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子思
  • 姓名:子思
  • 别名:孔伋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曲阜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83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402年
  • 民族族群:

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曲阜人。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子思虽是孔子的孙子,但并没有亲受孔子的教诲,在他少年时期孔子就去世了。他跟孔子的学生曾参学习,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后收徒授业。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形成“思孟学派”。


子思,很受孟子推崇,在《孟子》七篇中,引子思者六处。“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荀子·非十二指》),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相传《礼记》中的《中庸》、《表记》、《访论》为子思所作。孔子之后,儒分八家,其中有子思之儒,孟氏之儒,二者又融合为思孟学派。子思以“中庸”为其学说的中心,把本来是道德范畴的“诚” ,作为世界的本体,万物的创造者,鼓吹“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故至诚如神” ,并把人的修养和德行看成决定一切的东西,使他的学说具有一层浓厚的道德色彩。子思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发展,突出了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努力把孔子所说的“内省”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的修养方法,专门研究人的心如何不为外物所引诱。他在《中庸》篇中,把智仁勇三者,作为“天下之达德” ,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者,视为天下之达道,而且还把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白工、柔远人、怀诸侯九者,作为治理“天下国家” 之“九经”。他认为要达到 “中庸”境界,必须走“道问学”的修养途径,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承认了教育和学习对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子思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浓重的道德色彩,他把“仁”和 “义” 即作为政治学的范畴,又作为伦理学的概念。子思的伦理思想对孟子以及宗明理学和我国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都有很大影响,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 《中庸》也被列为“四书” 之一,抬到千古不刊的 “经书”地位,在中国伦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子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位女士的画像

一位女士的画像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自强、自信、富于幻想、但涉世不深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被虚伪、贪财、好色的猥琐小人骗取了爱情,以至醒悟为时已晚的故事。故事叙述聪慧美貌的伊莎贝尔·阿契尔在父亲去世后,由姑母杜歇太太从美国带到了英国。杜歇先生是一个从美国到英国定居了30年的老银行家,儿子拉尔夫身患肺病。伊莎贝尔拒绝了青年企业家古德伍德的求婚,也拒绝了杜歇家的好友沃伯顿勋爵的求婚。老杜歇临终前对儿子说自己这一辈子对妻子不甚满意,希望儿子能娶一个像伊莎贝尔那样的好姑娘。拉尔夫心里爱着伊莎贝尔,但他考虑到表兄妹最好不要结婚,而且他身体又有病,因此他更愿意让伊莎贝尔在他的心中永远作为一个美的象征。他劝父亲更改遗嘱,为伊莎贝尔留下一笔财产。伊莎贝尔从艺术品位极好的莫尔夫人身边结识了她的一位朋友奥斯蒙德,不久便坠入情网。他们很快结了婚,但遭到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果然,婚后的奥斯蒙德开始按他的意志来改造伊莎贝尔,他们的感情日趋恶化。拉尔夫病重,临终前欲见伊莎贝尔一面,竟被奥斯蒙德阻拦。后来,伊莎贝尔得知奥斯蒙德的女儿潘茜的母亲就是莫尔夫人。与拉尔夫诀别后,她又遇到了古德伍德。后者说拉尔夫生前曾托他关照伊莎贝尔,他自己也愿意与伊莎贝尔结婚。然而良知和对潘茜的责任使她最终还是离开了古德伍德,返回到她那个并不幸福的家。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剧作。写于1923年,是萧氏创作中唯一的一部悲剧。题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青年爱国者贞德(1412~1431)领导法国军民抗击英军的故事。此剧的头3场表现贞德以一个农村姑娘的身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满怀爱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说服了满朝文武,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冲锋陷阵,战胜敌人。后3场表现贞德战败被俘之后,教会、封建主义和英国反动民族主义者勾结在一起,把她处死。通过贞德的悲剧,歌颂了人类历史上先进人物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反动势力的壮烈斗争。

苦炼

苦炼

《苦炼》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四十余年,尤瑟纳尔漫长的创作过程也堪称一部人生的炼金术。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泽农出生于布鲁日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他从未谋面的生父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年轻教士,为了远大前程的召唤,断然割舍北方水城的短暂恋情。身为私生子,泽农是为教会长大的。然而二十岁时,他决定离家出走,到大千世界去探寻知识。他在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大 半个世界,然后隐名埋姓回到布鲁日,在济贫院里为穷人看病。一桩与他几乎无关的僧侣风化事件令他的真实身份暴露,经世俗司法当局与教会的联席审判,泽农被判火刑。1569年2月,寒冬将尽的时候,泽农在临刑前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出生的城市里死去。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校订者周履靖(明)明万历间刊本,占卜类书籍。此法相传自于战国时期的黄石公,算时不用筹度,只要望空信口起一时辰,即于此时下寻断,无弗应验。此法不用筹数,与诸葛孔明所传马前课相类,即以月、日、起子位,月上起日然后从日上逆数当下之时辰,落於何位即求对应出断语。

无头案

无头案

我的朋友霍桑以非职业性的姿态从事侦探罪案的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几年中,上门请求帮助的人接踵不断,我的朋友接办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后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记述下来并公诸于世,让社会人士一起欣赏。凡是读过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他的为人,不用我再作介绍。不过有一点得向读者报告,虽然我的朋友破案很多,我不可能全部把每一件罪案介绍出来。其中当然有原因,并不是我贪懒。每当我的朋友侦探案件时,我总是和他在一起,有时也冒着很大的危险,出生入死,尽力帮助他取得成功。我的朋友嘉奖我出力有功,允许我有特别权利为他记述。

闽海赠言

闽海赠言

本书是研究明末闽浙台史、中外关系史、通商史、倭寇史等方面的必读史料。本书原分为六卷,始编于作者镇守晋江石湖时,直到镇守山东登莱时得以完成。多系当时闽中显宦、名士赠与的碑文、记文、序文、诗、赋等,卷末附有家言和作者自撰的《仗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