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春秋谷梁传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在三传中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经学,重在探求《春秋》的大义。相传为鲁人谷梁赤所著,故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杨士勋疏以为《谷梁传》出于子夏,清末廖平以《谷梁传》同《公羊传》、《左传》皆出子夏,近人考证《谷梁传》出于《公羊传》之后。西汉才著为竹帛。西汉戾太子曾好《谷梁传》,宣帝时一度立于学官, 但除此外一直未被立于学官。汉代以后,研治《谷梁传》更少。历代比较重要的注释只有几种,如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清钟文烝《谷梁补注》、廖平《谷梁古义疏证》。

谷梁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与《背德者》、《窄门》组成纪德的“道德三部曲”,发表于1919年。讲述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小说刻画了两个鲜活不朽的形象,牧师和盲女。他们的交集、他们的灵魂间精神法则与肉体法则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这两个人物丰富的人性内涵。

日本访书志

日本访书志

目录书。杨守敬著。清光绪二十三年杨氏邻苏园刊本。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清代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精地理、金石。杨氏自幼嗜书,光绪六年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邀,赴日充随员。一年后黎庶昌继任驻日公使,至光绪十年杨氏回国。时值日本明治天皇十三年至十七年,明治维新之际,轻视传统文化,中国早已失传的珍本秘籍,守敬往往以廉价得之于市肆。或有难得者,恒以随身所带古金石拓片与日人互易,所获颇丰。光绪十年以所获秘籍载归,黄州有屋数十间,皆贮藏充栋。当时每得一书,辄考其原委,撰为书录,积20余册,光绪二十三年刊为《日本访书志》16卷、《补遗》1卷。每书记其写、刻、抄、照之年月,载其版式行款之异同,并录卷帙之完缺、讳字之年代。其刻入《古逸丛书》者亦一一著明。至于搜求之始末及其甘苦,尤再三致意。全书著录236种,多海内久佚之本,实为治古代文献者不可不读之书。杨氏藏书处曰“邻苏园”,曰“观海堂”,其藏书数万卷在杨氏去世后1919年售与政府,藏政事堂。后部分拨归松坡图书馆,其大部则藏于集灵囿。1926年集灵囿图书又拨归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后被运往台湾。杨氏《日本访书志》序曾云:“惊人秘籍尚多未录出者”。1930年王重民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得观杨氏藏书,以数年之力辑为《日本访书志补》1卷,共收46种,皆移录杨氏批校序跋而成,杨氏生前叹为缺憾者,遂成完帙。本书民国十九年故宫博物院排印出版。

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明高宾校。八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高氏校正重刊。约十六万四千字。卷一至卷六第九十,为内科诸疾。卷六第九十一至第百二十一,为目眼、口齿、痈疽、疮疡等诸疾。卷七,为妇人科。自经病至妇人杂病共十一条。卷八,为小儿科,自初生至杂方共二十四条。另附医案拾遗。共载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证百五十六种。每一病证皆标以序号,一条一病或一证,对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理论根据,诊治大法,立方遣药等,均指明要点,要言不繁。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多种病证与气、血、痰、郁有关。选方用药则先确立主方,而后视病因不同,分别予以加减。在治法上,提出很多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及独特见解。病证后多附有验案以证之。书中所论体现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对临床颇有实用价值。高氏云:“《心法》言心而不言要,《医要》言要而不言心。此则曰心又曰要焉,虽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书之视二书,则尤精备焉”。故宜与《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等书互参。有宣统元年(1909)武林肖氏依明版铅印本,一九八五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1卷。作者及撰年未详。主要讲三元真一。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田;下一,为黄庭之元土。阐发气功理论的同时,亦介绍了具体功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道德篇章玄颂

道德篇章玄颂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狭邪小说,六十回。又名《群花宝鉴》、《燕京评花录》、《怡情佚史》。旧说作者名陈森书(见《罗延室笔记》)。但其《梅花梦》传奇则自署“毗陵陈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修订本中指出作者应为陈森,“书”字为“误衍”。陈森,字少逸,毗陵(今江苏常州)人,约生于1805年,卒于1870年。作品写作时间较长。1837年作十五回,1847年作十五回, 1848年作三十回, 1849年刊行。作品以年轻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的同性恋为中心线索,描写乾隆以来北京上层社会荒淫无耻的狎优生活,并表现出极为欣赏和羡慕的态度,有不少猥亵笔墨。有上海亚东图书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