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

作者:朱熹
二程遗书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人之手,最为精善。后又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次,并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该书是二程门人耳闻目睹二程嘉言善行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二程人性论、天理论、本体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体系。

猜你喜欢的书

皇甫少玄集

皇甫少玄集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涍(字子安)著。凡26卷。集前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皇甫冲序、嘉靖二十九年皇甫汸序、嘉靖三十年皇甫濂序。集中有赋1卷、诗19卷、文6卷。另有外集10卷,是皇甫涍死后,其子皇甫枢编辑。集中有诗8卷,赋及杂文2卷。集前有嘉靖四十五年皇甫汸序、黄姬水序、王稚登序、皇甫枢序。今存嘉靖年间刻本,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馆臣对皇甫涍的诗文观以及创作上的特点作了如下分析:“古文非涍所刻意,亦不擅场。其诗则宪章汉魏,取材六朝,古体多于近体,五言多于七言。其持论,谓王、宋反元习之靡,而不能不病于声,李、何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可谓笃论。盖涍与黄省曾为中表兄弟,早年袭其绪论,亦宗法北地之学,及其造诣既深,乃觉摹拟之失,故其论如此。然其鉴李、何之弊,则云诗可无用少陵,取法迪功,则云诗可无用近体,又云七言易弱,恐降格为钱刘,亦类惩羹吹齑者矣。王世贞《艺苑卮言》尝谓其如轻缣短幅,不堪裁剪,陈子龙《明诗选》亦谓其纵横荡逸之致,岂非以取径太狭,故窘于边幅欤。要其婉丽之词,绵邈之神,以骖驾昌谷、苏门,固无愧色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中国制度史研究

中国制度史研究

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才能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生机;丰富的学养和精妙的取向,才能在论述重大问题时举重若轻。本书是汉学大师杨联升先生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的关于中国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系列论文之结集,也是杨联升先生厚积而薄发的学术结晶。全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而平易流畅的文字使本书在极具学术价值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摄大乘讲疏

摄大乘讲疏

摄大乘论疏,卷五、七,皆首缺,卷五尾题摄大乘疏,卷七尾题摄大乘论义记,编号二八〇五。

六门陀罗尼经论

六门陀罗尼经论

佛教论书。古印度世亲著,译者不详。一卷。是《六门陀罗尼经》的论释书。阐述了六门陀罗尼的六义: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知及真如。接着阐述了六义的另一种说法:一、于苦时摄取有情界;二、于乐时摄取有情界;三、于自断资粮障;四、于他断资粮障;五、积集一切资粮;六、积集资粮为自利满及显他利满。然后叙述了从正遍知而退的六因及以四净心开示该陀罗尼。最后讲述修行所得的六功德。全文篇幅不长,疏释简明扼要。本论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二十一卷。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唯愿大德怜愍故听。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