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轻重篇新诠

作者: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

马非百撰。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全书分两部分:《论管子轻重》论文三篇,《新诠》十六篇。认为《轻重》与《管子》其他各篇不属同一思想体系,当是西汉末年王莽时代人所作,探讨了各篇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校释本文。校勘审慎,凡可通之文不轻易改、补、删、移。提出许多独立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了驳辩。

马非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杨维桢集

杨维桢集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钱塘、姑苏。曾拒张士诚之招,具书告以顺逆成败之理。达识丞相纳贿不已,上书讽之,由是见忤。后徙居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诏遗逸之士纂修礼乐书,维桢在选中。他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辞之。次年,朝廷复遣有司敦促上道。赴京师百日而肺疾作,乞骸骨,抵家卒,时年七十五岁(一作七十六岁),葬华亭县修竹乡干山(天马山)。杨维桢是元朝文章巨公之一,其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著有《铁崖古乐府》、《春秋合题著说》、《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等。今据《四部丛刊》初编影印鸣野山房钞本整理。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参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诗总集。今人逯钦立辑校。一百三十五卷(精装三册)。收先秦至隋代诗歌近六万首。钦立对于汉魏六朝文学造诣殊深,著述很多。他感到明人冯惟讷所辑《诗纪》、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虽“搜括靡遗”,有功于于世,但仍存在严重缺失,遂在前书基础上,重新扌審摭上古迄隋末的歌诗谣谚,另谋新编。历时二十四年,成此书。以此考核《诗纪》,冯书主要着力于“纲罗放佚”上,而于“删汰繁芜”方面则用力甚微;丁书功夫用在“删汰繁芜”上,但不录先秦逸诗,又剿袭冯舒《诗纪匡谬》,不加细审,致生新误。所录诗均不注出处,难以信据。而此书正是冯、丁二书纠偏补阙之作。其书优点是:取材广博,资料翔实,异文齐备。取材除《诗经》、《楚辞》外,悉数编入,引书近三百种,每诗皆注出处,各种异文及前人校勘成果及讹误,均有记录。且考订精审,编排得宜。如所谓苏武、李陵一组别诗,古人已有疑辞,而冯、丁二书仍以为苏、李自作。此书则从其内容题旨及修辞用语等,判定为出于后汉文士之手。编排按作者生卒年代,亦优于前书,以帝王宗室为首卷。此编囊括千余年诗歌篇什,引用数百种子史文集,审校皆可信据,颇富资料及研究价值。有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精装本。

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两千年来已有数千家注解版本。《道德经讲义》是清代宋常星经历宦海沉浮、潜心修道二十年后的作品。按照《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和《考证经注序》所说,宋常星祖籍山西,是清代顺治六年探花,中举之后在清廷为官多年,于康熙十八年致仕还乡并加入全真道潜心修道。《道德经讲义》虽然未被广泛关注,自身却有着独特的魅力。系统地研究《道德经讲义》对道家哲学以及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云谣集杂曲子

云谣集杂曲子

一卷。不著撰人。敦煌本《云谣集杂曲子》有两本,于清末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盗去,一藏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存十八首,一藏巴黎国家图书馆,存十四首,校除重复,有三十首,与原题三十首之数合。计〔凤归云编〕四首、〔天仙子〕二首、〔竹枝子〕二首、〔洞仙子〕二首、〔破阵子〕四首、〔浣溪沙〕二首、〔柳青娘〕二首、〔倾杯乐〕二首、〔内家娇〕二首、〔拜新月〕二首、〔抛球乐〕二首、〔鱼歌子〕二首、〔喜秋天〕二首。此十三调,均见崔令钦《教坊记》所载曲名中。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崔令钦官国子司业,为隋弘农太守宣度之五世孙。又考《教坊记》,记事讫于开元而上,则知令钦为肃、代二宗时人,而此十三曲者,固为开元教坊旧物。诸曲句法,多不同于后人。因可见唐人词律之宽,与诗词演变之迹,由近体诗而长短句之变,当于此集观之。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先后有王国维、罗振玉、吴伯宛、朱祖谋、刘复、卢前、冒鹤亭、郑振铎、唐圭璋、王重民、任二北、胡适、饶宗颐、潘重规、沈英名等诸家的抄本、刻本、影本、校本或摹本问世,其传刻之广,研讨之深,蔚为大观。《云谣集》的发现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研究词的起源、体式和内容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有敦煌卷子本。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四卷,明文琇说,宗谧,妙门等编,元信跋(在前),姚广孝序,南岳下第二十一世,嗣行中仁。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

七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乘部无尽意菩萨经同本。梵语阿差末。此翻无尽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