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遗说

作者:朱鉴
诗传遗说

(宋)朱鉴撰 朱鉴,宋塾子,字子明,以荫补迪功郎。累迁湖广总领。宝庆间迁居建安之紫霞洲,建熹祠于所居之右。著有《朱文公易说》、《诗传遗说》等。《诗传遗说六卷》,《宋史·艺文志补》有著录。该书系宋理宗端平乙未年(1235),鉴以承议郎权知兴国军事时所作。因重刻朱子《集传》,而取文集语录所载论诗之语足与《集传》相发明者,汇而编之,故曰遗说。其书首纲领,次序辨、次六义,继之以风雅颂之论断,终之以逸诗诗谱叶韵之义。以朱子之说,明朱子未竟之义。今见《通志堂经解·诗》康熙本、同治本;《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

朱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十剂表

十剂表

本草类著作。清包诚撰。一卷。诚有《伤寒审证表》已著录。本书据《本草述录》整理编成。包氏认为《本草经》、《名医别录》诸书,言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方》、《外台秘要》之方,详所主而不审其因,致后人学习难得其中之奥。故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徐之才十剂说为纬,列成表格。列载十剂表序、十剂解、十剂表、药物别名等内容。以表格形式清晰明了,使药物性味、功用、归经、主治及十剂所属,一览无余,颇切实用。后附七十七味药物之别名、俗名,对临床运用大有裨益,惜载药数太少。有同治五年(1866)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同耿世珍之《本草纲目别名录》合刊本。

金丹四百字彭好古批注

金丹四百字彭好古批注

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以身心分上下両弦,以神気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以攅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気,是为和合四象。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据藏抄卡片著录知作者为陈墨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黄楼赋并叙

黄楼赋并叙

辞赋名篇。北宋苏辙作。《宋文鉴》、《栾城集》见载。文章以序言交代作意:描写其兄苏轼守徐州时遭遇特大水灾的情景,以及苏轼身先士卒、帅全城官民共御洪水的功绩和水退后主宾登黄楼之所见风光。正文内容分为四层:首先写水退后苏轼与宾客共登黄楼,以客人话语,回顾历史,称道天意,侧面写出水患之大,治水业绩之盛。其次写主人笑答,以东坡之口揭示出题旨:“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然后知之”。然后着力铺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色,突出徐州一带地理形胜和大好风光。结尾历数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的龙争虎斗,和歌舞宴乐的情景,而终归尘土,抒发了沧海桑田的深沉历史感慨。这篇赋,借登黄楼远望,发怀古之幽思,立意高迈。唯篇制结构追效班固《两都赋》,描写亦不及秦观同名之作练达。

娇红记

娇红记

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代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据作者《娇红记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间实事(见《花朝生笔记》),元有郑梅洞小说《娇红传》。戏据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申纯与娇娘殉情合葬鸳鸯冢。明初有刘东升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孟氏此剧将结尾改为申娇合葬一处,化作鸳鸯上下飞翔。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故事。书生申纯热烈地爱上了表妹王娇娘,二人私订终身。几经波折,终于突破礼教,私自结合。但王娇娘的父亲却没有答应申家求亲,而迫于权势,允婚节镇之子。娇娘在迫嫁前夕,终于伤情而死。申纯闻娇娘死讯,亦自缢绝食殉情。死后,两家把他们合葬一起,名曰“鸳鸯冢”。

大日经义释

大日经义释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简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义释》、《毗卢遮那经义释》或《大日经义释》等。佛典注疏。唐开元十三至十五年(725-727)一行述记。十四卷。是作者协助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温古序称,《大日经》译出后,一行“尚虑持诵者守文失意……又请三藏(指善无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使读者不致惑于经文中之“隐伏”。现存本后有日僧慈勇于宝历六年(1756)重刻跋文,称本书传至日本已有八百多年,“现行印本差脱颇多,错谬不鲜”,故与多种善本校雠后,重加订正,校勘记随文附见。此外,据本书后日僧圆珍记录,本书尚有十卷、十一卷、二十卷本,其书名又称《义记》或《疏》,然内容大同小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