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春秋说
作者:惠士奇
《春秋》学著作。又称《春秋说》,《半农先生春秋说》。清惠士奇撰。十五卷。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儒,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官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尤精“三礼”。此书考辨《春秋》礼制、史事、书法等,分门别类,经文以类相从,每卷约论三四类,然不立目类。每经文后约采三传之文附之,亦间以《史记》诸书佐之。每传文之后又多附诸儒之说。其史事多信《左传》,礼制时据“三礼”,对《公羊》、《榖梁》、啖、赵之妄,时加驳正。每类之后,又以己意为总论。其意多出自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沈棐《春秋比事》。虽不免有拘泥窒塞之处,但大抵典核可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必据典,论必持平,所谓原原本本之学,非孙复等之枵腹而谈,亦非叶梦得等之恃博而辨也。”有《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砚山斋杂记
中国书画杂识著作,四卷。清孙炯著。此书杂记书画及印玺砚台眼镜等事,言书画者居泰半。论画部分无甚精旨,论书部分稍有见识,兼作考订。此版本有: 《四库全书》本。
抚黔纪略
《抚黔纪略》是江东之在抚黔期间所写的序、议、记、颂、檄、引、谕、训。主要为利民之策, 如,备赈公田;右文田;惠药田;恤军田;泽幽田;济川田;开河道,建鳌叽,即现甲秀楼下的浮玉桥; 推引二十四善,重修贵州通志,建贵阳府学;设恤隐局,确实是建万世之长策。另有五封家书,说他在外 不必挂念,多次强调无俸禄可寄回家,都用在贵州事务上,告诫其儿要读书,勤俭,养德、养福、养寿, 可见其为民之心。
老学究语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金氏门诊方案
医案著作。金有恒(子久)著。此书共收病案百余例,均系门诊记录,故内容较简短。金氏临证经验丰富,用药轻灵,合于江浙时宜,该书反映了作者医疗特长。现有《三三医书》本。医案如刑案。刑案有法外之法,开治狱者之心灵智巧;医案有方外之方,助临证者之圆机活法。然古今医案多矣,善本亦不少,惟欲得一合于地、宜于时,有裨近日医林之作,未易觏也。大麻金子久先辈,名驰江浙,门子弟百数十辈,治病如折狱,断诊老练,用药轻灵,所谓合江浙时宜之法也。刘哲明社友在高足之列,录有本书之稿,荷其寄刊,其志不特为先师传手泽已也。
无能子译注
道教书。晚唐无名氏撰。分上、中、下三卷,计28篇。全书述说气一元论和自然无为思想,宣扬无神论,否定封建等级观念。认为“天地未分,混沌一气。一气充溢,分为二仪。”人与动物“同生天地,交气而已,无所异也”(《圣过》)。赞赏“任其自然,遂其天真,无所司牧,濛濛淳淳”(《圣过》)的远古时代。主张“宜处则处,宜行则行,理安于独善”(《答华阳子门》)。提倡“羽仪五色,谓之凤者未必祥,枭未必凶”(《纪见》)的无迷信思想。抨击封建等级制度,认为“官爵,实强名也。”“自古帝王与公侯卿大夫之号,皆圣人强名,以等差贵贱而诱愚人尔”(《严陵说》)。强调“物者,所谓富贵之具也”(《答通问》);“足物者为富贵,无物者为贫贱”。但也倡导“智虑语言,人与虫一也,所以异者形质尔”(《圣过》)的形而上学观点。该书在唐代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入《道藏》第六七二册。今人王明有《无能子校释》。
晚学盲言
本书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上篇是宇宙天地自然之部,阐述了严正肃穆中的宇宙法则中隐含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中篇是政治社会人文之部,阐述了文化这一思想精髓对政治和社会产生的关键性影响。下篇是德性行为修养之部。德性修养是作者对法学生命意义的超越性思考,让我们跨越了思想的狭隘与局限,获得了一种超凡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