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大纲
作者: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李达著。1935年北平法商学院首次印行,1937年5月上海笔耕书店出版。1981年2月,被收入《李达文集》第2卷,由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全书40余万字,共分5篇,其标题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以教科书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完整深刻的阐述。强调唯物辩证法是社会学的唯一的科学方法,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因此,李达在书中用了近半的篇幅,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原理。首先从人类认识史入手,指出唯物辩证法不是个别天才头脑的产物,而是人类认识史的综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接着,全面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最后,还考察了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学的同一性。其中,特别是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概括出认识过程的总公式,“实践→直接的具体→抽象的思维→媒介的具体→实践→这是采取圆形运动而发展的。”认识发展的这一辩证过程也就是由相对真理发展到绝对真理的过程。本书还注意历史唯物论问题,并对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关系、历史唯物论的对象、社会发展规律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对马克思
章节列表
升序↑李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蓬轩类记
笔记。明黄暐撰。四卷。暐字日升,号东楼,江苏吴县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刚廉,忤权贵归。书记杂事琐闻,上自朝廷典故,下及委巷方技、诙谐鬼怪之属,无所不录。记吴事尤多。分功臣、科第、赋役、国初、妖人、灾异、异人、厚德、政绩、忠烈、高士、异行、固介、颖慧、德怨、节妇、著作、诗话、技艺、冠衲、梦、果报、滑稽、怪异、黠盗、袪惑、商贩、释冤共二十八纪。凡一百一十八条,二万二千余字。所载明人事迹,多可与史相参;记诗话、书画、医、工、扑觝等吴地风貌,亦颇可取。有《涵芬楼秘笈》本,书中夹有隆庆时人号“陶庵子”者手评,多有解注之益。北京图书馆现藏钞本《蓬轩吴地》二卷《别记》一卷,共二册,善本,当为此书中记吴事之部分。
歇浦潮
长篇小说。朱瘦菊著。1916年至1921年5月在《申报》连载。主人公钱如海是一名成功的冒险家。他开设富国水火人寿保险公司发了财,还监守自盗,将存放一批假鸦片的仓库烧毁,又赚了一笔黑心财。书中还写袁世凯称帝时革命党利用租界展开秘密斗争。而袁世凯则收买革命党的叛徒,千方百计将党人引入华界,捕捉后施以极刑。作品用较多篇幅描写了这场“诱捕”与“反诱捕”的斗争。另外还写文明戏的堕落、富人家庭间的各种矛盾等。该书后又有续作《新歇浦潮》。书中以无数短篇连缀而成,擅长从姨太太群的角度来反映民国初期上海社会情状,揭露穷形极相,酣畅淋漓。该书与《广陵潮》被视为姐妹篇。
石点头
明末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共14卷,每卷一篇,作者题名天然痴叟,字浪仙,生平事迹不详。“石点头”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使顽石点头之意。小说寓意“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书中题材多取撷历史故事,也有当代人实录。对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揭示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中的“吾剥皮”不择手段聚敛钱财。在任船运官吏时,凡过往船只一律赋税,为了夺取民财不惜制造冤案,将王大郎一家3口暴打致死。《侯官县烈女歼仇》中的方六一也是一个强夺人妻害人死命的地痞恶霸。作品还塑造了一批孝子、烈妇的形象。《王立本天涯求父》写王立本寻找失散的父亲,飘泊12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感动鬼神,使父子得以团圆。其他还有以卖肉屠身抚养婆婆的宗二娘,有驯服卑顺被丈夫抛弃仍驻屋守节的青姐。还有宣扬因果报应和读书作官的篇章。小说意在劝世说教。大多文章都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的伦理道德,其中还掺杂着宿命论,因果报应等迷信色彩。艺术上,小说善于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对于心理描写也有独到之处,语言较为流畅。《石点头》最早刊刻于明崇祯年间,其他还有光绪乙未(1895)年上海书局石印本。1935年上海杂志公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再次刊印该书。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1版。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二卷。三国吴陆玑撰。陆玑字元恪,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仕吴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俱着录,皆谓三国吴陆玑撰。然明北监本《诗正义》所引作陆机,明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题曰唐陆机,皆误矣。《崇文总目》云:“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今本二卷,关于今本性质,诸家说法不一:有谓为缀拾之本者,清焦循曰:“陆疏太约,为后人缀拾之本。吕东莱所引陆疏言《毛诗》授受与此大异,知缀拾者未见《读诗记》也。”有谓今本即陆氏原本者,清丁晏曰:“《初学记》‘烛类’引陆士衡《毛诗草木疏》,唐人已误为“机”,幸有《释文》爵里甚明。今所传二卷即玑之原书,后人疑为缀拾之本,非也。以《尔雅》邢疏、《齐民要术》、《太平御览》所引证之,仍以此疏为详。疏引刘歆、张奂诸说皆古义之仅存者。间为遗文,后人传写佚脱耳。下篇叙四学源流,至为赅洽,毛公名亨,得此疏而始备。惟其去古未远,是以述古能详,尤信其为原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今本乃后人所辑,曰:“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本义》中录出。”《郑堂读书记》亦谓“元恪原书久佚,此本多从《诗正义》中采辑成编,然以《诗正义》核之,搜摭尚多遗漏,迄今诸家传写不免有所窜乱,又非欧公撰《崇文目》时所见之本矣。”《四库提要》及《郑堂读书记》所言当是,今本乃后人所辑之本;然此书保存了诸多有关《毛诗》的名物训诂,还是很有价值的。《四库提要》曰:“虫鱼草木今昔异名,年代迢遥,传疑弥甚。玑去古未远,所言犹不甚失真,《诗正义》全用其说。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其驳正诸家,亦多以玑说为据。讲多识之学者,固当以此为最古焉。”今本凡草之类四十八、木之类三十一、鸟之类二十二、兽之类七、鱼之类八、虫之类十六;计六类一百三十二则。后有鲁、齐、韩、毛四诗授受源流四则,与《汉书·儒林传》相表里。是书有《续百川学海》本、《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古经解汇函》本等。
起信论义疏
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疏,现今之流传本仅余卷上,其卷下内容与新罗元晓之海东疏相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卷上。内容分为三门:(一)辨大意,(二)解题号,(三)入文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