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破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破破新唯识论

熊十力著,北京大学出版部 1933年出版,中华书局1985年《新唯识论》亦收录。 本书系作者针对刘定权的《破新唯识论》,为自己的 《新唯识论》申辩而作。全书分为《破徵宗》、《破破 计》、《破释难》三部分。在《破徵宗》中,熊氏针对 刘的“托名唯识,假以庄严”的指责,指出自己是不 拘旧说,“实宗护法”,“救彼支离,始作新论”,为自 己融会佛儒的做法辩护。《破破计》以驳论的形式重 申了“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等观点。指出,唯识 哲学把“种子”说成是本体,把世界说成是种子衍化 而来,是犯了割裂体用的错误,“体用之名,分而不 分,不分而分,恰善形容真实道理”。熊氏强调翕辟 成变之说并不违背佛教的 “空诸行相,而证实相之 旨。”《破释难》则就刘文提出的13个问题作了答辩。

猜你喜欢的书

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大帝》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的生平事迹。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居鲁士大帝之子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期间,国内发生政变,其回国途中暴卒,波斯帝国陷入动乱之中。大流士联合波斯贵族,杀死叛乱者,后登上王位,尊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统治期间创立行省,镇压各地起义,使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踌躇满志的大流士对内镇压巴比伦、埃及等地起义;对外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帝国版图,入侵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从亚洲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

北湖集

北湖集

宋代诗文别集。吴则礼撰。宣和三年(1121)作者卒后,其子吴坰缀辑其诗文编为30卷,因吴则礼自号“北湖居士”,因以题作书名。次年春,乞韩驹作序刊行于世。在两宋之际兵火中,其著作当有散佚。《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仅为10卷、另长短句1卷。世间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各韵中辑录其诗300余首、长短句20余首、文30余篇,校正讹舛后重编为5卷。其前4卷为诗、词,末1卷为文,辑入表、序、记、跋、铭、赞、颂、祭文等各体作品。卷首载韩驹作于宣和四年的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格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虽间涉于颓唐,而逸趣环生,正复不烦绳削;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愈臻遒上;杂文虽寥寥数首,而法律严密,具有典型。观所作《欧阳永叔集跋》、《曾子固大般若经抄序》,知其于古文 一脉具有渊源,宜其折矩周规,动符轨度,固非渡江以后,讲学支离冗漫之体所得而比并矣。”韩序称其“诗文无一点脂粉气,自巧至拙不少下于古人”。

道德经释辞

道德经释辞

王一清,号体物子,明万历间道士。生卒年不详。少习儒学,但科举失败。因素喜读道家书,遂有绝尘之志,乃戴黄冠,游历东南各省,1590年入武当山。他在武当山“阅《道德经》八十余家注释”,认为那些注释“言多乖劣,罔合经旨,互有得失,罔见全书”,于是“折衷诸家之说,参之未发,直而注之,目曰《道德经释辞》”。其注写成之后,久未刊行。1597年春,王一清于京师白云观中遇宦官段某,与之谈道,段某遂拜王一清为师,乃出资刊行其《道德经释辞》一书。该书后被收入《道藏辑要》心集之中。明代许多道士在注解《道德经》时,往往仅以修炼之道进行阐释。王一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说,“五千文之道,不只专言炼养,盖亦兼言治道。……若概以炼养之意释之,则隘矣,然非老子之旨也”。在他看来,“老子之道,极深研几圣人南面之术也”。因此,他非常注重《道德经》中的治国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救世情怀。这使他的《道德经释辞》在道教诸注中颇具特色。

昨梦录

昨梦录

南宋·康誉之撰。笔记小说集。一卷。本书追述北宋轶闻。作者生于中州,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其中记黄河卷埽事、老君庙画壁事等,可资考证。记开封尹李伦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有如传奇小说。内容记述北宋轶闻。如隐士修老子庙,名将燕山回,均带仙道色彩。其中《鬼媒人》《未婚嫁娶》记北地冥婚风俗,含有鬼话成分。有《广百川学海》本、《古今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著录。

秋胡变文

秋胡变文

敦煌遗书中的变文作品。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S133,原卷首尾俱残,尚存3000余字。《敦煌变文汇录》拟题为《秋胡变文》,或拟题为《秋胡小说》。全篇除1首五言6句诗外,别无唱词,全以讲说为主,故事叙述,人物对答,也留有说话的痕迹,故体近话本,或拟名为《秋胡》。秋胡的故事原出汉刘向《列女传》卷5《秋胡洁妇》(《艺文类聚》“人部”2,《太平御览》“人事部”82曾引及,但文字稍异),旧题刘歆《西京杂记》卷6亦有简略记述。本篇则以秋胡桑间戏妻为题材,铺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首叙鲁国儒生秋胡羡慕“在朝富贵”,决心出外游学,后任魏国宰相,政绩卓著,离家9年,忽然“忆母泣泪含悲”,魏王准他衣锦还乡,“奉谢尊堂”。当秋胡便服行至本国,遇见桑间采叶女子(即其妻),乘机调戏,该女以“守贫取死”,拒之,回到家里,两人相见,方知作官回家的丈夫,竟是无理调戏自己的“桑间赠金”者,顿时“泣泪交流”,怒斥秋胡“于家不孝,于国不忠”,可惜以下残佚。作品通过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人民的爱憎感情和伦理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说瑜伽三密观行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