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郑氏注笺释

作者:曹元弼
孝经郑氏注笺释

三卷。曹元弼撰。与《孝经学》的略释大义不同,《孝经郑氏注笺释》极尽精详。在该书中,作者重构了《孝经》与六经的关系,并且以《孝经》学的“爱敬”之理贯穿、统摄六经,建构了一个新的经学体系。简言之,就是以《孝经》会通六艺。曹元弼的种种努力,是为了重建在近代变革中被冲击和瓦解的经学。今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刊本整理。

曹元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财神

喜剧,古希腊阿里斯托芬著,周作人译。这是周作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周作人直接从希腊原文翻译过来的古代希腊作品,年代最近的也有两千年的了,具有希腊本土特色。而且他所介绍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不仅是文学的,也是学术的,思想的。一个普通农民,出于私人目的,去找太阳神阿波罗询问,他的儿子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因为他发现,过正义的生活会越来越穷,不义的生活却会越来越富。神谕显示,他要紧紧跟随出神庙遇到的第一个人,把他带回家。这个农民遵从神谕的字面意思,把遇到的第一个瞎眼乞丐带回了家,却发现乞丐正是财神本尊。故事的结尾处,恢复了视力的财神并没有让所有正义者变富,而是让所有穷人都变富,可有的穷人有钱后也过上了无所事事的懒散生活,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钦定音韵述微

清乾隆年间奉敕编撰。共三十卷。其反切注音,都以《音韵阐微》为依据,但《阐微》注重字音,训诂不求详备;《述微》注重字义,考据务求核实。在排列上,《阐微》以三十六字母的次第为序,《述微》则以领韵的字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之字,以次相从,使归于划一。《述微》收字增多,且增收后起义,故较为完备。

东史纲目

朝鲜语:동사강목,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从箕子到王氏高丽末期的历史。广泛参照中国及本国史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写成。共二十卷,包括首卷一卷、正文十七卷、附录二卷。首卷中有凡例和图,凡例包括统系、岁年、名号、褒贬。将箕子朝鲜-马韩-新罗-高丽视为正统。本编第1卷是箕子朝鲜和马韩,第1卷至第4卷是三国时期,第5卷是统一新罗和后三国,第6卷至第17卷是高丽王朝。附卷包括考异、怪说辨证、补遗、杂说、地理考。在国内私人所撰史书中最享盛名。收入《朝鲜群书大系》。原书藏奎章阁,1915年有新印本刊行。

体用论

熊十力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 《体用论》是熊十力先生专门为解决宇宙论之体用问题而作的一本书。也是为修正《新唯识论》中的体用观。《体用论》共有四章,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第一章明变,主要讲事物由相状上看,只是刹那间生生灭灭,活活跃跃,不断的变化,总是故灭新生。此之谓万物之变迁、流行。此变迁、流行之相,皆是实体变动而成,即为实体之用。正如众沤是海水变动而引起。同时,功用而外,无有实体,离开功用(众沤)我们也得不到实体(大海)。这就是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第二、三章均讲佛法。佛法有大乘双轮,即有、无两字。熊十力先生认为空有两种观,乃是人类智慧发展到最高度,能综合、深观宇宙人生,才有此两种认识。人生殉没于小己的种种私欲之中,如虫作茧自缚,造网自锢。个别的物,至大如天地,终当毁灭。此乃空之悟觉。圣人观有,乃求宇宙人生天然之真际,体验宇宙之全体大用,视天地万物为一己,而无小己之迷执。佛法两章主要讲大乘龙树之学,即空宗。其主旨是一切法相,皆无自性,故空。熊先生自认为自己之学问,初由大乘有宗起,后受大乘空宗,最后归宗易大传的生生不已。面对生灭瞬间变化的世界,吾人只有精进向上,加入这生生创化的世界。 第四章成物专论万物之由来。书中提出一种“集合缘起论”(与“分别缘起论”诸如原子论相对)。认为先有一大势力,圆满无亏,周流无碍,德用无穿,浩然油然,分化而成万物。宇宙全体是生生活跃,所以恒起分化。在此,熊先生强调,心物不许离而为二,心物只是一体之两面;同样,物质与能力不可离而为二。它们皆可归摄于体用不二。 《体用论》标志着熊十力以体用不二为宗旨的形上学宇宙观的最终形成。

律吕新论

二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录甚多,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次论五声、黄钟之宫、黄钟之长、黄钟之积、十二律、三分损益、二变声、变律。下卷首论琴,次论四清声、旋宫、乐调、造律、候气,最后为律吕余论。该书大旨以琴音立说。古人都以管定律、汉代的京房作准定数,由十二律生成六十律,后又生成三百六十律,这是以弦求声之开端。江永之说大约便根源于此。然而管音弦音在生声取律上稍有不同,所以难免有点牵强。然而其论黄钟之积、论宋儒算术之错误、论律生于历诸条都能自出新意。江永深精算法,所以对律度都能推算精确。至于定黄钟之宫,则根据蔡邕之《月令》中的章句以校定《吕氏春秋》的讹误,并纠正《汉书·艺文志》删削的错误。江永能发前人所未发,所以其说可以作为一家之学。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学庸正说

《大学》《中庸》注本。明赵南星撰,三卷。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高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天启(1621—1627)中,因忤逆宦官魏忠贤而削籍谪戍代州,病卒。崇祯初追谥忠毅。所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等。其说《大学》一卷,说《中庸》二卷。每节衍为口义,逐句阐发,而又以不尽之意附载于后, 体例类近讲章。其解《大学》不从王守仁知本之说,而从朱熹格物之论,并补传一章也为之训解。其论《中庸》,不以无声无臭虚论性天,而始终归本于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