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 姓名:李光地
- 别名:字晋卿,号榕村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安溪人
- 出生日期:1642年9月29日
- 逝世日期:1718年6月26日
- 民族族群: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清大臣、学者、诗文家。清初理学家。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庚戌进士,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主要著作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书》、《礼》、《诗》、《乐》、《四书》诸经说,《榕村文集》、《榕村语录》等。此外,曾奉敕编纂《周易折中》、《朱子全书》、《性理精义》等,这些书经过康熙帝“御纂”、“御定”后,颁行学官,成为有清一代官方正统理论。李氏在性理、经学方面虽为传述朱熹之说,但有些内容能与朱立异,开出新意。他说:“出入、明晦、浮沉、升降、清浊、融结,振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不异为命,有常之谓当然,当然之为自然,自然之为其所以然。是故皋陶谓之天,伊尹谓之命,刘子谓之天地之中,孔子谓之道,谓之太极,朱子谓之理。”(《榕村全集》)他主张有离气之理,此“理”即自然界的“振古而然”的客观性,它“至今不异”。但他不直提“理”字,也不提“气理相离”的命题,一切含混带过。这也正是殿堂理学的特点。这种模糊性尤其体现在他的“不落一边”的诡辩法上,他将朱熹对理气既统一又有先后之分的关系的阐述改造为“虽无位,不得不有上下;虽无时,不得不有先后”(同上)的论说就属此类。他进一步论述理与心、性关系道:“主于天,曰理也;主于人,曰性也、心也,一也。之二者在天人,又一也。一则不离,一而二则不杂。”(同上)仁人就是心与性合一,“不仁之人”则心与性为二。心与性所以不能合,是由于气之偏。显然,他是将孔孟之道与朱熹和刘宗周的有关学说杂糅起来,形成其不得把柄、不可捉摸的理论观点,其实质是“举之无举,刺之无刺”。因而为康熙所信宠。而理论价值却并不高。著有《榕村全集》。
李光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峰集
朝鲜王朝初期学者三峰郑道传的文集。14卷7册。木刻版。此书包括作者的诗、赋、词、乐章、杂文及《朝鲜经国典》、《经济文监》等几乎所有的著作。初刊本由曾孙文炯发行,可是已散失。1791年由规章阁增刊。此书为研究丽末鲜初历史以及研究朝鲜建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史编纂委员会以《南朝鲜史料丛书》第13卷出版发行。
中星谱
一卷。清胡亶(生卒年不详)撰。胡亶号励斋,仁和(今杭州市)人。博览群书,精研天文。是书所订经星四十五,二十八宿之外增以大角、贯索、天市、帝座、织女、河鼓、天津、北落师门、土司空、天囷、五车、参左肩、参右足、天狼、南北河、轩辕大星、太微帝座等十七星。用以考较四季昼夜昏旦时刻长短,首列京师,又附浙江,引用经传记载以证其说。成书于康熙八年。有康熙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太上洞渊三昧帝心光明正印太极紫微伏魔制鬼拯救恶道集福吉祥神咒
元始天尊述吉祥神咒、神咒玄章,劝人持咒。
楚辞芳草谱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谢翱著。1卷。此书即因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分类方式,将《楚辞》中芳草,按其特征、品格谱分为23品,每品列为一条。其考释极为简质,大抵以其时通名以考订之,偶引故说,但极少,至《楚辞》本文,亦少见引,又有只申其用为喻义而一无辩说者。版本有明刊《说郛》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元杂剧剧本。简名《扬州梦》。乔吉撰。末本。剧演唐代翰林侍读杜牧,因公差赴豫章,在好友豫章太守张纺家宴上,见其13岁的家妓张好好,有爱慕之意,遂以瑞文锦等物及诗一首相赠。3年后,好好被扬州太守牛僧孺收为义女。杜牧又公差扬州,于牛僧孺席间再见好好,爱慕更甚,再以诗相赠。恨无媒妁相通。杜牧游翠云楼,闷倦睡去,梦好好前来相会。有富豪白文礼者,为杜牧饯行。探知内情,愿为作伐,成就此事。牛僧孺任满回京,白文礼特地随往。文礼再设宴招杜牛2人,将原委说破,僧孺应了亲事,杜牧拜了岳丈。关于本剧,木青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指出:“此剧情节是单纯的,因为五段都是酒宴之场,一看似乎很平凡;不过各酒宴场的情趣都不相同,曲辞也有变化。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和本领吧。而贪花恋酒的诗人杜牧的面目,也活跃着。曲辞典丽,并且生气泼刺。”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继志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扬州丛刊》本。
九经辨字渎蒙
十二卷。清沈炳震撰。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遇。专攻古学,考订博辨,一生着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新旧唐书合抄》、《廿一史四谱》、《唐诗金粉》、《井鱼听编》、《历代帝系纪元歌》、《增默斋集》等。此书校正九经文字,共分为十类:经典重文、经典缺文、经典传讹、经典传异、经典通借、先儒异读、同音异义、异音异义、异字同义、注解传述人。排比钩稽、颇为细密,考文字之异同,究训诂之得失,于经学研究颇有裨益。但末卷“注解传述人”全录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载,无所考证,价值不大。现存有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