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忏余集
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的景观,并于述幽纪胜之中题诗抨击“中央党帝”与汉奸佞臣,品调卓尔不凡。《志摩在回忆里》悼念同学同庚的故友,不作通常的哀辞,而是生动地勾画了徐志摩生前的音容笑貌,以见其活泼聪敏的个性和内蕴的愤世悲情,令人观之难忘。《东梓关》描写徐竹园的舒徐浑厚的名医风度以及东梓关有关战乱殃民的传说;《瓢儿和尚》描写北伐时当旅长的秦国柱隐匿山林当和尚的经历;《迟桂花》描写“我”到西湖参加昔日同学婚礼的经过,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出山居恬静、自然的生活情趣和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故通观全集,并非如苏汶等评说的充满了“隐逸的情趣”,“充满了循世之作”,而是或实写人事、或寄情山水,均表现了愤世嫉俗的心态,多别有寄托之作。
浮生漫谈
作者是民国三大博士之一,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在中国,他第一个把卢梭的《忏悔录》译成中文,第一个提出逻辑学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了爱情大讨论,提出了“爱是有条件的、爱是可比较的、爱是可迁移的、夫妻是朋友的一种”的“爱情四定则”,轰动京城,同时也因其惊世骇俗而开始了坎坷的一生。 本书是作者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讲述了他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表达了他“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快地享用”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学人最为驳杂的人生档案,也是一位怪杰最为丰瞻的精神秘史。
山静居画论
中国清代方薰(1736~1799)著,约成书于1790年前后,中国画论著,有1卷本(初稿,收140则)、2卷本(定本,收244则)传世,字句章段前后皆有差异,现以2卷本通行。全书以内容可分4部分:画学泛论(82则)、画法(78则)、品评(58则)、名画记述(26则),而以泛论最为精彩。如:首次将画理、画法和画趣一并提出,阐明三者关系,并作为创作和评论的标准。作者虽注重笔墨,推崇文人画,讲求“笔端气韵”以达到“气韵兼力”;但坚持主张作画“必先立意”,由立意而决定构图,然后再用笔黑加以表现的顺序关系,与当时的重笔墨、轻立意倾向有别,等等。尽管作者受当时画风影响,十分重视师学古人,但对前贤大家认为似乎已成定论的某些看法,亦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对苏轼论述的质疑,以及借苏的朋友晁以道的诗,对苏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所持立论予以纠正等。
春秋本义
注释书。元程端学撰。30卷。端学以为,先儒对《春秋经》议论不一,未能尽合圣人作经之初意,故采辑诸传之合于经者,撰成此编,题曰《本义》。是书卷首有张天祐序及端学自序,而后有《春秋本义通论》、《春秋本义问答》、《春秋本义纲领》各一篇,再后为《春秋本义》本文。是书依经附说,类次群言,间亦下案语。所采诸儒之说, 自三传而下凡176家。其主旨为常事不书,有贬无褒,故所征引,大多为宋孙复以后之说,往往烦琐迂曲,横加推衍,事事求其所以贬,殊不足为训。然是书尚能纠正胡氏传谬误,又所采176家,其书十分之九已佚,由此书可略见其梗概,故有一定价值。《通志堂经解》辑有是书。
阿弥陀经义述
佛典注疏。唐慧净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将经文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把正宗分分成安乐净土的因果与阿弥陀佛的法身因果,进而又分十科疏释,即:(1)安乐之依报;(2)弥陀之正果;(3)发愿往生;(4)往生之行;(5)诸佛之现相;(6)释相之所由;(7)三时之愿因;(8)三生之行果;(9)此佛之赞彼;(10)彼佛之赞此。此书在《东域传灯目录》及《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中有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十地经
九卷,唐尸罗达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