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桐

- 姓名:那桐
- 别名:字琴轩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7年9月11日
- 逝世日期:1925年6月28日
- 民族族群:
那桐(1857年9月11日—1925年6月28日),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他于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人,由此登上仕途,最后成为晚清时期权重一时的人物。
那桐考中举人后,先是被朝廷任命为户部主事。他籍隶满洲近族,且与当时独揽朝纲的慈禧太后同属一氏。这在满清王朝是相当优越的升官条件,再加上那桐本人极善钻营,因而升迁很快,入仕不久即被保举为四品京堂。待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终于爬上了“大九卿”末座的鸿胪寺正卿,兼领内阁学士。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清廷在剿抚两难的窘境下,竟冒然同时向八国联军宣战。身为国家大吏的那桐明知此举不妥,但又迫于端王载漪等人的淫威,唯恐重蹈总理大臣许景澄、兵部侍郎徐用仪、太常寺卿袁昶等人的覆辙,因此未敢公开提出反对意见。很快,清政府在八国联军的刺刀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八月十四日,北京城沦入敌手,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及一些王公大臣,仓皇逃亡西安。
当义和团涌入京城之时,那桐因未随声附和端、庄诸王的意见,所以处境也很艰难,整日提心吊胆。八月四日,侵略军在攻占天津后,集结两万多人,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推进。载漪为了排斥异己,便向慈禧建议,让那桐前往丰台拒敌。那桐知道肯定会遭失败,但圣命难违,只好勉强为之。
果不其然,双方一接仗,八旗铁骑便在西方近代快枪利炮面前溃不成军。尽管清军和义和团众异常英勇,但丰台还是很快就失守了。那桐仓皇逃回北京城。
在慈禧太后出逃前,那桐奉命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身份,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同奕劻、李鸿章一道,与八国联军议和。
侵略军入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有一次,他们听到一个消息,说东坝这个地方原是一处拳坛所在,现在隐匿着一批义和团众。于是,它们调兵遣将,欲前往征剿,杀个鸡犬不留。那桐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往联军指挥部,交涉此事。他向侵略者解释说,以前该处确是一处拳坛,但早在联军入城前,清政府已将该处“团匪”剿平,现在居于该地的都是一些平常百姓,根本就无“拳匪”夹杂其间,万万不可妄加屠杀。经过他的一番交涉,侵略者迫于毫无证据,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切灾难弥于无形。
在留守京城这段时间里,由于患难与共,那桐成了奕劻、李鸿章等人的亲信。这无疑使他因祸得福,成为其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冬,奕劻向清廷行在上奏,保荐那桐,说他在与联军交涉中办事得体,忠信可用。同年,那桐升任户部右侍郎。
次年九月七日,《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到这时,慈禧太后才稳住心神,讪讪地由西安行宫启跸,回返京师。途中,慈禧太后颁谕,加赏那桐。
两宫回銮后,开始大加调整政府机构。于是,宦海沉浮,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俯首顿足。京中还比较稳定,各省督抚则更换得很厉害。总督迁转了一半,巡抚更调了12省。
那桐是这场大变动中的受益者。和约初订,那桐即被派往日本,向日本政府谢罪。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已得到朝廷的宠信,因为当时被派往德国谢罪的是刚满18岁的醇亲王载沣,也就是后来宣统朝的摄政王。
从日本回国后,那桐兼任内务府总管大臣。此时正值慈禧太后70大寿的前一年,朝廷已颁谕旨,准备明年大肆庆贺一下,以补50大寿被中法战争所冲,60大寿为甲午战争所破坏的遗憾。那桐抓住这一讨好慈禧太后的大好时机,逢人便说:“老佛爷50岁、60岁两个整生日,都让外国人给搅了局,明年70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得好好儿热闹热闹了。”于是,他谋到了主持兴修颐和园与两苑的仪鸾殿的差事,既讨了慈禧的欢心,自己也从中发了一笔横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那桐升任新成立的外务部左侍郎,同时兼充步军统领,管工巡局事。此后几年中,他创办中国的警察制度,参预筑建铁路事宜,并平反了王维勤冤狱,赢得一片颂扬之声。
光绪二十九年(1903),那桐奉命充任驻日副使,辅佐奕劻的儿子——振贝子载振,去参观在那儿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出尽了风头。
在此后几年里,他凭借慈禧太后的恩宠,依附于当时朝中两大权臣——奕劻和袁世凯,从而在仕途上扶摇直上,成为当时政界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光绪三十一年(1905),那桐晋升体仁阁大学士,仍充外务部会办大臣,兼任户部尚书。当时外务部另有两位会办大臣;一位是王文韶,他在那桐调任外务部的同时即被开去会办大臣的差使,以大学士身份管理户部;另一位是军机大臣瞿鸿禨,他几乎每天都在军机处,很少到外务部来。因此,那桐实际上成为外务部的主持者。此外,户部的事儿仍归他管,王文韶只是徒有其名。
在实际主持外务部和户部的同时,那桐还历兼厘订官制大臣、参预政务大臣、变通旗制大臣等差使。光绪三十四年(1908),那桐署民政部尚书。
宣统元年(1909),那桐终于跻身军机处,成为权倾当朝的重臣。次年,他的母亲去世,他上折请求服制,但未能批准,接着便被派充署理直隶总督,成为封疆大吏中的领袖。在直隶任上,他奏请解拨部款修筑凤河,做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儿。
宣统三年(1911),清廷改变官制,那桐被授为内阁协理大臣,奕劻任总理大臣。至此,他上升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此时,革命大潮已呈风起云涌之势,清王朝摇摇欲坠。那桐对这一形势倒是看得挺清,开始抓紧为自己准备后路。他用多年来贪污受贿得来的银子,在北京内城金鱼胡同大肆扩张住宅,将胡同内外原居民、铺户的地基全部买下,聘请日本测绘师代为设计,准备投资50万两白银,建成一所极其优美华丽的西式园庭。时人都道,此宅落成后,恐怕西晋石崇的金谷、南宋贾似道的半闲堂都要相形逊色。有人还戏谑地说,宣武门外丞相胡同,本是奸相严嵩的住址,后人厌恶他,曾将之改名为绳匠胡同;骡马市路北魏染胡同,原为权阉魏忠贤的住所,后因“阉”字有污耳目,遂改称“染”字。至于金鱼胡同,不知将来会改为何名,也许会像上面那两个胡同一样,“幸则名那相胡同,不幸则名那像胡同”。言外之意,那桐的政绩如何,只待后人品评。
不过,那桐在当时那些满族官员中,也算得上是一位略通时务、粗具学识者。当然,他也像一般封建王朝的大吏一样,有着骄奢之风、纨之习。早在当司官时,他就是北京八大胡同的阔客,那里的姑娘背后都昵称他“小那”。后来,他成为当朝权臣后,当然就不便再到那种地方去,不过,他仍不时叫些姑娘来自己府中作乐。此外,他继承了内务府的遗风,精于肴馔,每餐都十分讲究。他的胃口也相当惊人,几盘熊掌、鱼翅,他能毫不费力地全部吃尽。因此,他的厨师每月所领菜金就达白银六七百两之多。
那桐充任内阁协理大臣后不久,即上奏朝廷,以体衰多病为由,请求辞职。朝廷照准,改任他为弼德院顾问大臣。清帝逊位后,他便卧床不起,不久去世,终年69岁。
那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清一统志台湾府
本书系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选辑「台湾府」部分而成,因名之曰「清一统志台湾府」。书分二十四目,曰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明)、祠庙、寺观、名宦(本朝)、人物(本朝)、流寓(明)、流寓(本朝)、列女(本朝)、仙释、土产、番民。书末,今另收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关澎湖与泉、漳二府之资料,作为「附录」。
佩文斋书画谱
一百卷。清代孙岳颁、宋骏业、王原祁、吴暻、王铨等奉敕编纂。岳颁,字云韶,号树峰,江苏吴县人。康熙壬戍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为康熙敕撰,康熙书斋“佩文”,因以书名。凡经史子集、稗官野乘、山经地志、释典道藏,靡不搜举。上自仓颉史皇,下暨近代皆予收录。书画同谱,补古之集录者,洵称钜观。令书断、画断、书史、画史等书皆各自成编,分门列目,凡所征引,皆列出处,便于稽考,为历代书画谱集大成之作。书首“御制佩文斋书画谱序”曰:“朕万几燕闲,披览典册,间临书家名迹,每观前代纪录书画,诸书种类错互,漫无统纪,遂即佩文斋所有者编葺之。使各以类相从,为一百卷。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于此者之姓氏,以至闻人之题跋,历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矣。”是编有关书学部分中,论书十卷,计书体、书法各两卷,书学、书品各三卷,历代帝王书二卷,书家传(五帝时至三国)三十三卷,历代无名氏书六卷(金二卷,石四卷),御制书画跋、历代帝王书跋各一卷,历代名人书跋十一卷,书辨证两卷,历代鉴藏书类四卷。是书系从一千八百四十四种有关典籍中采辑资料而成。每条下各注所出,使一字一句必有所征,而前后条贯,无所重复,亦无所牴牾。裒合众说,各列姓名,而融贯剪裁,如出一手。体例完善,引据详赅,义例精密,分类科学,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备之作。尽管出于奉命编纂,可满足统治者个人嗜好,然收集资料丰富,足资后世书画研究者参考。有康熙戊子内府刊本、静永堂刊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光绪五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近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傅氏杂方
方书,一卷,清傅山撰。
医说
医史、医话著作。10卷。南宋·张杲撰辑。刊于1224年(嘉定17年),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出现是比较早的。张氏博览群书,寻觅见闻,锐意搜辑医事典故,凡涉于医者,则分类录载。及至晚年,犹搜访不辍,共历时30年,将“目览之文,耳听之说”编成此书。书中广泛集录了南宋以前各种医著及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及多种病证、养生等49类。卷首为“历代名医姓氏”,共载自上古至五代唐慎微一百四十六位医家姓名、传略,按年代顺序排列,显示了较高的史学水平。书中汇聚了许多具有生动情节的医话、医案,发人深省,增长学识。如赵学敏《串雅·序》中提到的“欧阳修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的故事即卷六“车前止暴利”和卷四“治痰嗽”,成为盛赞民间医药的佳话。另外还记载了不少怪疾险证,奇方异治,增广读者见闻,并保存了民间医学和有关卫生保健健论述。全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受到读者的赞赏,但其中也辑有一些佛、道宗教的迷信内容。现存有最早的宋刊本。明代刻本《四库全书》本。国外有日本、朝鲜版本。另外,明代俞弁仿此体例,写成《续医说》10卷。
壬午功臣爵赏录
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后附壬午功赏别录。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壬午即建文四年,革除后称洪武三十五年。是年燕王登极,封赏靖难功臣,藏其籍于有司。正德七年,穆官礼部,简视故牍,因编此二录。事载二录后都穆之书。
消除烦恼的方法
《智慧100—消除烦恼的方法》一书是圣严法师从佛经中辑出的100则偈语汇集,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用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正确地对待生活,破除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 如何应对危机,圣严法师教导我们: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