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

作者:朱熹
大学章句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称此书为"初学入德之门",并使古本《大学》"亲民"的思想发生转向,把《大学》是一种"帝王之学"转变为人人皆能成为圣贤的"大众之学",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章句》的修身思想强调修己、治人,并且要实现"止于至善"的社会理想,可以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道德危机提供借鉴。对《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其修己、治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涵,发掘其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为今所用。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活动家和理论家孔多塞著。1795年巴黎出版。此书被称之为“18世纪的最后遗嘱”。作者将此书写成反映全面历史的书籍,并从中概括出从原始时代到法国革命的人类精神。书中揭示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是各种坏制度造成的,人类最终将使自己从中解放出来。书中指出,研究历史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显示人类原先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另一个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弄清楚并推动未来进步。孔多塞论述说,进步的主要障碍是各种偏见,而政权世袭制,妇女的社会不平等和宗教都造成了恶果的谬见,阻碍人类进步。作者思考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无知到科学文明的启蒙和政治自由。他分辨了9个历史时代,并且预言第10个时代,从法国革命结束开始,代表人类精神的未来发展。大致说来,第1个时代开始于史前人类,人们开始信仰各种超自然力量。第2个时代,艺术和科学得到发展,各种原始制度创立起来,第3个时代是农业时期,它随着字母的发明而结束;第4个时代是希腊人占优势的时期;第5个时代直到中世纪,其标志是数学和医学的进步以及罗马人的兴起;第6和第7个时代指中世纪,这是灾难性时期,宗教偏见和宗教迫害是其特征;第8个时代,主要标志是印刷术的发明,美洲的发现,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第9个时代是从笛卡儿到法国革命,其特征是理想时代的到来。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作者论述了人类的未来。他确信医学的发展将驱除病魔延长寿命;战争将被看成是最大的罪恶;自由贸易将伴随着商业和工业自由而产生;男女之间权力不平等的偏见将被铲除;全民教育制度将建立起来等等。此书出版以后,得以广泛流行,除法国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外,英国、德国等地方都有译本出版。此书影响之大,以至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19世纪的社会哲学并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滨寄简

海滨寄简

《海滨寄简》是新加坡华文文学先驱连士升晚年书信体散文集,收录作者1950至1970年代致亲友的百余封长信。这些跨越二十载的鸿雁传书,既承载着海外游子的乡愁絮语,更凝结着一位文化学者对东西文明的深邃思考。 全书以"海滨"为精神坐标,将南洋特有的湿热季风化作文字的温度。作者与友人探讨《浮生六记》的闲适美学,却在椰影婆娑间品出不同于江南烟雨的南洋况味;论及《论语》中的"仁者乐山",笔锋忽转至马六甲海峡的潮汐涨落。这种将中华文化基因嫁接于南洋水土的独特视角,使传统经典在赤道阳光下焕发新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著。唐弢主编。先后参加编写的有唐弢、王瑶、刘绶松、严家炎等数十人。本书是原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第1、2册初稿写于60年代初,1978年修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3册是1978年冬至1980年春重新编写的,由唐弢、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1册书前有《绪论》,论述了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关系,现代文学的性质、文艺论争与创作风貌的演变及其与中外文学遗产的关系等。全书共20章:第1章,《“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第2章,《鲁迅(上)》;第3章,《郭沫若》;第4、5章,《“五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一、二);第6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7章,《鲁迅(下)》;第8章,《茅盾;第9章,《巴金、老舍、曹禺》;第10、11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一、二);第12章,《抗战开始后的文艺运动》;第13、14章,《在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文学创作》(一、二);第15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第16章至18章,《沿着工农兵方向前进的文学创作》(一、二、三);第19章,《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第20章,《国统区的文学创作》。最后是《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召开(代结束语)》。本书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出版的第一部较系统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涉及作家近3百人,重视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突出重要作家作品章节,史料丰富,科学性较强,文字表达比较精炼和准确。曾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太真外传

杨太真外传

宋代文言传奇小说。二卷。宋初乐史撰。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等,以鲁迅撰《唐宋传奇集》本为通行。作品虽名叫“外传”,实际还是摭拾史实加上传说综合而成,摭采《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安禄山事迹》、《酉阳杂俎》、《长恨歌传》等书,稍加排比润饰而成,近五千字。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情事,略备一书。内容以杨妃故事为中心,穿插安禄山乱事,杨国忠被杀于马嵬驿等情节。其材料多出稗史,篇末并附有议论。全书结构较松散,但文字尚简练。对贵族豪门的荒淫腐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揭露,较之相同内容作品有所增强。

中国通史(第四卷)

中国通史(第四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第四卷上册共分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列举了秦汉史研究的各种主要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包括秦汉古都、长城、秦始皇陵、西汉帝陵、秦汉简牍和石刻等;介绍了近代史学对秦汉史的研究,以及建国以来关于秦汉民族史、经济史、政治史、学术思想史和社会性质问题的研究。乙编“综述”,主要写秦汉的政治史。编中介绍了当时正在形成的汉民族以及秦汉境内和其周边的其他各族。丙编“典志”依次写了秦汉时期的农牧业,土地制度和阶级结构,官民手工业,手工业技术,商业和货币,都会和里(坊)市制度,国内外交通,户籍、上计、赋税、徭役、职官制度,官吏的选用和考核,赐爵制度,兵制和刑法制度。下册内容以介绍秦汉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主,其中包括秦汉著名的皇帝、皇后、大臣、将军、农民起义领袖、少数民族领袖,以及外交家、史学家、思想家、辞赋家、天文学家、政论家、谋士、学者、“党锢”志士、宦官、游侠、方士等。此外,本编还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经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各门学科的卓越成就,以及歌舞、博奕、杂技等技艺活动。附录《秦汉礼俗》,分为衣食、住行和婚娶丧葬等三节。本编通过对一百多位秦汉历史人物生平历史事迹的介绍,更形象而深层次地写出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它从整体上给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采的秦汉历史画卷。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四卷,唐法藏撰,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