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
作者:柳宗元
唐代柳宗元著。中国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著《天问》,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柳宗元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著成《天对》一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惟元气存”。元气快速运动(吹)就是阴,慢速运动(吁)就是阳。元气快慢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是元气自然形成的,不是造物主的创作,也没有什么功劳。人类社会也不是天命主宰的,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称霸天下,后来子孙残杀,虫流出户,不是天命反复变化,而是由于他自己骄傲自满,用人不当。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自然现象,柳宗元也都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宋代晁补之说:“宗元为《天对》以媲《天问》,虽问对相反,其于发扬则同。……《天问》因对而益彰。”可见《天对》是进一步阐发了《天问》的思想。《天对》收入《柳河东集》卷十四。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11月出版《天问天对注》。
猜你喜欢的书
李义山文集笺注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二卷、状一卷、启二卷、祭文二卷、祝文一卷、序一卷、书一卷。含清朱鹤龄所辑旧稿五卷。并补其所缺“状”体,系从闽本商隐文集中补入。共得表二十二篇、状二十三篇、启四十三篇、祭文十九篇、祝文十一篇、序五篇、书三篇,檄、箴、传、碑铭各一篇,赋二篇,杂著七篇,计一百五十篇。二徐笺注本系传世之第一部商隐散文辑注本。此本简明扼要。清末叶德辉评说:“注文亦简要有法,不隔断文意,读本中当推此为第一。”(《郋园读书志》)。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
康熙邵武府续志
十卷,(清)汪丽日修,吴迪化纂。丽日,六安州(今安徽六安)人,康熙三年(1664)由拔贡任邵武府知府,在任九年。迪化,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举人。邵武有志,自宋上官氏《和平志》创始于前;元陈士元《武阳志》踵事于后;沿及有明成化中冯孜、成化末刘元、弘治末夏英、嘉靖中邢址,万历末韩国藩等相继修葺。是志系万历志之续志,修成于康熙九年,续万历四十五年(1617)之后至修是志时邵武府史事。其体例因万历志分十纲为:舆地志、建置志、赋役志、官师志、戍备志、秩礼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事志。子目少于万历志,为四十九目,又七目附。正文前列序,续志纲目,《邵武续志檄》,凡例。全书约十万余字。是志校正不细,官师志中“国朝知府”内容有重复。有康熙刻本。
脉贯
脉学著作。九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以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以阐脉理。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现存清刻本。 本书以论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一为脉论19则;卷二脉旨论,就脉诊之理论伋据、诊脉部位、方法、时间等作了论述;卷三论五脏脉、四时五脏脉图以及脉与运气关系等;卷四为十四经,以及《内经》分配脏腑诊脉图等;卷五论生死脉;卷六论27脉;卷七为奇经八脉等;卷八论妇人脉法;卷九论望、闻、问三依。上自《内》、《难》,下逮明清诸大学脉学,苦王叔和《脉经》、崔嘉彦《脉诀》、载同父《脉诀刊误》、滑樱宁《诊家枢要》、李时珍《脉学》、李中梓《诊家正眼》、王惠源《四诊脉鉴》等等不下六址余家,可谓贯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其间作者且能驳误纠讹,分明泾渭,发前人所未发,故颜曰《脉贯》。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
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定,所以用“或曰”及“或曰非也”以存一说。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孔子皆后之,不并世。”这里又言老莱子与老子并非一人,可知司马迁所据是属传说,并不明确肯定。所以《大戴礼》、《别录》、《列女传》、《高士传》、《孝子传》等书,都讲述老莱子行事而不谈其本源。《战国策》说老莱子教过孔子,其说似乎可信。而《孔丛子》称其与子思语,传说有所不同。《孔丛子》本为伪作,也不足信。《汉书·艺文志》于道家类著录《老莱子》十六篇,比《史记》所述多一篇。隋唐志都不著录此书,说明其书亡佚已久。马国翰从《庄子》、《尸子》、《孔丛子》、《高士传》等书中录取四节,又附考一篇而成此书。书中记述老莱子贫而能乐,修道以养寿等事,与《史记》称老莱子著书言道家之用相合。后世学者对此书并不以为重,但对老莱子其人却多有评说。有人据《孔丛子》认为老莱子是孔子以后人,也有人据《战国策》称其为孔子老师。近代还有学者因老莱子是楚人而认为是老子。随着学者对老子的确认,老莱子即老子说已逐渐被否定,但司马迁所存之疑,仍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排除。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归元直指集
归元直指集,二卷,明宗本集并序,卷上附西方百咏,卷下附山居百咏,万表序,定融回向,后有补遗一页。嘉续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