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墪

- 姓名:石墪
- 别名:字子重,号克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台州临海人
- 出生日期:1128
- 逝世日期:1182
- 民族族群:
石墪(1128-1182),字子重,号克斋,台州临海人,原籍新昌,石待旦(985-1042)次子石亚之后,祖父石公儒避方腊之乱,自新昌迁居临海。
绍兴十五年(1145),石墪中进士,因丁父忧在家,三年后服除,于绍兴十八年(1148)授郴州桂阳主簿。
石墪后调泉州同安任县丞。时同安县饥荒,请求泉州府豁免租税,知府怒而不许,石墪力争,终得免。
绍兴二十三年(1153)五月,出生于尤溪的朱熹(其父朱松曾为尤溪尉)授同安主簿,因与石墪同官而相识。
石墪后改任武进知县,郡守欲以县公款为其寓客建造私宅,石墪坚拒,触怒郡守。乾道元年(1165),石墪求免职归。
石墪在家待缺三年后,于乾道四年(1168)调任尤溪知县。石墪到任后,命其友古田、林用中来掌教事,恢复县学。
乾道七年(1171)十一月,朱熹因舅氏祝峤入葬来到尤溪。朱熹回尤溪期间,朱熹凭吊其父朱松的韦斋和自己的出生地郑氏馆,为其父任所书“韦斋旧治”四字,请石墪作《韦斋记铭跋》。朱熹到年底回到崇安,临走时,石墪作诗留别,朱熹作《石子重(石墪)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朱熹为石墪作《克斋记》。
乾道九年(1173)九月,石墪重修尤溪县学宫(建有四斋)成。十月一日,朱熹为石墪作五县学斋铭,撰《重修尤溪庙学记》以记其修学之事,为张栻《尤溪县学传心阁铭》作《跋张敬夫(张栻)为石子重(石墪)作传心阁铭》,跋云:“熹既为尤溪大夫石子重记其修学之事,又为此五铭焉。时子重方为藏书之阁于讲堂之东,中置周程三君子像,旁列书史之柜,而使问名于熹。”
淳熙五年(1178),石墪因监察御史陈举善、丞相史浩的举荐,召对,差监登闻检院。不久,任将作监主簿,旋改太常主簿。
淳熙七年(1180),浙东大饥。淳熙八年(1181),朱熹自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来浙东赈灾。朱熹荐石墪代其知南康军,却逢石墪在临海因丁母忧未能成行。朱熹写信托石墪安抚入台的新嵊饥民。淳熙九年(1182)六月,石墪病故,朱熹为石墪作墓志铭。
石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温病指南
温病类著作。清娄杰撰。二卷。杰字爱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勤于医道,究心有年。因谓《温病条辨》卷帙浩繁,习医者惮以研索,外邑荒陬,知者尤鲜,每治温病仍用旧法,热药杀人,目击心伤。遂别辑篇编,并由门人肖吉甫博采旁搜,反复考订,而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撰成此书。是书本吴鞠通《温病条辨》,参叶天士《临证指南》,薛生白《温热赘言》及王孟英《五种章雅堂医撮》等删繁就简,取长补短。上卷为总论、伤寒辨及风温上、中、下焦三篇;下卷为湿温上、中、下焦三篇。卷末附温病治法要略十八则,以示温病变幻之规模,使学者得治温之门径。此书提纲挈领,力求明白易晓,以证立方,深入浅出。颇便习用。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听虚馆刊本,及一九八五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本。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原不著撰人。据考应为金人时雍或其弟子「子明」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宣称上方天尊居一炁化均之天,九清自然之国,为诸仙真讲说经文。凡三篇:〈太极降德上篇〉谓太极大包天地,自虚而产有,真一元炁生化万物,强名之曰「道」;道降而为德,是为上德。 〈德归素无中篇〉称圣人之教以德为贵,故修道者先应修德,然后修炼形质神气,方可升仙。篇内列举十方仙君修德成仙之事,以为佐证。 〈真元通仙下篇〉宣称上天秘藏有「云篆真文」,上方天尊以之传授紫虚真人,命其教化天人,救时之弊。「真文」凡三章,皆为四言偈语,多用古怪之字。三篇经文之后,又附「太清时公(金人时雍)告子明曰」一段文字,内载上方天尊十位尊号及「上方真元云箓」(符文)十二枚,谓世人诵念尊号,书佩云篆,即可护身保神,降福除殃。本书为研究宋金之际上方真元派经典教义之重要史料。
伤寒附翼
伤寒类著作。清初柯琴撰。二卷。琴有《伤寒来苏集》已著录。依据《内经》理论,阐发仲景之学,采用六经分类法,分列诸方,于康熙十三年(1674)撰成是书。上卷为太阳方总论及列方,下卷为阳明方总论及列方、少阳方总论及列方、太阴方总论及列方、少阴方总论及列方、厥阴方总论及列方、六经方余论及列方。是书详论《伤寒论》方,以经类方,先列每经方总论其大意,后列诸方,每方详论主治、病因、病理和方解等,多能阐发经旨,对方有执、喻昌等所倡之三纲鼎立说,予以批驳,立论较为公允。为研究《伤寒论》及方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有乾隆二十年(1755) 昆山马中骅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刊本,一九三一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趼廛笔记
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73则。内容包罗较杂,涉及晚清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采录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虎媪》、《假祟》、《神医乔镇》、《鬼求医》、《讼棍斗法》、《戴隔壁帽》。旧有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霞笺记
清代白话中篇人情小说,又名《情楼迷史》,十二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存醉月楼刊本。书叙元时松江华亭缙绅李栋之子李彦直与妓张丽容恋爱事。略谓,二人以霞笺一幅,相互唱和,情投意合,盟订百年。不料都统阿鲁台为讨好伯颜丞相,选丽容以赠。因伯颜夫人奇妬,又将丽容献给太后,伏侍花花公主。彦直历经万苦千辛,赶到京师。后得中状元,二人终成眷属。书由同名传奇改编而成。故事来源为《燕居笔记》与《情史·心坚金石传》,只是将悲剧结局改为团圆场面。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是由明明雪说,寂蕴编写,总共十八卷。卷一至卷三收上堂、小参、夜参;卷四至卷五收茶话;卷六至卷七收问答机缘;卷八至卷十三收颂古、诗偈等;卷十四至卷十六收书复、参请因缘等;卷十七至卷十八收塔铭、行状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