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
作者:郑玄
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所用《礼记》为《小戴记》,四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谓《小戴记》四十六篇,后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才有四十九篇,前人已辨其为误说。东汉时,郑玄据《小戴记》为之作注,元延祐中科试定《礼记》用郑玄注。郑玄之后,亦有多人注解。唐初存皇侃、熊安生二家。贞观中,孔颖达等奉诏著《五经正义》,作《礼记正义》就以皇侃本为据,以熊安生本补其所未备,但《礼记正义序》谓:“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愈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惟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氏虽章句详正,征稍繁广,又既违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邱。此皆两家之弊,未为得也。”故其疏务申郑玄之注,未免有附会之说。其书本为七十卷,后清钦定为六十三卷本,阮元校刻因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甚高:“采摭旧文,词富理博,说礼之家,钻研莫尽,譬诸依山铸铜,煮海为盐。即卫湜之书尚不能窥其涯矣,陈澔之流益如莛与楹也。”今存《十三经注疏》。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卷一 曲礼上第一
- 卷二 曲礼上第一
- 卷三 曲礼上第一
- 卷四 曲礼下第二
- 卷五 曲礼下第二
- 卷六 檀弓上第三
- 卷七 檀弓上第三
- 卷八 檀弓上第三
- 卷九 檀弓下第四
- 卷十 檀弓下第四
- 卷十一 王制第五
- 卷十二 王制第五
- 卷十三 王制第五
- 卷十四 月令第六
- 卷十五 月令第六
- 卷十六 月令第六
- 卷十七 月令第六
- 卷十八 曾子问第七
-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
- 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
- 卷二十一 礼运第九
- 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
- 卷二十三 礼器第十
- 卷二十四 礼器第十
- 卷二十五 郊特牲第十一
- 卷二十六 郊特牲第十一
- 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
- 卷二十八 内则第十二
- 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
- 卷三十 玉藻第十三
- 卷三十一 明堂位第十四
- 卷三十二 丧服小记第十五
- 卷三十三 丧服小记第十五
- 卷三十四 大传第十六
- 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
- 卷三十六 学记第十八
- 卷三十七 乐记第十九
- 卷三十八 乐记第十九
- 卷三十九 乐记第十九
- 卷四十 杂记上第二十
- 卷四十一 杂记上第二十
- 卷四十二 杂记下第二十一
- 卷四十三 杂记下第二十一
- 卷四十四 丧大记第二十二
- 卷四十五 丧大记第二十二
- 卷四十六 祭法第二十三
- 卷四十七 祭义第二十四
- 卷四十八 祭义第二十四
- 卷四十九 祭统第二十五
- 卷五十 经解第二十六
- 卷五十 哀公问第二十七
- 卷五十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 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 卷五十一 坊记第三十
- 卷五十二 中庸第三十一
- 卷五十三 中庸第三十一
- 卷五十四 表记第三十二
- 卷五十五 缁衣第三十三
- 卷五十六 奔丧第三十四
- 卷五十六 问丧第三十五
- 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
- 卷五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
- 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 卷五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
- 卷五十九 投壶第四十
- 卷五十九 儒行第四十一
- 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
- 卷六十一 冠义第四十三
- 卷六十一 昏义第四十四
- 卷六十一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 卷六十二 射义第四十六
- 卷六十二 燕义第四十七
-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
- 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猜你喜欢的书
湛然居士文集
亦称《湛然居士集》。诗文别集。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号湛然居士,故以名集。十四卷。以诗为主,仅第八、十三、十四卷收有书序碑记。书中有关西域诗六十余首,为扈从元太祖西征时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元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书中有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时所作诗60余首,对研究其时西域情况和成吉思汗西征之事,具有参考价值。有《四部丛刊》影元钞本、《渐西村舍》本、中华书局版谢方点校本等。
陈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沈炯以外,唯江总所传稍多。此编兼其陈,隋诸作,割并于陈,以足卷帙,未免有违史家;但梅鼎祚既取南北朝文通为编次,以成系列,倘缺其一代,则源流始末有所未详,是以不得已之变例。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指禅医案
本书系根据贺季衡先生生前未能出版的《指禅室医案》原稿整理。贺老先生系孟河名医马培之先生之高足,又独创了丹阳贺派,辨证用药,独树一帜,闻名遐迩。适逢抗战爆发,书稿未能付印。经过辗转周折,封存了84年的书稿终于面世。全书选取了贺老先生毕生临床的精华病案,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特别宝贵的是病案中保持了连续完整的病情变化及用药转归,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魔力
这案子发生在一个我还没有和霍桑分居的夏天。
正午时分,保火一般热的太阳满照在街心。那黄澄澄一片的砂石马路,给薰炙得如同烙铁一般。黄包车夫们赤着双足,在烈日中挣扎卖命。他们的足底上虽然起了厚茧,神经的感觉似乎比较地迟钝一些,但是究竟不会完全麻木。瞧他们的脚在烙铁般的路上拼命地起落交换,不敢稍稍停顿,就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脚如果起换得迟些,也许就要忍不住地面上热灼的痛炙。但他们的足越换得快,他们背心上的汗珠也越见得粗大,也越容易滚泻下来!
避戎夜话
杂史。南宋石茂良撰。1卷。是编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此书逐日记载开封被围直至最后陷落的经过,其中主要写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的详细情况,据朱胜非《秀水闲居录》说,作者在围城期间一直住在姚友仲家,而本书中也提到作者跟随在姚的左右,后来姚在城破时被乱兵所杀,还是石茂良为他收的尸。书中记守城经过最为详尽,谓金军攻城之具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又记宋军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攻城器具。后来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时,大量采录此书的材料。书中还对靖康之变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宰相唐恪等人的一味主和进行了揭露,说靖康元年春金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朝廷不务边防守备,却尽料理些不急之务,如恢复春秋科考试、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当时有民谣说:“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确实切中了时病。在宋人记载靖康事变的各种著作中,《避戎夜话》堪称第一手材料,值得研究者重视。今本已非完帙,通行者有《说库》、《广四十家小说》等本。此书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1982年上海书店改题为《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重新影印出版。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一卷,唐弥陀山等译,劫毗罗城之战荼婆罗门,知七日后当命终,恐惧来见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诵神咒。因之命根增长,生于极乐国乃至成佛,遂广说造塔及咒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