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考异

六义之旨,断章可取。然其始制作者必无二三。顾齐、鲁之传各凭口授,古文之变沿及楷隶,则字殊音异,因以差矣。《五经》之传,于《诗》为最。辄条记之于篇,亦以见说《诗》不可矜专家之论也。1Ib中华典藏网

在河之洲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洲”本作“州”,水中可居者,周绕其旁,从重川。禹定水,分地以州,取义于此。徐铉曰:“今别作洲,非是。”1Ib中华典藏网

君子好逑1Ib中华典藏网

《礼·缁衣》及《尔雅》郭《注》“逑”皆作“仇”,“匹”也。1Ib中华典藏网

服之无1Ib中华典藏网

《礼·缁衣》“ ”作“射”。1Ib中华典藏网

我姑酌彼金罍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姑”作“夃”,音同,夃,益至也,尤多也。“我姑酌彼兕觥”,同。1Ib中华典藏网

螽斯羽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螽”皆作“ ”。1Ib中华典藏网

桃之夭夭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夭”作“枖”,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惄如调饥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惄”作“愵”。《韩诗》及《说文》“调”作“ ”。1Ib中华典藏网

麟之趾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趾”皆作“止”。1Ib中华典藏网

召伯所茇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茇”作“ ”,音同。茇,草根也。 ,邸舍也。当以从广之 为是。1Ib中华典藏网

摽有梅1Ib中华典藏网

赵岐《孟子注》“摽”作“莩”。按:《说文》“摽”音符沼切,击也。“莩落”字当作莩。1Ib中华典藏网

野有死麕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麕”皆作“麇”,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驺虞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驺”皆作“邹”。1Ib中华典藏网

威仪棣棣1Ib中华典藏网

《礼·孔子闲居》“棣”作“逮”,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绿衣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绿”作“ ”。1Ib中华典藏网

以勗寡人1Ib中华典藏网

《坊记》“勗”作“畜”,养也,止也。义亦通。1Ib中华典藏网

终风且暴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暴”作“瀑”,音同,疾雨也。1Ib中华典藏网

击鼓其镗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镗”作“鼞”。土郎切。1Ib中华典藏网

深则厉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厉”作“砅”,音同,履石度水也。厉者,带之垂也。毛公曰“以衣涉水”,于义未安。当从《说文》作砅。1Ib中华典藏网

济盈不濡轨1Ib中华典藏网

轨,辙迹也,于“不濡”之义不可通。毛公曰:“由辀以上为轨。”此字当如《周礼》“立当前 ”之 ,从车从凡,读如犯。1Ib中华典藏网

雍雍鸣雁1Ib中华典藏网

《盐铁论》“雁”作“ ”。《注》云:“曷旦也。”音汗。1Ib中华典藏网

匍匐救之1Ib中华典藏网

《礼·檀弓》“匍匐”作“扶服”。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简兮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简”皆作“柬”。柬,伶人名。1Ib中华典藏网

毖彼泉水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毖”作“秘”。1Ib中华典藏网

室人交遍摧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摧”作“催”,仓回切,相 也。1Ib中华典藏网

雨雪其雱1Ib中华典藏网

郭璞《穆天子传注》“雱”作“霶”,音同。1Ib中华典藏网

静女其姝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姝”作“袾”,音昌朱切,好佳也。别无姝字。1Ib中华典藏网

爱而不见1Ib中华典藏网

《方言》郭《注》“爱”作“ ”,谓掩翳, 也。《说文》作 ,仿佛也。1Ib中华典藏网

新台有泚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新”皆作“寴”,音义未详。《说文》“泚”作“玼”,盖与“玼兮”之玼同意。1Ib中华典藏网

燕婉之求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燕”作“ ”,音同,目相戏也。1Ib中华典藏网

得此戚施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戚”作“ ”;“施”作“ ”,音并同。 ,虫之不能仰者,盖虾蟆之属。1Ib中华典藏网

髧彼两髦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髧”作“ ”,音登敢切。垂也,犹悬 之 。“髦”作“ ”,音亡牢切,发至眉也。1Ib中华典藏网

墙有茨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茨”作“ ”,按:茨者,以茅盖屋。 ,蒺藜也。蒺藜当扫除之,以生墙上,故不可扫。当从《韩诗》。1Ib中华典藏网

鬒发如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鬒”作“ ”。1Ib中华典藏网

鹑之奔奔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鹑”皆作“ ”。奔,《诗传》作“贲”,音义并同。1Ib中华典藏网

鹊之强强1Ib中华典藏网

《礼·表记》“强”作“姜”。1Ib中华典藏网

绿竹猗猗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绿”作“ ”。“ ”,王刍也。竹,《韩诗》作“ ”,音竺,茿也,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赫兮咺兮1Ib中华典藏网

《大学》“咺”作“喧”。《说文》作“愃”。音与元咺之咺同,宽闲心腹貌。1Ib中华典藏网

充耳琇莹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琇”作“璓”。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会弁如星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会”作“ ”,骨擿之可以会发者。音古外切。1Ib中华典藏网

齿如瓠犀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犀”作“栖”。1Ib中华典藏网

翟茀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注》“茀”作“蔽”。1Ib中华典藏网

施罛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 ”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鳣鲔发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发”作“鲅”,音北末切。1Ib中华典藏网

体无咎言1Ib中华典藏网

《坊记》“体”作“履”。1Ib中华典藏网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上句作“之子无良”。1Ib中华典藏网

信誓旦旦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旦”作“ ”,音当割切,与怛同。1Ib中华典藏网

扬之水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扬”皆作“ ”,《唐风·扬之水》同。1Ib中华典藏网

暵其干矣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暵”作“ ”,音他干切,水濡而干也。1Ib中华典藏网

雉罹于罦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罦”作“ ”,音缚牟切,义同。与下忧韵本叶,别无罦字。1Ib中华典藏网

毳衣如菼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菼”作 ,音同,骓色也。徐铉曰:“今俗别作毯。”1Ib中华典藏网

毳衣如璊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璊”作“ ”,音同, 色如虋,故谓之 。虋,禾之赤苗也。1Ib中华典藏网

羔裘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裘”皆作“求”。按:求本从衣,倒毛象形。后借为求乞之求,因别立裘字。1Ib中华典藏网

舍命不渝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渝”作“偷”,正与下侯韵叶,当从《韩》。1Ib中华典藏网

无我 兮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 ”“ ”,音市流切,弃也。与毛《传》 字释同义。别无 字。1Ib中华典藏网

弋凫与雁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弋,杙也。”其缴射飞鸟之弋字本作隿。弋言弋获。并同。1Ib中华典藏网

山有扶苏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苏”作“胥”。1Ib中华典藏网

褰裳涉溱1Ib中华典藏网

溱字当作潧。溱与洧同详《稗疏》。潧,郑国水名,出郑州西北,入于洧。溱水出桂阳临武县,至汇浦入于南海。1Ib中华典藏网

风雨淒淒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凄”作“湝”,古谐切。按俗本作凄,不成字。1Ib中华典藏网

青青子衿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矜”作“ ”。按:从今从衣者即衾字。衣 之 从金。1Ib中华典藏网

挑兮达兮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挑”作“ ”,音土刀切,滑也。1Ib中华典藏网

缟衣綦巾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綦”作“ ”,音同,帛苍艾色。别有綦字,不借也。不借,屦也,非巾色。1Ib中华典藏网

聊乐我员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员”作“魂”。1Ib中华典藏网

方涣涣兮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涣”作“洹”,音羽元切。但洹乃燕、齐间水名。此云洹洹,义未详。1Ib中华典藏网

1Ib中华典藏网

按:《诗传》《诗说》,《卢令令》之后又有《营》一篇,亦曰:“齐俗好田,君子刺之。”今毛《诗》无《营》,而《诗传》《诗说》无《还》。所谓《营》者,应即是《还》。1Ib中华典藏网

卢令令1Ib中华典藏网

“令”,《说文》作“獜”。獜,健也。力珍切。1Ib中华典藏网

载驱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驱”作“ ”。1Ib中华典藏网

掺掺女手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掺”作“纤”。《说文》作“攕”。攕攕,好手貌,音山廉切。1Ib中华典藏网

好人提提1Ib中华典藏网

王逸《楚辞注》“提”作“媞”。1Ib中华典藏网

宛然左辟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然”作“如”,“辟”作“僻”,普击切。1Ib中华典藏网

葛屦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汾沮洳》之前有《葛履》一篇,应即《葛屦》。按:《周礼》有“葛屦”,当依《毛诗》。1Ib中华典藏网

河水清且涟猗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涟”作“澜”。涟本与澜同音。徐铉曰:“俗音力延切,误。”1Ib中华典藏网

素衣朱绣1Ib中华典藏网

《仪礼》郑《注》“绣”作“宵”。1Ib中华典藏网

椒聊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椒”作“茮”;《诗说》“椒”作“菽”。按:秦茮、蜀茮、胡茮之茮,字本从草从尗,或可作菽。其木旁叔之椒,俗字也。若尗粟之尗,字本作尗,以从草从叔为谷名者,亦俗字。1Ib中华典藏网

竹闭绲縢1Ib中华典藏网

《士丧礼注》“闭”作“柲”。《考工记注》作“ ”。说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山有苞栎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苞”作“枹”。音同。1Ib中华典藏网

卭有旨鹝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鹝”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伤如之何1Ib中华典藏网

《鲁诗》“伤”作“阳”。《尔雅》曰:“阳,予也。”1Ib中华典藏网

棘人栾栾兮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栾”作“脔”,音力沇切,臞也。1Ib中华典藏网

苌楚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苌”作“长”。1Ib中华典藏网

衣裳楚楚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楚”作“ ”,音同,采鲜色也。1Ib中华典藏网

彼其之子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其”作“己”,《表记》作“记”。按:古有 字,彼也。当作 。今江西、湖南人称彼为 ,其字如此,音纪。1Ib中华典藏网

鸤鸠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鸤”并作“尸”。1Ib中华典藏网

其仪一兮1Ib中华典藏网

《礼·缁衣》“兮”作“也”。1Ib中华典藏网

一之日觱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觱”作“ ”,“发”作“冹”,冹音方勿切。今按:觱字从咸,不合六书。当从 作 ,特难以下笔耳。或可省从或作 。1Ib中华典藏网

七月鸣1Ib中华典藏网

赵岐,《孟子》《注》“ ”作“ ”。今按: ,古阒切,伯劳也。 ,古穴切,宁 也。伯劳以五月无声,详《楚辞》“百草为之不芳”。则七月所鸣者, 也。赵《注》为长。旧注 作决音者,非是。1Ib中华典藏网

献豜于公1Ib中华典藏网

郑司农众《周礼》《注》“豜”作“肩”,四岁豕也。1Ib中华典藏网

六月食郁及薁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薁”作“蒮”,山韭也,音余六切。1Ib中华典藏网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1Ib中华典藏网

《月令》郑《注》“觥”作“觵”,“万寿”作“受福”。许慎说:“觵,俗从光。”经典不应用俗字。“我姑酌彼兕觥”,亦当作觵。1Ib中华典藏网

迨天之未阴雨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迨”作“ ”,音同。古无迨字。徐铉以谓“逮”,或作“迨”。1Ib中华典藏网

今女下民1Ib中华典藏网

《孟子》“女”作“此”。1Ib中华典藏网

蜎蜎者蠋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蠋”作“蜀”。蜀字本从虫,不宜更加虫字。1Ib中华典藏网

鹳鸣于垤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鹳”作“ ”。老 ,知雨之鸟。本不从鸟。别有鹳鸟,似鹊,尾短;射之,衔矢射人,音呼官切。1Ib中华典藏网

载疐其尾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疐”作“踬”。1Ib中华典藏网

皇皇者华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皇”皆作“煌”。1Ib中华典藏网

征夫1Ib中华典藏网

《说苑》“ ”作“莘”。1Ib中华典藏网

鄂不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鄂”作“萼”。1Ib中华典藏网

外御其务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务”正作“侮”,不借用务。1Ib中华典藏网

饮酒之饫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饫”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和乐且湛1Ib中华典藏网

《中庸》“湛”作“耽”。1Ib中华典藏网

伐木许许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许”作“所”。所所,伐木声。1Ib中华典藏网

有酒湑我1Ib中华典藏网

李善《文选注》“湑”作“醑”。1Ib中华典藏网

坎坎鼓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坎”作“竷”,音同坎。竷,舞也。乐有章,故从章。今作《坎》卦之坎,于义无取。1Ib中华典藏网

吉蠲为1Ib中华典藏网

《士虞礼》郑《注》及《周礼注》“蠲”皆作“圭”,圭亦洁也。《仪礼》:“圭为而哀荐之。”1Ib中华典藏网

彼尔维何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尔”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岂不日戒1Ib中华典藏网

王弼《易注》“日”作“曰”。曰,言也,于也。1Ib中华典藏网

烝然罩罩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罩”作“ ”,音都教切。1Ib中华典藏网

南山有台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台”皆作“苔”,《彼都人士》“台笠”之台。亦应从草,苔,莎也。1Ib中华典藏网

乐只君子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只”作“旨”。凡“乐只”皆应同。1Ib中华典藏网

厌厌夜饮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厌”作“愔”。薛君曰:“愔愔,和悦之貌。”《说文》作“恹”,恹恹,安也。音同。1Ib中华典藏网

我是用急1Ib中华典藏网

《盐铁论》“急”作“戒”。1Ib中华典藏网

振旅阗阗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阗”作“嗔”,音同,盛气也。说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我车既攻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攻”皆作“工”。1Ib中华典藏网

赤芾金舄1Ib中华典藏网

《白虎通》“芾”作“绋”。“朱芾斯皇”,“赤芾在股”,亦皆作“绂”。1Ib中华典藏网

助我举柴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柴”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庭燎1Ib中华典藏网

《诗说》“燎”作“ ”,按:庭 字本如此。从眘从火。 以祭天,祭必眘也。已从火,不宜更加火字。燎者,俗字。1Ib中华典藏网

鸾声哕哕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鸾”作“銮”,“哕”作“钺”。钺本音呼会切,俗用为 戉之戉。1Ib中华典藏网

可以为错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错”作“厝”。厝本磨石也,错则涂金也。今俗以厝为安厝者。非。1Ib中华典藏网

在彼空谷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空”作“穹”。1Ib中华典藏网

约之阁阁1Ib中华典藏网

《考工记注》“阁”作“格”,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载衣之裼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裼”作“褅”,音替,褓衣也。裼乃裘上之裼衣,但音先历切,无他义。1Ib中华典藏网

何蓑何笠1Ib中华典藏网

“负何”之何,从人从可;人可负者因负之也。今以何字为“谁何”之何,反借荷华之荷为负何,误也。负何之何,亦如字读平声,不当别发作上声。蓑本字只作衰,不从草。俗因借为衰老字,别立蓑字,误。1Ib中华典藏网

天方荐瘥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瘥”作“ ”,才何切。瘥,昨何切,残田也。1Ib中华典藏网

谁秉国成,不自为政1Ib中华典藏网

《礼·缁衣》,“谁”字下有“能”字,又上有“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四句,当是逸句。1Ib中华典藏网

民之讹言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讹”作“ ”,字本从为,俗从化。1Ib中华典藏网

不敢不蹐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蹐”作“趚”,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胡为虺蜴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蜴”作“蜥”。1Ib中华典藏网

洽比其邻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洽”作“协”。1Ib中华典藏网

朔日辛卯1Ib中华典藏网

《学斋占毕》云:“日,本月字之误。”朔月,犹言吉月。1Ib中华典藏网

艳妻煽方处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煽”作“傓”,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噂沓背憎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噂”作“僔”,音同,聚也。1Ib中华典藏网

悠悠我里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里”作“悝”,音同,忧也。“悠悠我悝”,忧难忘也。以里为所居之里,而以悠悠为忧,义皆未安。1Ib中华典藏网

沦胥以铺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沦”作“薰”。1Ib中华典藏网

宜岸宜狱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说文》“岸”皆作“犴”。1Ib中华典藏网

尚或墐之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墐”作“ ”,音义同。堇字从土者,音勤,赤黏土也。1Ib中华典藏网

秩秩大猷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秩”作“ ”,音直质切,大也。1Ib中华典藏网

萋兮菲兮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萋”作“ ”,白文貌;“菲”作“斐”。1Ib中华典藏网

捷捷幡幡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捷”作“咠”,七入切,聂语也。1Ib中华典藏网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1Ib中华典藏网

徐干《中论》作“何木不死,何草不萎”。1Ib中华典藏网

瓶之罄矣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罄”作“ ”,音义同。别无“罄”字。1Ib中华典藏网

周道如砥1Ib中华典藏网

《孟子》“砥”作“底”。1Ib中华典藏网

跂彼织女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跂”作“ ”,倾也。音去智切。“跂”字音去支切,足多指也。当从匕。1Ib中华典藏网

乱离瘼矣1Ib中华典藏网

《说苑》作“乱离斯瘼”。1Ib中华典藏网

匪鹑匪鸢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鹑”作“ ”,“鸢”作“ ”。鹑、 属。 ,雕也。此与 并举而戾天,自当非 鹑而为雕。传写省作“鹑”,误也。 即鹗。“鸢”字弋下著鸟,当与“隿”通。鸷鸟之 ,自应从“屰”。1Ib中华典藏网

或尽瘁事国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尽瘁”作“憔悴”。1Ib中华典藏网

楚楚者茨1Ib中华典藏网

王逸《楚辞注》“茨”作“ ”,说详《墙有茨》。1Ib中华典藏网

祝祭于祊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祊”作“ ”,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畇畇原隰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郑《注》“畇”作“ ”,音均。1Ib中华典藏网

既优既渥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优”作“瀀”,雨足也。忧,饶余也。 ,愁思也。优,倡也。瀀,雨多也。经典传写多不分明。1Ib中华典藏网

去其螟螣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螣”作“ ”,民若称贷则生 ,字或作“ ”。若“螣”,乃神蛇之名,音徒登切。1Ib中华典藏网

韎鞈有奭1Ib中华典藏网

《白虎通》“奭”作“赩”。1Ib中华典藏网

裳裳者华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裳”皆作“常”。1Ib中华典藏网

受福不那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作“求福不傩”。1Ib中华典藏网

有頍者弁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弁”皆作“ ”,音义未详。或即古“弁”字。1Ib中华典藏网

先集维霰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霰”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间关车之舝兮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舝”作“辖”。1Ib中华典藏网

营营青蝇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营”作“謍”。余经切,小声也。1Ib中华典藏网

止于樊1Ib中华典藏网

“樊”,《说文》作“棥”,音同。“棥”,篱也。“樊”,鸷不行也,不当从廾。1Ib中华典藏网

威仪怭怭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怭”作“佖”,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采菽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诗说》“菽”皆作“叔”。《诗传》作“尗”。按《说文》:“尗,小豆也。”从草之“菽”本,“椒”字。1Ib中华典藏网

渐渐之石1Ib中华典藏网

《诗说》“渐”作“ ”,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陈锡哉周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哉”作“载”。杜预《解》云:“言能载行周道。”1Ib中华典藏网

聿怀多福1Ib中华典藏网

《春秋繁露》“聿”作“允”。按:“聿”古文作“ ”,允字与 傍之 相近,作允者或传写之误。凡此类,虽《毛诗》今本为长,以他见者义亦可通,故备存之。1Ib中华典藏网

在洽之阳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洽”作“郃”。今郃阳县字如此。“洽”本“浃洽”之“洽”。郃水不必定从水。1Ib中华典藏网

其会如林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会”作“旝”,音古外切。说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緜緜瓜瓞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緜”作“绵”。1Ib中华典藏网

陶复陶穴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复”作“ ”,地室也,音芳服切。1Ib中华典藏网

率西水浒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无“浒”字,其字作“汻”。徐铉曰:“今作‘浒’。非是。”1Ib中华典藏网

混夷 矣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作“犬夷呬矣”。“呬”,虚器切。息也。赵岐《孟子注》“ ”作“兑”。其“混夷”本“昆夷”,不当从水。1Ib中华典藏网

予曰有疏附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曰”作“聿”,下三“曰”字同。1Ib中华典藏网

追琢其章1Ib中华典藏网

赵岐《孟子注》“追”作“雕”。1Ib中华典藏网

岂弟君子1Ib中华典藏网

《礼·孔子闲居》及《表记》“岂”作“凯”。凡“岂弟”同。1Ib中华典藏网

瑟彼玉瓒1Ib中华典藏网

郑司农众《周礼注》“瑟”作“恤”。《说文》作“璱”。“玉英华相带如瑟也。”1Ib中华典藏网

神罔时恫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恫”作“侗”。1Ib中华典藏网

其菑其翳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菑”作“榴”,音义同。1Ib中华典藏网

貊其德音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貊”作“莫”,音同。“莫”,定也。1Ib中华典藏网

克顺克比,比于文王1Ib中华典藏网

《乐记》“比”皆作“俾”。1Ib中华典藏网

以按徂旅1Ib中华典藏网

《孟子》“按”作“遏”,“旅”作“莒”。1Ib中华典藏网

白鸟翯翯1Ib中华典藏网

《孟子》“翯”作“鹤”。1Ib中华典藏网

下武维周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诗说》“下”俱作“大”。按:“下武”于文不可解。郑《笺》以为“后”也,《集传》作“文武”,俱于“维周”之义不可通,云“大武”乃允。1Ib中华典藏网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遹”作“欥”,音余律切,语助词。若“遹”,本训避也,不可借用。1Ib中华典藏网

匪棘其欲1Ib中华典藏网

《礼器》作“匪革其犹”。“革”,如“夫子之疾革矣”之革,音纪力切,急也,本与“孔棘”之“棘”通。“犹”,功也,言匪急作邑之功也,较之“急成己之所欲”,于义为长。1Ib中华典藏网

宅是镐京1Ib中华典藏网

《礼·坊记》“宅”作“度”。1Ib中华典藏网

克岐克嶷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嶷”作“疑”,音同,小儿有知也。1Ib中华典藏网

禾役穟穟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役”作“颖”。按:“禾役”不可解,当从许说。1Ib中华典藏网

恒之秬秠1Ib中华典藏网

《颜氏家训》“恒”作“亘”,下“恒之”同。1Ib中华典藏网

或舂或揄1Ib中华典藏网

《有司彻礼注》“揄”作“抌”。按《说文》“揄”音羊朱切,引也;“抌”音竹甚切,深击也。宜依《礼》《注》作“抌”。今考“抌”从“冘豫”之冘,当音犹。其作竹甚切读者,或徐铉等之误。1Ib中华典藏网

或簸或蹂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蹂”作“舀”,以沼切,抒臼也。1Ib中华典藏网

烝之浮浮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浮”作“烰”,音同。1Ib中华典藏网

敦弓既坚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弴,画弓也。”字本从弓。从攴者借用。徐铉曰:“音都昆切,不当作雕音。”今人承误,遂有“雕弓”之语。弓固不可雕刻者,不通。1Ib中华典藏网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1Ib中华典藏网

《诗传》及《中庸》“假”皆作“嘉”。《中庸》“显”作“宪”。1Ib中华典藏网

不愆不忘1Ib中华典藏网

《说苑》“愆”作“ ”,“忘”作“亡”。1Ib中华典藏网

芮鞫之即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注》“鞫”作“阸”,音同。1Ib中华典藏网

茀禄尔康矣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茀”作“祓”。1Ib中华典藏网

是用大谏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谏”作“简”。杜预《解》曰:“简,谏也。”1Ib中华典藏网

下民卒瘅1Ib中华典藏网

《缁衣》“瘅”作“ ”。1Ib中华典藏网

辞之辑矣1Ib中华典藏网

《新序》“辑”作“集”。1Ib中华典藏网

辞之怿矣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怿”作“绎”。1Ib中华典藏网

牖民孔易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乐记》“牖”皆作“诱”。1Ib中华典藏网

价人维藩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价”作“介”,介大也。1Ib中华典藏网

靡哲不愚1Ib中华典藏网

《淮南·人间训》“靡”作“无”。1Ib中华典藏网

1Ib中华典藏网

《集传》引《国语》以此诗为《懿戒》。《诗传》《诗说》俱有《懿戒》一篇而无《抑》,不但《国语》云然。命篇名以《懿戒》,篇首“抑抑”正当作“懿”。懿,美也。以“按抑”之“抑”为密,义无所取。“懿”自可如字读如意。韦昭曰“读作抑”,亦所不必。1Ib中华典藏网

白圭之玷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玷”作“ ”,别无“玷”字。1Ib中华典藏网

不愆于仪1Ib中华典藏网

《缁衣》“愆”作“諐”。1Ib中华典藏网

听我藐藐1Ib中华典藏网

徐干《中论》“我”作“之”。1Ib中华典藏网

国步斯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频”作“ ”,音符真切,恨张目也。1Ib中华典藏网

大风有隧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注》“大风”作“泰风”。泰风,西风也。1Ib中华典藏网

耗 下土1Ib中华典藏网

《春秋繁露》“ ”作“射”。1Ib中华典藏网

涤涤山川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涤”作“ ”,音同,草旱尽也。按:旱则山川昏霾。“涤涤”者,雨后山色,非旱景也。自当以许说为长。1Ib中华典藏网

王缵之事,于邑于谢1Ib中华典藏网

《潜夫论》“缵”作“荐”,“谢”作“序”。言宛北序山之下。下“谢于诚归”,亦应作“序”。1Ib中华典藏网

民之秉彝1Ib中华典藏网

《孟子》“彝”作“夷”。1Ib中华典藏网

以其介圭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注》“介”作“玠”。1Ib中华典藏网

钩膺镂锡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锡”作“ ”,音义同。徐铉曰:“今经典作锡。”1Ib中华典藏网

江汉浮浮1Ib中华典藏网

《风俗通》“浮”作“陶”。1Ib中华典藏网

武夫洸洸1Ib中华典藏网

《盐铁论》“洸”作“潢”。1Ib中华典藏网

阚如虓虎1Ib中华典藏网

《风俗通》“虓”作“哮”。1Ib中华典藏网

鞫人忮忒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鞫”作“ ”。 人,穷理罪人也。“忮”作“伎”。伎,与也。1Ib中华典藏网

我居圉卒荒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圉”作“御”,言其宫室服御以荒而杀礼也。1Ib中华典藏网

骏奔走在庙1Ib中华典藏网

《礼·大传》郑《注》“骏”作“逡”,音息俊切。1Ib中华典藏网

假以溢我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假”作“ ”,音吾何切,嘉善也。《左传》“假”作“何”,“溢”作“恤”。1Ib中华典藏网

夙夜基命宥密1Ib中华典藏网

《礼·孔子闲居》“基”作“其”。按:“基址”之“基”本作“丌”,或通作“其”,自可不必从土。1Ib中华典藏网

仪式刑文王之典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典”作“德”。1Ib中华典藏网

执竞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注》吕叔玉云:“‘竞’作‘傹’。”1Ib中华典藏网

钟鼓喤喤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喤”作“锽”,钟声也。“喤喤”,儿啼声。《斯干》云:“其泣喤喤。”1Ib中华典藏网

庤乃钱镈1Ib中华典藏网

《考工记》郑《注》“庤”作“ ”,音义同。今俗本或作痔疮之痔,尤为舛谬。1Ib中华典藏网

应田县鼓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注》及《埤雅》“田”皆作“朄”。《说文》亦同,音羊晋切。1Ib中华典藏网

肃雍和鸣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郑《注》“雍”作“ ”。1Ib中华典藏网

嬛嬛在疚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嬛”作“茕”,“疚”作“ ”,贫病也。别无疚字。1Ib中华典藏网

其镈斯赵1Ib中华典藏网

《考工记》郑《注》“赵”作“ ”,音同。按:“赵”为趋走之义。“ ”,利也,当作“ ”。1Ib中华典藏网

以薅荼蓼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薅”作“茠”,“荼”作“蒤”,音义并同。1Ib中华典藏网

积之栗栗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积”作“ ”,音即夷切,积禾也。“栗”作秩,“秩”亦积也。俗用为“禄袠”之“袠”。1Ib中华典藏网

自羊徂牛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徂”作“来”,下“徂”同。1Ib中华典藏网

兕觥其觩1Ib中华典藏网

《周礼》郑《注》“觥”作“觵”,义见前。1Ib中华典藏网

敷时绎思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敷”作“铺”。1Ib中华典藏网

憬彼淮夷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憬”作“ ”,古猛切。1Ib中华典藏网

实始翦商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翦”作“戬”。戬,尽之也。今作剪,自当作“前”,从歬从刀。复加刀者,俗文。1Ib中华典藏网

土田附庸1Ib中华典藏网

郑司农众《周礼注》“田”作“地”。1Ib中华典藏网

鲁邦所詹1Ib中华典藏网

《韩诗》“詹”作“瞻”。《集传》本此。然毛公之说较长。说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奄有龟蒙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奄”作“弇”。弇,同也。1Ib中华典藏网

遂荒大东1Ib中华典藏网

《尔雅》郭《注》“荒”作“ ”。 ,有也,音荒乌切。1Ib中华典藏网

新庙奕奕1Ib中华典藏网

郑司农众《周礼注》“新”作“寝”。1Ib中华典藏网

置我鞉鼓1Ib中华典藏网

《明堂位》郑《注》“置”作“植”。殷人植鼓。植鼓,足鼓也。1Ib中华典藏网

鞉鼓渊渊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鞉”作“鼗”,“渊”作“鼘”。按此,则“伐鼓渊渊”之“渊”,亦当作“鼘”,音同。鼘鼘,鼓声。1Ib中华典藏网

鬷假无言1Ib中华典藏网

《中庸》“鬷”作“奏”。《集传》因云“鬷音奏”。以为声转之讹。按:“鬷”“奏”音不相涉。“奏”之入声为则,“鬷”之入声为足。谓“‘奏’‘族’音近,‘族’与‘鬷’四声相通”者,非也。杜预《左传解》云:“鬷,总也。”自当如字,音子工切。不必强合《中庸》。“假”,《左传》作“嘏”。杜《解》曰:“大也。”如字,音古雅切。1Ib中华典藏网

圣敬日跻1Ib中华典藏网

《礼·孔子闲居》“跻”作“齐”。1Ib中华典藏网

为下国缀旒1Ib中华典藏网

《郊特牲》郑《注》“缀”作“畷”,丁劣切。“旒”作“邮”。按:缀旒有弁髦之意,非佳语。畷邮,邮表畷,八蜡之所祭,谓下国之所依而祷祀者也。当以《礼》《注》为长。1Ib中华典藏网

敷政优优1Ib中华典藏网

《左传》“敷”作“布”。优从人,俗文。说见前。1Ib中华典藏网

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1Ib中华典藏网

《大戴礼》“骏厖”作“恂蒙”,“龙”作“宠”,“敷”作“傅”。1Ib中华典藏网

入其阻1Ib中华典藏网

《说文》“ ”作“ ”,说详《稗疏》。1Ib中华典藏网

右所采引,皆取典籍有全句明文可证据者。若今文沿俗传写,苟简不合六书者,缘其充斥,未遑栉举也。1Ib中华典藏网

《诗经考异》终1Ib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