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对立统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按其固有规律无限发展着的。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必须了解世界是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而且必须了解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它如何发展,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等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宇宙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总是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相互依赖着、相互制约着、相互作用着。在自然界中,从巨大的天体到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无不处于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之中。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虽然有着根本的,质的区别,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也无不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以前者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相互影响着、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之中才有它的存在,才有它的发展。离开了这种具体的联系,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会成为不可能的和不可理解的东西。没有地球上的各种条件——大气层、适当的温度等,生命就不能存在;脱离了人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再也做不出什么事来了。离开了垄断资本主义对于资本输出和国外市场的需要,就不能理解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侵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工业的发展必须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相适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事业的发展相适应。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紧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离开事物的相互联系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更说不上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某一物体的位置移动就是它和周围物体的空间联系的改变。位置就是一种联系。脱离了与周围物体的联系就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也无从说明位置的变化。最简单的运动形态尚且是表现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复杂的运动形态就更不能离开事物的联系来加以理解。在事物内部各种力量的作用以及它和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己本身不断地运动着、发展着,由一种状态推移到另一种状态,由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由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也就是一种联系,即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发展而来的,高级生物和低级生物之间有着历史的联系。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又是同自然界各种条件的变化、发展分不开的。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促使类人猿转化为人类的一个重要条件。恩格斯指出,类人猿“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2由此可见,就其实质来说,不论简单的运动形态或复杂的运动形态,都是由种种事物联系构成的;运动、变化、发展也就是联系。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白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3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的,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4就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5。
毛泽东同志分析帝国主义时说:“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对立统一规律)一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37他指出:从战术的观点看来,帝国主义是真老虎,就是说它还有力量,还在张牙舞爪地吃人,从战略的观点看来,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它又是纸老虎,它并没有什么可怕,它正在走向死亡。因此,我们对于帝国主义就要一方面在战略上藐视它,另一方面在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和战术上重视,也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是相反相成的。没有战略上的藐视,就会不敢同帝国主义作斗争,那也就无所谓战术上的重视;没有战术上的重视,就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以取得胜利,也就不能真正有战略上的藐视。
国民经济的平衡和不平衡,也是对立的统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汁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各经济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只有各经济部门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正常地顺利地发展。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必然打破旧的相对平衡,出现新的矛盾。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工作,就是研究新出现的矛盾或矛盾的新的发展状况,加以调整,建立新的、更高一级的相对平衡。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我们要看到平衡的一方面,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又要看到平衡不断地为矛盾的斗争所打破,必须及时地加以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国民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它包含着许多矛盾,例如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和消费,等等。这些矛盾的双方都是又斗争、又统一。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恰当地处理这些矛盾,使它们互相促进、互为发展的条件。这就要具体研究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之间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系列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矛盾的正确方针,这个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在战略上的平衡,在这个方针指导之下去具体研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状况,就能正确地安排生产。
4.6.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矛盾斗争的形式决定于矛盾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矛盾的性质决定了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而在不同的条件下,这种基本的形式又有具体的差别。我们必须懂得各种不同的矛盾斗争形式的区別,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正确地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矛盾斗争的各种形式中,区分对抗和非对抗这两种基本形式,特别重要。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基本形式。在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的形式去解决的矛盾,都是对抗性的矛盾。如炸弹爆炸、火山爆发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阶级利益根本对立基础上的矛盾,这是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要表现为外部冲突的对抗,发展为革命。
非对抗是矛盾斗争的另一种基本形式。在社会生活中,非对抗性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这种矛盾或者是由于非根本性质的利害关系而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的分歧而引起的。这种矛盾不必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包括某些剥削阶级。毛泽东同志说:“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38
区分矛盾的性质及其斗争的形式,对于正确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一般说来,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则必须用非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那种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它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必须通过剧烈的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存在着敌我矛盾,也存在着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于敌我矛盾,必须采取专政的办法,即打击,孤立、分化、惩办和镇压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则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即说服、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就是采取“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39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如果看不到敌我矛盾,把敌我矛盾看成人民内部矛盾,或者看不到人民内部矛盾,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敌我矛盾,都是极端错误的。
现代修正主义故意混淆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说成是非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他们硬说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人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抗性矛盾。这种颠倒黑白的反动实质就在于,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条件,就不可能转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城乡矛盾、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会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相反,在某种情况下,非对抗性矛盾也可能依一定的条件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由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和革命政党执行正确的政策,有可能引起敌人内部的分化,其中一部分人转到人民方面来,这部分敌人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就逐步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相反,人民内部某种矛盾,如果由于处理不当或者其他原因,矛盾的一方转到敌人方面,也会转化为敌我矛盾。懂得这种矛盾转化的情形非常重要。如果矛盾转化了,我们处理矛盾的方法也必须随之而转化,否则也要犯错误。
总之,区别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认清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革命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把矛盾性质弄清楚了,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 *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2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8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1972年版,第60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1、484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1、484页。↩︎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载《列宁主义问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695页。↩︎
《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或《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同上,第158-159页。↩︎
《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9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载《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860年版,第278页。↩︎
《二程全书·遗书》。↩︎
《戴东原集·读易系辞论性》。↩︎
《谈谈辩证法问题》,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1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设1977年版,第372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2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2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6页。↩︎
《论人民民主专政》,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G6年版,第1362-1363页。↩︎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917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80页。↩︎
同上,第281页。↩︎
同上,第281页。↩︎
《共产主义》,参阅《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4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86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95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97页。↩︎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332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B年版,第301-302页。↩︎
《孙子·势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8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305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72页。↩︎
《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306-307页。↩︎
同上,第307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1页。↩︎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088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