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随笔

作者:陆陇其
读朱随笔

清陆陇其撰。是书为陆氏读《朱 子大全集》时,对《正集》三十卷至《别 集》卷所做的读书心得。共四卷。卷 一从《朱子大全集》卷三十至卷三十 八,卷二从《朱子大全集》卷三十九至 卷四十五,卷三从《朱子大全集》卷四 十六至卷五十七,卷四从《朱子大全 集》卷五十八至卷一百、《朱子别集》卷 一至卷八。每卷先摘录各篇精蕴,后 加案语引申其义。以阐发和维护朱熹 为志,故于儒释出入之辨、陆(九渊)王 (阳明)蒙混之弊,皆依朱熹之意节取 发明,剖析疑似,分别异同。陆氏于朱 熹之书能融会贯彻,潜心体察,虽语言 简短,但能深识朱熹用意。

猜你喜欢的书

桂隐文集

桂隐文集

别集名。元代刘诜作。此集为其门人罗如篪所编,前有虞集、欧阳玄二序,收入《四库全书》,采用明嘉靖间刘诜族孙刘志孔所刊本,共有文4卷、诗4卷。据欧阳玄所作墓志,称其有古文、诸体诗、骈俪书札各若干卷,今集中不载骈俪书札,疑重刻时已有所散佚。罗如篪跋称先梓其诗有14卷,而今本只有4卷,当是编次者所合并。而文集中首载赋13篇,其《兰亭赋》怀古抒情,名动一时。其余则为记、序、志铭、墓表、祭文、书札、杂著等。欧阳玄称刘文根柢六经,属餍子史,躏跞百家,液古融今,自执其鞲,未尝露其儁杰廉悍、踔厉风发之状。又谓刘诜文温柔敦厚似欧,明辨雄雋似苏。清人评刘诜为文宗旨主于自出机轴,而不以摹拟字句为古。

释文纪

释文纪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之文以及诸家之文为释氏而作者。冠以经典所译西域梵书一卷,以示其源;卷二至卷四十三为东汉至陈、隋之作;末二卷则无名氏,无时代者,然皆唐以前人所著。所收采择繁富。书中,每人名下各注爵里,每篇之下各注事实,亦颇便检阅。虽不免于小疵,而六代以前之异学,已可见一斑。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救命书

救命书

兵书。明代吕坤撰。全书共2卷(一作1卷)。坤有《安民实务》,已著录。作者有感于明代后期兵祸连年、城防废弛,守备不力,遂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撰为是书,希望将士能以此守城保民,免于兵害。内容以城邑防御为主,条列城守事宜、遇变事宜和预防事宜共30余项。包括守御战法、城邑内外居民出入管理、粮食储备、水源保护、守城官选拔、紧急情况处置、团练乡勇组织训练、守城必用工匠和器物等。现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本、万历四十二年(1614)乔胤刻本、清道光壬辰年(1832)束鹿堂刊本、道光戊申年(1848)瓶华书屋刊本、宁陵吕氏刊本、《借月山房汇抄》本、《指海》本、《泽古斋重抄》本、《式古居汇抄》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十余种版本。

学诗浅说

学诗浅说

《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旧体诗词的普及读物。由于著者对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和识见,对一部诗史了然于胸,本人又擅诗词,故无论谈诗的结构与形式、鉴赏与诵读,还是谈诗的发展与流派、写作途径与方法,都显得游刃有余,可谓既循循善诱,平易亲切,又要语不繁,切中肯綮,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诗话。北宋王直方撰。六卷。此书名称各家称引颇不一致,或称《王立之诗话》、《归叟诗话》、《兰台诗话》、《诗文发源》,此外尚有称《王子立诗话》、《王子直诗话》者。多杂录北宋苏、黄、王等人作诗佚事及论诗之语。郭绍虞《宋诗话考》云:“书中述事处多,论诗语少。即论诗之语,亦以转述他人者多而自得者少。”其中误漏者亦在所不少,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叶梦得《石林诗话》、赵令畤《侯鲭录》、张邦基《墨庄漫录》、吴曾《能改斋漫录》、洪迈《容斋随笔》、陈鹄《耆旧续闻》、陈岩肖《庚溪诗话》于其皆有纠补。然是书在宋诗话中为较早出者,直方所交游,又多当时名流,故其所录,亦有足资参考者。初著录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为六卷;《遂初堂书目》亦著录然不言卷数。明以还,已不见诸家著录。考宋曾慥辑《类说》所收是书仅一卷,已为删节之本,知是书早已遗佚。郭绍虞乃从《类说》、《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修辞鉴衡》等书中辑出凡三百零六条,收入《宋诗话辑佚》中,可见其貌。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