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纂训
作者:李钟伦
二十一卷。清李钟伦撰。李钟伦字世得,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康熙举人,未仕而亡。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并受父指授,多与宣城梅文鼎、长洲何焯、宿迁徐用锡、河间王之锐、同乡陈万策讨论,对三礼造诣颇深。除着有《周礼训纂》外,还有《诗经测仪》、《经书源流歌诀》、《三礼经测义》。《周礼训纂》体例与其叔父李光坡《周礼述注》相似,详为由《天官》至《秋官》五官注疏,加以训义。《考工记》因河间献王所补,非周公之古经,缺其不注。对名物制度不甚加意,故往往考证不详。但也不乏精论,如对“巾车重翟”,“锡面朱总”、“压翟勒面绩总”,“安车彫面鹥总”,解释颇为散乱。解“辨”、“禘祫”、“社稷”、“学校”诸篇,皆考证详核,解“司马法”考证尤为精核。李钟伦又明于推步之术,其训《大司徒》“士圭之法”,认为百六十余,竟差一寸。《周礼训纂》凡所诠释,用词简要,多得“礼”意,是研究《周礼》较好的一部参考书。版本有乾隆中成云山房刊本、乾隆翰林院抄四库底本。
李钟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香谱
《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 (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 (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 (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香谱》外,还有 《老圃集》。《香谱》旧本不著撰人名氏,左圭《百川学海》题为宋洪刍撰,《宋史·艺文志》著录,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载有洪驹父所著 《香谱》,晁公武 《读书志》认为,洪刍《香谱》集古今香法,故 《四库全书》收录 《香谱》时,题为宋洪刍撰。是书上卷分为香之品、香之异两类。香之品,载龙脑香以下四十二品,主要记述各香品的产地、形状、气味、入药可治之病。香之异,载都夷香以下三十八品,主要记述香品的特异之处。如薰枯骨则肌肉皆生的荼芜香,香传百里味积九月的月支香,死尸闻之即活的振灵香,可治百病的齐香等等。下卷分香之事、香之法两类。香之事,主要记载述香以下四十三类与香有关之事。香之法,主要记载蜀王薰御衣等香法二十二种。是书所记较完备,可足资考证。现存《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明刊本、《说郛》本、《格致丛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艺圃搜奇》本等。
仇史
历史小说,二回,未完。作者原署“痛哭生第二著”,姓名、身世无考。载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编《醒狮》第一、二期,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七年(1905)九月出版。其有《凡例》称“是书专欲使我四万万同胞,洞悉前明亡国之惨状,充溢其排外思想,复我三百余年之大仇,故名曰《仇史》。”《仇史》叙写明万历年间,政治懈怠,党派纷争,藩地属国,时来进犯。有沈阳范文程,积不第之怨艾,怀机诈与诡谋,投奔满洲,寻求出路。满洲贝勒努尔哈赤驰骋此地,志在复仇,便能以厚赏重用。范文程则献计进策,请效中原治理方略,明定称号,确立国体,改良思想,整顿兵马。经一番操演训练,果然军纪严明,面貌大变。随即议定兴师伐明。范文程拜为行军参谋,引先锋、步兵直向抚顺城杀来。抚顺守将李永芳向以苟且偷安,闻有归顺敕谕,早已开门投降。满人屠城掠物,血洗街巷。广宁总兵张承荫前来救援,杀退败将李永芳,终因势不力敌,拔刀自戕。努尔哈赤下令收兵班师,范文程请求纵火焚城。抚顺城头,顿时焰起,一片惨淡景象。
偶像
《偶像》,连载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出师表》,1941,11/1---1943,3/28。1944年重庆南京新民报社初版单行本。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
外交小史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
众许摩诃帝经
梵名Maha^sammata -ra^ja 。凡十三卷。宋代法贤译。又称众许摩诃帝释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为佛陀之传记,叙述释种之由来、释尊之一生,以至乌波梨归佛之事迹。经题‘众许’为劫初王三摩达多(梵Sammata )之意译,摩诃帝(梵maha^ra^ja ),大王之意。此经与唐代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至卷九同本。佛在迦毗罗国,释众欲闻过去种族之事,佛敕目连说之。次叙摩耶及摩贺摩耶生缘,次叙降神因缘,阿私陀占相因缘,童子时学书学射等缘,耶输陀罗等三夫人缘,出家因缘,成道因缘,初受商主布萨婆梨迦食石钵因缘,度五比丘因缘,度耶舍因缘,度彼四友因缘,度五十人因缘,度六十贤众作优婆塞因缘,度难那及长女作近事因缘,度三迦叶波因缘,受民弥娑啰王请因缘,给孤长者请佛因缘,舍利弗议论降伏外道因缘,立祇园名因缘,化迦罗城因缘,乌波梨出家为上座,众释礼足,并说其往昔因缘。本经之特色,为汉译佛传中唯一属于西藏系者,然地名、人名之固有名词皆梵语之音译;另外本经系由释迦佛俗家之家系说起,不举过去七佛乃至千佛之法系,不举释迦佛之本生谭等,亦为特色之一。
释摩男本四子经
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苦阴经下之别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