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献裸馈食礼

作者:任启运
肆献裸馈食礼

三卷。清任启运撰。作者详见“宫室考”条。是编以《仪礼》中特性、少牢、馈食皆七礼为据,又采其他传记中王礼之说加以推演。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共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去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其名取自《周礼》“以肆献裸享先王”及“以馈食享先王”之文。每篇之内又各有节次,每节先撮己说之要以陈之,而后自注其说之出处,最后附载经传,与黄干所续之祭礼相比尤见其精密。启运以薜图之考为据,间有误谬之处,可与《续仪礼通解》参阅互考。有清芬楼本、续经解本。

任启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三姊妹

三姊妹

柔石著 1929年出版。小说以委婉的笔调,叙述章先生与姊妹三人的曲折恋爱的故事。章先生在杭州德行中学读书时,认识了像“三位天使”的三姊妹。他热烈地爱上了大姐莲姑,后到北京大学读书,四年后学成回校,但此时莲姑已下嫁给一个胖商人,章先生内心十分痛苦。这时章见莲姑的妹妹蕙姑已长得与姐姐一样美丽,遂开始与她热恋。正当两人准备结婚时,因军阀战争爆发,章先生转入军界,对蕙姑的爱又逐渐淡忘。过了四年,章先生随军回到杭州时,惠姑已被迫出嫁。他见到小妹藐姑,深受良心谴责,想以娶藐姑为妻以赎前愆,却遭到藐姑痛责,并将他赶出门外。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造成章先生的爱情悲剧在于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而作品着意于对爱情与道德问题的思考。它深刻地批判章先生在爱情上的不能专一,以追求“美人”和“名誉”作为人生理想的个人主义思想;并对平民女子三姊妹寄予深切的同情。情节波澜起伏,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心理刻画真切细腻,在委婉的叙述中带有抒情气氛。

中华民国史演义

中华民国史演义

又名《民国野史》,《民国演义》,既是演义笔法,本质上仍不外乎君臣际遇,富贵功名,注目人物也多集中于官僚要员,军阀大亨,想是拘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一叶障目自是有的,如对国民党各要员多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孙中山这个人物的忽视,显然与作者其时其境的视角有关。但比较现今流行之正史,其个别论断偏颇处倒也恰可映照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或因其如此,才可能拔开层层迷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斯时乱世,作者既抱着国家和平统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朴素史观,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在其笔下自必心口不一,面目可憎,而对蔡锷之膜拜推崇则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薜荔园诗集

薜荔园诗集

诗别集。明佘翔著。四卷。卷首有未署名序。其人品颇高,诗亦有清致,深受王世贞等的赏识与影响,甚至赞誉为“更教何物夸三绝,为有佘郎七字诗”(王世贞语)。仅存旧抄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王安石,而不满欧阳修、 苏轼诸人。 有《历代诗话》本。此书研究唐诗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杜上。作者对杜诗尤所钟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谓《病柏》、《病桔》、《枯楠》“皆兴当时事”,“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言风,唯此公为然。”指出杜诗反映现实,寄托深远,继承了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同时对杜诗的艺术性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伊洛渊源录

伊洛渊源录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思想。卷一记载的是二程的老师周敦颐的行状。第二卷、第三卷记有关程颢的行状、哀词、遗事(二十七条)等。第四卷记有关伊川先生程颐的年谱、祭文、奏状。第五卷记康节先生邵雍:墓志铭、行状略、遗事。第六卷记张子厚、张天祺的有关事迹、司马光的论谥书。第七卷记范祖禹等三人事迹、祭文、遗事。第八卷记有关刘绚、李端阳、蓝田吕氏兄弟的墓志铭、祭文、遗事。第九卷记有关苏季明、谢显道的遗志、墓志及苏季明的奏状。第十卷记杨文靖:墓志铭、行状、遗事。卷十一记刘安节和尹彦明:墓志铭、遗事。卷十二记张思叔遗事,马时中逸士状,侯仲良:遗事、墓志铭。卷十三记胡安国:行状略。卷十四列身列程门而言行并不显著者十九人的姓名字号等以备参考。该书是宋人谈道学宗派,分道学门户的第一部著作,不仅将程学的承传关系、来龙去脉作了清晰、详细的考察,也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宋史》中的“道学”“儒林”诸传,多以此书为蓝本。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州正谊书院刻《正谊堂全书》本,民国七年(1918年)成都老古堂刻本、民国四年至六年(1935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经过校点,较佳。

读书杂释

读书杂释

十四卷。清徐鼒撰。鼒字彝舟,安徽六合人,道光乙巳进士,官至福建福宁府知府。是书系作者早年所作。据作者自记《年谱》“戊戌二十九岁”条下:“游扬州,与刘孟瞻(文祺)、念楼(宝楠)、罗茗香(士琳)、陈卓人(立)、梅蕴生(植之)、薛介伯(寿)订交。问难既多,札记日富。有《读书杂识》之作。”该书杂说《周易》、《尚书》、《诗经》、“三礼”、“三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亦间涉群书。其中以说“三礼”较详且精。此外,该书还辩别字体字音数条,亦多有当者,亦间不免雷同琐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