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阶级和国家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上层建筑中最主要的东西。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都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们有着自己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13.1.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的存在是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人类最早的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才能免于饥饿和死亡。这时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从而也就没有任何阶级的存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提供了剥削的可能性,也就有了产生阶级的可能性。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促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各个氏族和家庭之间财产不平等的现象便发展起来。氏族内部分化出了氏族显贵,如族长、酋长、军事首领、祭司和其他担任公共职务的人员,他们利用自己职位的方便,侵占一部分公共财产,并利用氏族、部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机会发财致富,甚至形成了以战争为专业的集团。财产不平等的现象日益发展,在氏族中逐渐出现了一批剥削者,这就是最初的奴隶主。
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对象――奴隶,开始时是由战争中获得的俘虏来充当的。战争和暴力对阶级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加速和加深了财产不平等的现象。但是战争和暴力不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掠夺不能创造财富,它只能把财产从一个所有者的手上转到另一个所有者的手上。把俘虏变为奴隶只有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为可能。在社会生产力极低,没有任何剩余劳动可供剥削的时候,俘虏通常都要被杀掉,只有在生产可能提供剩余产品的时候,才被用作被剥削的对象。使用奴隶的制度进一步发展以后,奴隶的来源就不再以战争的俘虏为限了。本部落里穷困的人常常被迫成为奴隶,而富有者则成为奴隶主。这样,人类社会便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进入了第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奴隶制社会。
可见,社会划分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企图离开社会经济本身的原因去解释阶级的起源,都是错误的。
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一切改良主义、机会主义的政党,是有根本区别的。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右翼社会党,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资产阶级政党。其上层分子是工人贵族,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都否认共产党对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领导作用。要不要共产党领导的问题,也就是要不要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斗争的根本问题之一。
13.4.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必将导致阶级的消灭。马克思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7
阶级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阶级剥削制度的继续存在就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出现了使阶级消灭终于不可避免的物质前提了。恩格斯说:“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才有可能把劳动无例外地分配于一切社会成员,从而把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理论和实际的公共事务。因此,只是在现在,任何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才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也只是在现在,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无论它拥有多少‘直接的暴力’,都将被无情地消灭。”18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可能性,创造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地步。资产阶级对于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占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对于教育和精神指导的垄断,成为经济,政治和知识的发展的严重障碍。资产阶级的垄断统治妨碍了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妨碍了科学知识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相联系的侵略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加深,毁灭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推翻资本主义和消灭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正如过去阶级的产生曾经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一样,阶级的消灭也终于成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阶级的产生是自发的过程,而阶级的消灭却是人们自觉地进行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的必经途径。和剥削阶级相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是为了永远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而是为了消灭一切阶级(包括无产阶级自己本身),并使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机器归于消亡。
列宁指出:“消灭阶级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顽强的阶级斗争。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后,在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以后,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阶级斗争并不是消失(如旧社会主义和旧社会民主党中的庸人所想象的那样),而只是改变它的形式,在许多力面变得更加残酷。”19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朗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20
消灭阶级,不但要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而且要改造个体小生产者的私有制,这个任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比消灭剥削阶级更为复杂的。无产阶级的政权要通过说服教育和示范的办法,把广大小生产者引上集体经济的道路。消灭阶级,就要消灭剥削制度赖以滋生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之后,阶级剥削制度就消灭了,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就不再存在。但是,阶级斗争现象还会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阶级斗争还不会熄灭。残余的和新生的剥削分子、各种敌视和反对社会主义的分子破坏、危害和削弱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活动还会存在。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工人阶级为反对和克服上述现象而进行的斗争都具有阶级内容。
为了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不仅要消灭阶级对抗,而且还要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一方面,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为这些差别的消失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些工作做好了,上述的三个差别都消失了,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彻底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以后,国家也就随之失去作用,国家的消亡和阶级的消灭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列宁说:“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无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即任何国家的消灭,只能通过‘自行消亡’。”21在阶级消灭以后,政党也因为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消亡。毛泽东同志说:“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22
在没有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和帝国主义还存在的时候,国家的消亡是不可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国家消亡问题上的反动谬论,阐明了国家消亡的条件。国内反动派的彻底消灭和阶级的消灭,是国家对内职能消亡的必要前提;消灭了帝国主义,铲除了爆发战争的根源,才能消灭战争,实现永久的和平,这时国家的对外职能才会消亡。在国内外反动派没有消灭和阶级没有消灭以前,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不应该消灭,而且还应该加强,否则就不能对付这些反动派的疯狂挣扎,就不能粉碎有时还会特别增强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捣乱、破坏活动,不能制止或粉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所以,国家的国内镇压职能和反对国外反动派的职能,只能经过长期的过程才能完全归于消亡。任何脱离上述条件而空谈国家消亡的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恰恰是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为了在将来完全消灭阶级和使国家归于消亡,目前还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正是革命的辩证法。
* * *
《伟大的创举》,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页。↩︎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88页。↩︎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376页。↩︎
《再论杜马内阁》,载《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页。↩︎
《卡尔·马克思》,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7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6页。↩︎
《论国家》,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2年版,第48页。↩︎
《新民主主义论》,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37-638页。↩︎
《新民主主义论》,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37-638页。↩︎
《国家与革命》,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0页。↩︎
《书经·泰誓上》。↩︎
《韩非子·五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286页。↩︎
《论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4页。↩︎
《莫斯科会议的宣言》,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年版,第11页。↩︎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1页。↩︎
《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58页。↩︎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0页。↩︎
《国家与革命》,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8页。↩︎
《论人民民主专政》,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