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疏
作者:杜预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偶阅左传宋楚泓之战事因题
- 御制读左传
- 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
- 御制读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说
- 御制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
- 目录
- 春秋正义序
- 春秋左传序
- 春秋左传原目
- 卷一【起隐公元年尽二年】
- 卷二【起隐公三年尽五年】
- 卷三【起隐公六年尽十一年】
- 卷四【起桓公元年尽二年】
- 卷五【起桓公三年尽六年】
- 卷六【起桓公七年尽十八年】
- 卷七【起庄公元年尽十年】
- 卷八【起庄公十一年尽二十二年】
- 卷九【起庄公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 卷十【起闵公元年尽二年】
- 卷十一【起僖公元年尽五年】
-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
- 卷十三【起僖公十五年尽二十一年】
- 卷十四【起僖公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 卷十五【起僖公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
- 卷十六【起僖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
- 卷十七【起文公元年尽四年】
- 卷十八【起文公五年尽十年】
- 卷十九【起文公十一年尽十五年】
- 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
- 卷二十一【起宣公元年尽四年】
- 卷二十二【起宣公五年尽十一年】
- 卷二十三【起宣公十二年尽十二年】
- 卷二十四【起宣公十三年尽十八年】
- 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
-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
- 卷二十七【起成公十一年尽十五年】
- 卷二十八【起成公十六年尽十八年】
- 卷二十九【起襄公元年尽四年】
- 卷三十【起襄公五年尽九年】
- 卷三十一【起襄公十年尽十二年】
- 卷三十二【起襄公十三年尽十五年】
- 卷三十三【起襄公十六年尽十八年】
- 卷三十四【起襄公十九年尽二十一年】
- 卷三十五【起襄公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 卷三十六【起襄公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
- 卷三十七【起襄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
- 卷三十八【起襄公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
- 卷三十九【起襄公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
- 卷四十【起襄公三十年尽三十一年】
- 卷四十一【起昭公元年尽元年】
- 卷四十二【起昭公二年尽四年】
- 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
-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
- 卷四十五【起昭公九年尽十二年】
- 卷四十六【起昭公十三年尽十六年】
- 卷四十七【起昭公十四年尽十六年】
- 卷四十八【起昭公十七年尽十九年】
- 卷四十九【起昭公二十年尽二十年】
- 卷五十【起昭公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
- 卷五十一【起昭公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
- 卷五十二【起昭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
- 卷五十三【起昭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 卷五十四【起定公元年尽四年】
- 卷五十五【起定公五年尽九年】
- 卷五十六【起定公十年尽十五年】
- 卷五十七【起哀公元年尽五年】
- 卷五十八【起哀公六年尽十一年】
- 卷五十九【起哀公十二年尽十五年】
- 卷六十【起哀公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 左传后序
猜你喜欢的书
脉理集要
全书分为统属诊法、脉诀总歌、脉理详辨、妊娠脉、小儿脉纹脉候、脉会、脉位、气形、来去、尺寸、上下、前后、至数、歇止、阴阳、诊例、七情、无脉、反脉、异脉、怪脉、政脉、胜负扶抑、各部不胜、不胜期诀、虚数期诀、真脏俱搏、上古三诊等章节;对诊脉部位、脉象机理、病脉提纲、脉象主病都有详细的阐述,语言简练,易诵易记,结合临床,切合实用,实为启后学之捷径。
道门定制
道教斋醮科仪之章典。十卷。题道士吕元素集成,朱陵真隐胡湘龙编校。成书年代不详。撰者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该书十一卷。前五卷为南宋道士吕元素撰。元素作书于南宋孝宗时。后六卷为元素门人吕太换所补。太换作书于南宋宁宗时。据考证,该书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并有附益。本书卷首有淳熙戊申吕元素自序。其云至简易者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又云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为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设有定式,或者内容详备而失简易之旨,或失之卤莽而使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故校定编撰,略使适中,使人简易使用。卷六有自序言及校补情况和编校的目的,云定制遗于众醮奉道深信之士,因无善本考校自叹,但因师意不可辞,故爰加参考,与前五卷为全书云云。该书前五章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及符箓,后五章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等。每章、表、文、状、牒、简各有定式。如议全箓白简云:简箓功及幽冥不可具述,独张丽华尤为昭著。言诵经至九过,适当忏罪之时,遂简疏,则奏简当在功德成就之时明矣。近有方发奏之时,先取救苦符,尽焚以为亡者出离地狱,义有未安,盖抽魂自有文牒自简,当在传度时宣告,使亡者乘道场所作功德及愿持戒忏悔自新之力,然后奠简告下,十方赦罪释冤。自此方为出离地狱,上登朱宫尔。故经云:九幽地狱,众生闻北帝广为启请,心生悔过,愿求解脱,天尊方为说戒给符,此尤可处。又念咒篆符不为难事,但能篆二十面即可记忆,盖符咒意义相合故也。再如议表状:九皇请表,每位专奏一通,略入事言启事,以某月取某日某时设醮降真,以致望幸之意,不必全入愿意,其它众真中请状并土地三界等牒皆然。盖侍登坛行道,自有章词致祷尔,或醮事止作一通,请诸圣者止用请状为便,若表上列九皇号则不合格式。《道门定制》为宋以前道教斋醮科范之章本,是对宋以前紊乱醮科的审正。在道教科仪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正一部。
传家宝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沈阳东北书店1949年9月再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主要描写解放区婆媳间的矛盾。李成娘一家3口,儿子在区上工作,平时家里只有婆媳2人。勤俭的李成娘恪守“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的信念,认为做媳妇的只能拈针、纺线、忙家务。她守着她的“三件宝”——纺车、针线筐、黑箱子活了一辈子,而且还很执拗地要“把这份事业一字一板传下去”。可是儿媳金桂却认为“那里边没大出息,接受下来也过不成日子”,她宁可花钱买衣服、鞋子,也要腾出时间去“参加主要劳动”。泼辣能干的金桂,不仅参加了村上的工作,当上了妇联主席,还承担了田里的全部农活,农闲还赶集卖煤,成了劳动英雄。最后,李成娘终于在媳妇面前认了输。作品反映了两个时代新旧妇女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和命运。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总汇。《江南通志》称,“釚少刻菊庄乐府,朝鲜贡使仇元吉见之,以饼金购去。贻诗曰,‘中朝携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则徐釚于倚声一道,自早年即已擅长。故于论词亦具有鉴裁,并非苟作。惟其间征引旧文,未尽注其所出,同时朱彝尊、陈维崧等尝议之。徐釚亦自欲补缀而未尽。至纪事一门,半取近事。其间点缀已成佳句,标榜以借虚声,在所不免。考《世说新语注》载裴启作《语林》,记谢安黄公酒垆事,安以为所说不实。则序录同时之事,自古已然。唐宋人诗话、说部,此类尤多,则亦非徐釚所创例。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楞伽经宗通
楞伽经宗通,八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刘日升序,孙明善后序。简称《楞伽宗通》。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曾凤仪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金光明经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为序分(一品半),自‘尔时四佛’至空品为正宗分(三品半),四王品以后为流通分(十三品)。注疏有知礼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从义之金光明文句新记七卷、明得之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