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正蒙

作者:李光地
注解正蒙

二卷。清李光地(1643-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着有《周易观彖》,已着录。《正蒙》宋张载着,九卷。取《易》“蒙以养正”之文,故称《正蒙》。其书本无篇次,载门人苏昺等分为《大和》、《参两》、《天道》、《神化》等十七篇。张载提出“虚空即气”的观点,认为宇宙万象,皆由气成,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是书载以精思而成,故义博词奥,虽注本颇多,然多不得其要,加之章句又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注解》疏通证明,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如“太极之说”与“周子太极不同”。地有升降一条,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又如《六经》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释《中庸》之敦化为体厚用神。释《易》继善为不已其善。释《论语》上智下愚为习成。释《中庸》仁者为生安,智者为利。释《论语》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释《易蒙》以养正为养蒙以正。释《论语》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以其字属下。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释《论语》素绚后素二“素”字异义。释礼禘祫之义用《注疏》旧说,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皆一一别白是非,使读者明白不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曲素诀辞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载六种符箓,即《太极左真人曲素决辞箓》、《上清豁落七元箓》、《上清十天召龙箓》、《上清八威召龙箓》、《上清太玄河图九星箓》、《上清紫纹交带箓》,六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派经典,用于召神伏魔,《三洞奉道科戒仪范》卷五已着录以上符箓,故本书当为南北朝上清派道士编纂。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

日知荟说

日知荟说

全4卷。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有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本行世。全书约5万字。均为作者于登极继帝位之前,即25岁之前读书思考、研究经史、探索问题时之心得笔记。据作者该书序文说:“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往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致儒先诸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览。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岁学属文,至于今又一纪矣。四卷二百六十则。分别论述帝王治国和教化天下之民的要旨,阐述天人性命的道理,礼乐法度的制用,古今得失的为政历史事迹等。此书广集历代帝王家教、政教之训诫,内容详实。成书后曾用于宫廷皇太子教育,亦颁用于宗学作为政治、道德教育读物。

礼记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孔子七十弟子后学所记,汉戴圣传述。晋朝陈邵的《周礼·论序》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为四十九篇,是为《小戴礼》。”《大戴礼》的篇章多已佚失,流传下来的《礼记》是指《戴礼》,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对古代仪礼所作的理论说明。虽然有不少理想化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代的某些史料和思想资料。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中有些篇章如《学记》、《大学》、《中庸》、《乐记》、《王制》、《文王世子》、《内则》、《表记》、《儒学》等篇,记载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摩诃衍宝严经

摩诃衍宝严经

晋代失译师名,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出增壹阿含等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