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非百

- 姓名:马非百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省新化县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84年
- 民族族群:
马非百(1896年-1984年),经济史专家。原名马元材,字非百。1896年2月13日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今隆回县)。现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理事,西安秦汉史研究会顾问。191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5年毕业。其间1924年1月在北京加入国共合作改组后之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赴广州,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及校本部普通学历史教官,同时兼任何香凝、邓颖超主办的“中国妇女运动讲习所”的中国革命史教员。1928年1月应聘至开封,任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中州通讯社主任,兼高级政训班和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党务训练所教员。同年10月后,转任河南中山大学文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兼河南第一高中商科经济系教员。1930年11月,被提名为国民党扩大会议中央党部干事(未报到)。1931年至1939年,担任河南省政府及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的一些职务,掩护、营救过一些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如嵇文甫、邓拓、王昌民、李后甫、徐?青等。在此时发表了《秦汉经济史稿》、《春秋战国时代之经济生活状态》、《墨子之经济思想》、《老子孔子之经济思想》等论文和《桑弘羊年谱》一书(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40年至1943年,先后任西安西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陕西省政治学院教授兼文科主任,嵩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临泉鲁苏豫皖边区政治学院院长。1944年4月去重庆,赋闲著书,《桑弘羊传》和《秦集史》的大部分在此期间完成。1945年8月后,先后任汉中洛阳进修班主任兼西乡第一战时中学校长,汉中中学校长。1946至次年秋,一度担任北京大学秘书处秘书。1947年9月重返河南大学后,任教授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到北京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950年8月调任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员兼办公室主任。1956年入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959年9月调任中华书局哲学组编辑,迄至退休。从1931年起至1935年止,曾以河南省政府代表名义,参加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殷墟发掘团,前后发掘殷墟十余次。从1929年12月在河南中山大学《法学季刊》1卷2期上发表《计然之经济学说》开始,前后撰写了数十篇论著,其中有《荀子之经济思想》(1932年1月《河南政治月刊)、《秦汉经济史参考资料》(1932—1934年《河南政治月刊》)、《司马迁的索封社会论》(1940年,《河南政治月刊》)、《秦始皇帝传》(上、下册,1941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秦史纲要》(上册,1945年4月,重庆大道出版社出版)、《杜仓相秦考》(1978年12月,《历史研究》第12期)、《管子轻重篇新诠》(1979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关于秦国杜虎符之铸造年代》(1981年2月《史学月刊》第一期)、《云梦图大事记集传》(1981年12月,《中国历史文献整理集刊第二集》)等。
马非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空军飞行员
本书是一本关于空中飞行员所见所思的小说,是圣·埃克苏佩里的飞行三部曲之一。本书主要讲述了圣·埃克苏佩里从航空的角度探索人生与文明,他从高空中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山、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长。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的看法:人生归根结蒂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五代名画补遗
绘画品评著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五代名画记》。北宋刘道醇撰。1卷。道醇,开封人,尝著《圣朝名画评》。卷首有嘉祐四年(1059)陈洵直序,谓宋初胡峤曾著《广梁朝名画目》,收录五代画家,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43人。道醇因其书,捃拾阙遗,叙而编之,故名“补遗”。胡书已佚。此书收录凡24人,分7门:人物10人,山水2人,走兽2人,花竹翎毛4人,屋木2人,塑作3人,雕木1人。门内又以神、妙、能三品分列之。因是书乃补胡书所不载者,故五代54年间仅得此数。书中于画家生平逸事、画艺作品等均有记叙,所述画家间竞技尤具故事性,如跋异作画“败于张将军,取捷李罗汉”一事,颇为生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录有宋刊本。现有明翻宋本、《王氏书画苑》本等。今人于安澜辑入《画品丛书》,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校点出版。
脉度运行考
经脉著作。清李盛卿(彰五) 等考定,彭静山校注。此书由李氏及其夫人据 《内经》 经脉理论,对十二经气血流注重予考定,提出每一经的长短和在某时某刻某分与某经相交接的问题,并补充任督脉之气血流注。考证精微细致,不同于前人经脉循行十二经气血流注即子午流注纳子法之传统学说,为研究子午流注提供了新参考。原著刊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1989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彭氏校注本。
甘泉赋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宋史纪事本末[四库本]
纪事本末体中国宋代史专著。陈邦瞻撰。最早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为原刻本。后有淮南巡抚黄吉士的合刻本,明末有江苏太仓张溥的论正本以及清代的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重刻本等10余种版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点本,为目前通行版本。记载始自《太祖代周》,至《文谢之死》,凡立109目,记述了宋代300余年的历史,共约60万字。它把大量的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和集中,按历史事件来写。书中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还记载了金和蒙古早期的历史情况。明冯琦曾撰《宋史纪事本末》未成,遗稿为刘日梧所得。沈越曾编内容、体例与冯书相仿的《事记》,书稿为徐申所有。刘、徐商请陈邦瞻合编二书。陈遂以冯、沈之稿为基础,据《宋史》、《东都事略》、 《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等,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着手编撰。一年余而成。除各国大事外,经济、文化、天文、历法及农民起义等也均有专章记载。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宋史纪事本末[四库本]](/d/file/books/69be85847434f3f3baf7a95a6616ca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