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辑略
作者:石墪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加上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之说,初名为《中庸集解》。朱熹曾为其书作序,称赞其书精密详审。后朱熹作《中庸章句》,对其书予以删定,更名《辑略》。据《中庸章句自序》称:既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则《辑略》原与《章句》合为一书。其后《中庸章句》通行,《中庸辑略》则渐被遗亡。明嘉靖年间御史吕信卿从唐顺之处得宋椠旧本,予以刊刻,对《或问》多有削减。
石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鲵鱼之乱
捷克作家恰佩克的社会幻想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展史,影射着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预示了法西斯势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第一、二卷中,鲵鱼直喻着资本主义掠夺的对象。资本家开办鲵鱼利用公司,进而发展为鲵鱼辛迪加,先是利用鲵鱼采集珍珠,后来为全世界提供全部海底劳工,从这些无须付酬的劳动力身上榨取巨额利润。“鲵鱼贸易”影射着奴隶贸易。鲵鱼企业捕捉、运转、贩卖和使用鲵鱼的情景,使人联想到从前殖民强盗贩运黑人奴隶的惨无人道的行径。小说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反映了资本主义海外掠夺的野蛮历史。 第三卷集中描写了 “鲵鱼之乱”,鲵鱼形象的内涵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成了法西斯的象征。鲵鱼向人类开战,淹没了陆地,把平原变成浅海,把人们逼上了高山。鲵鱼长的形象明显地影射着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他本人并不是鲵鱼,而是个人,名叫安德烈·许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军士长。“鲵鱼之乱”象征着法西斯侵略。恰佩克在小说中不仅揭示了法西斯和垄断资本的密切关系,而且抨击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牺牲弱国,向法西斯妥协的政策。 恰佩克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不可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纲领,把希望寄托于鲵鱼自身互相残杀,这显然是空想。
全辽文
《全辽文》是一部辑佚辽人著作的辽文总集。编者陈述。全书13卷,另附录类目索引、作者索引及事迹考、图版。自《辽史》成书后,后人鉴于这部史书的遗漏及辽代史料的不足,进行了大量的辑录工作,缪荃孙作《辽文存》,王仁俊增补为《辽文萃》,黄任恒作《辽文补录》,罗福颐补三家之作,又作《辽文续拾》。陈述则在此基础上辑佚成此书。全书共辑录近300位辽人的遗文,分为诗、谣谚、诏谕、勅制、哀册、册、官告、表、秦疏、书状、对、议论、文、牒、札子、檄、序、碑铭、颂、偈、记、塔记、幢记、题记、祭文、墓志、杂著27类。依时间顺序编排。书中文献资料除录自《辽史》、《金史》等正史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契丹国志》、《高丽史》等史籍,以及同期的宋人文集、笔记外,更重要的是收录了不少辽代的碑刻文字和出土的墓志铭文,提供了极珍贵的原始资料。此书在吸收前人的成果上,博采众长,是目前辑录最完备的一部辽代文汇。此书初名《辽文汇》,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出版,为4册线装本。此后,作者又大量收集田野考古的资料,进行核对订补,而著《辽文汇续编》。1982年中华书局将两书合并,出版了《全辽文》。
卧游录
笔记。旧题宋吕祖谦著。一卷。此编首则录刘宋画家宗炳“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语,因以“卧游”为名。书前有嘉定九年(1216)王深源序。全书共四十五则,其中二至二十一则全录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十二则以下大抵录苏轼杂著及陶渊明集,亦有不知出于何书者。《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其言参差不伦,了无取义,祖谦必不如是之陋……殆明人之依托也”;而胡凤丹《金华丛书》本之此书序则说“不以类别,不以世次,而寻绎一过,胸次洒然……优而游之,使自得之,会心人当不远耳。然则此一卷其成公(吕祖谦)之杂录欤?抑明人之依托欤?是固可以不辨。”今有《宝颜堂秘笈》、《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金华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其中前三种条目相同,唯《金华丛书》本前二十一则与诸本同,二十二则以下则大异,除苏、陶之文外,又多录六朝及唐宋之文。《丛书集成初编》则既据《顾氏》本排印,又并录《金华》本后部分异文。
诗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自号承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领万历乡荐,令新兴,再令广易。著有《易经疑问》、《书经疑问》、《诗经疑问》、《礼记疑问》、《春秋疑问》、《孝经疑问》等。是编释《诗》,兼用《毛传》《朱传》及严粲《诗缉》,时亦自出新论。如辨成王未尝赐周公天子礼乐,其说颇为有见。又论“三经三纬”之说,认为赋、比、兴乃通融取义,非截然谓此为赋,此为比,此为兴。舜牧于诸经皆有疑问。自序称所疑凡经数十年,重加订问,前此误解,亟与辨正。足见其用力之深。惟不信古人字少假借通用之说。有《四库全书》本。
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
一卷,清书玉略释并序跋,有事义(依驹本印)。 盖谓勤求佛道要须立愿为先。广度众生。必以发心为首。心发。则众生可度。愿立。则佛道堪成。二者兼之。尽善尽美。故从上佛祖。一切圣贤。未有不发誓愿。勤修行业。而能成证者也。
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旨在阐明除障法。内容叙述昔时释尊于喜乐山顶之天宫,为大梵王及观世音菩萨宣说胜幡璎珞陀罗尼,谓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能灭尽五逆重罪,获得大富贵。本经之异译本有玄奘译之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