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译注
作者:子思
《中庸》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由孔子的孙子、战国初期的子思所作。《史记·孔子世家》:“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中庸》重点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含有平常、常道、用等义。中庸合称首见于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东汉郑玄在《礼记·中庸注》中认为:“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庸》要求人们遵循“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处世原则。《中庸》的核心是“诚”,提出了以“诚”为本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诚”原本指一种完美至善的道德境界,《中庸》从世界本源的意义上进行引伸发挥,提出一个人若能达到“至诚”,就会与“天道”合一,就能成为“圣人”。而要达到“至诚”,则必须“尊德性”,“道问学”。即重视保持自身天赋德性,认真学习知识。《中庸》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行为目标。“诚”在人们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庸”(亦称“中道”、“中和”)。认为“中庸”是“天道”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要求“君子”以“中庸”处世,提出“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作者力图让人们按“中庸”原则行事,以谐调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有其消极
子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老姑娘
巴尔扎克于一八三四年开始酝酿《老姑娘》的主人公科尔蒙小姐的形象,并在《豌豆花》、《年轻人》等小说草稿中加以描绘。一八三六年九月,作者应吉拉尔丹之约着手写作《老姑娘》,同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四日在《新闻报》上分三章连载,一八三七年收入威尔代版《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七卷,一八三九年收入夏庞蒂埃版《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四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七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与《古物陈列室》构成一个系列,合称《竞争》。小说围绕老姑娘科尔蒙小姐的婚事,着重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破落贵族德·瓦卢瓦骑士,另一个是前商人杜·布斯基耶。瓦卢瓦骑士拥有社交场上的一切优势:他优雅、机智、举止得体、和蔼可亲,不乏聪明,但无所事事;杜·布斯基耶自私冷酷、举止粗俗、谈吐无情趣可言,却能推动全省的工业化,给外省带来繁荣。他不动声色地击败了贵族,贵族则毫无还手之力。作者仿佛在为贵族唱挽歌,却又无情地指出“君主政体的寿终正寝,人们没有一丝同情。”
医林改错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发现古书上,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对脏腑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他决心加以改正。他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而决心对人体内脏进行实地观察,以纠正古书中之错误。后来适遇当时瘟疫病流行,死伤甚多,穷人无力埋尸而弃之荒野,他借此认真实践和观察,并绘出内脏图,最后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书中纠正了古人在人体解剖学上的不少错误,其中如对肺脏及气管的描述,相当精彩、准确;还提到卫总管(实指大动脉)在胸部、背部与诸器官相连的情况,对于胃肠的解剖构造、腹内器官包括肝、胆、胰等脏器的描述,都比较正确,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他在对待古人错误的态度上,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受到人们的称赞。但也因为限于条件,书中还有一些错误存在。此外,书中对疾病强调瘀血的病因病理,并提出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一些方剂。这些见解有自己的创见,其方剂经现代研究,对某些病证效果甚好。现有铅印本存世。
观音菩萨传奇
《观音菩萨传奇》明清小说之一,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主要叙述观音身世、刻苦修行与济世救人的故事。描述了观音菩萨不凡的身世,历尽千般磨难的修行经历和大慈大悲与人为善,不辞辛劳地济物利生的动人故事。佛教文化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题材、意境和结构,不但刺激文学家们的想象力,促进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而且佛和菩萨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救苦救难的故事,在旧时代对生活在困苦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是精神寄托之处。缘此,促使观音从佛殿中的莲台上走下来,走上了戏台,走进了戏剧和文学之中,而被广泛传扬。
治浙成规
本书是清代中后期最为著名的省例之一,是浙江布政使司与浙江按察使司共同编纂的档案文献汇编。此书以“治理浙江的成文规章”为主旨,所收文献以法规章程为主,具体事例为辅。其目的是为了浙江省的官吏从政时查考利用方便而编纂的,是当年的地方政策法规汇编,是各地官员必备的工具书。全书共八卷,分为“藩政”和“臬政”两大部分。一至四卷为“藩政”,共收録浙江布政使司档案文献八十二件;五至八卷为“臬政”,共收录浙江按察使司档案文献八十件。共计收録档案一六二件。此书编纂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将详文与批复同时收録。第二,将关系特别紧密的几份档案,置于同一个标题下。既保持了档原有的内在联系,又方便了查阅利用。第三,对档标题进行拟写。
圆明园总管世家
《圆明园总管世家》,作于民国年代,讲述了圆明园的守护与毁灭。
外交小史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