下卷题为“攻守战具”。其虽为残编,仍可窥见李靖军事思想的某些方面。如在强调“用兵上神,战贵其速”的同时,也要视敌强弱或作持久准备,并归纳出如“敌有十五形可击”等作战经验。在阵法上除“七军六花阵”,还创制了颇有特色的“竖阵”阵法,即“弩手、弓手与战锋队相间引前”,用纵队挺进的方式攻坚克敌。而撤退时,不能“一时齐拔”,必须“隔一队抽一队”,逐次掩护后撤。这也是李靖所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此外,辑本还有行军、安营、教战等方面的内容。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
蓬轩吴记
明·黄暐撰。笔记小说集。二卷。别记一卷。《古今说部丛书》五集杂志类收录,另有《烟霞小说》本。内容多为述史,也记传闻怪异,卷下少数篇目含鬼话。其中《李孟本》直叙鬼扣篷迁乡事;《鬼哭》述诵诗,皆为鬼话。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释教正谬
1857年英国人艾约瑟写的基督教辟佛护教文献,三眼居士译。作者艾氏是英国基督教会宣教士。 据《佛光大辞典》的介绍,《释教正谬》网罗经典、教乘、释迦牟尼、轮回、三宝、沙门、十恶、功德、偶像、净土、观音、世界、诸天、地狱、瑜伽、持咒、宗门、止观、涅盘、无常等项,计二十章。现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目为7490号。 其写作的动机是因为佛教“皆拜其偶像,谓之象教,今吾耶稣正教,…以上帝之命,毋许崇拜偶像,故与彼教论辨。”它一方面通过推理论证佛教在上述十个方面的谬误,另一方面,更是以《圣经》为依据来批评佛教的理论和教义,如“保罗曰:‘当弃妄言老媪之谈,练习敬虔上帝之事。’”“彼得曰:‘舍耶稣别无救主,盖天下人间,更无锡他名,可以得救者也。’”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基督教新教的辟佛宣教古籍,其特点是站在基督教立场上批判佛教,“究其由来,明其非上帝所证之教,所有谬误,细为指陈。”通过与基督教的对比来批判佛教,以基督教为正教,以佛教为“由学空言”,因而有失公允,这可能也是引起佛教界多有辨驳的原因。 佛教界辩驳此书者,有日本养鹈彻定之《释教正谬初破》、《释教正廖再破》各一卷、南溪之《释教正谬噱斥》二卷,南条神兴之《释教正谬辩驳》等。
善导大师语录
「善导大师语录」,由净土宗善导流导师慧净法师辑录自大师《五部九卷》(善导大师全集,简称「善全」),总含约百余则法语,及百余则偈语,大分三篇:「本愿篇」、「法语篇」、「偈语篇」。此「语录」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收录法语,简明扼要。收录善导大师最要、简明、典型的法语,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善导大师思想精髓。 二、编排组织,浑然一体。巧妙显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净土宗根本宗义。(节录自净宗法师〈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