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 姓名:李鸿章
- 别名:字渐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合肥人
-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
- 民族族群: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1844年考中举人,184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随曾国藩“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是其得意门生。1853年随同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籍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去江西建昌充曾国藩幕僚,1861年11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受命赴庐州(今合肥)以团练为基础,编练一支有6千人的地主武装淮军。淮军的军制完全按照湘军的系统,是湘军所派生出来的。“营伍之法,薪饷之数,悉仿湘勇章程。”1862年4月,依靠上海“中外会防公所”的财政支持和英国轮船的护送,率淮军自安庆抵上海,被任为江苏巡抚。在英、法、美侵略者的支持下,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淮军,伙同英人戈登统领的“常胜军”,以上海为基地,攻占太平天国苏南属地,残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64年8月,因绞杀太平天国“有功”,封一等肃毅伯。1865年,清政府命李鸿章为两江总督,1866年11月继曾国藩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河南、山东等地进剿捻军,淮军6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李鸿章的势力遍及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掌握清政府的外交、经济、军事大权,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巩固清朝的反动统治和残酷镇压人民,从60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成为“洋务派”的主要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60年代到90年代,他依靠外国侵略者的帮助和那拉氏、奕䜣的支持,先后举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一些民用工业,重要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扩充淮军势力,他利用海关税收购买军火和军舰,建立了一支北洋海军。李鸿章顽固地维持中国的半殖民地秩序,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妥协退让,一味“谦卑逊顺”,推行民族投降主义。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1876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避战求和,被动挨打,招致战争失败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了卖国的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10月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年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的身份,前往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为沙俄巨额贿赂所收买,签订卖国的《中俄密约》,允许沙俄修筑中东铁路,给沙俄以必要时运兵过境的权利。1899年12月调署两广总督,第二年5月实授,7月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时,在两广总督任内,支持张之洞、刘坤一合伙搞“东南互保”,力主与帝国主义妥协,联合镇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和奕劻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通过这个卖国条约,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1年病死,遗著辑为《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所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出版于1847年,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苡的中译本。小说叙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刺克利夫是个被恩肖收养的弃儿。恩肖的儿子辛德力视他为奴仆,恩肖的女儿加瑟琳却与他相爱。后加瑟琳出于无奈嫁与阔少林顿,死于难产。希刺克利夫愤然出走。几年后归来已十分富有。为了对恩肖和林顿两家进行报复,他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萨贝拉,肆意虐待她,甚至虐待伊萨贝拉为他生的儿子。他还不惜加害于加瑟琳遗留的女儿小卡瑟,强迫病危的儿子和小卡瑟结婚。儿子死后,他独霸了恩肖和林顿两家的财产。在完全达到复仇的目的后,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小说最后,主人公在寂莫与空虚中悄然死去。埋葬在加瑟琳的墓旁。以残酷手段进行报复导致的这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私有制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而个人的消极反抗则最终遭到失败。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盈缩,以及治乱之所以倚伏,理欲之所以消长,先王制礼作乐、画井封疆,一切推本于图书”。作者认为图、书是天地阴阳之象,《易经》之所以能 “成变化而行鬼神”,原因全在于图、书之象与数。所以,本书以朱熹《周易本义》所附之九图为基础,推衍为十二图,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其中对圆图、方图的解释,皆与道教易相吻合。此书可谓《皇极经世》之支流,陈抟、邵雍图书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已为“道藏”所录,有 《正统道藏》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题称「翼真坛副演教师何守澄撰」。何守澄即南宋净明道道士何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南宋绍兴辛亥年(1131),许真君(许逊)降临江西西山(今南昌新建县)玉隆万寿宫,「发明道要,说〈气镜〉、〈神印〉二篇」。何守澄据真君所说,编成是书。书分二篇:〈神印〉篇叙说净明教义及用神印伏魔之法,内载伏魔神印图式及用印口诀;〈气镜〉篇言服气炼神之法。
己酉避乱录
一卷。宋胡舜申(详见《乙巳泗州录》)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平江,宣抚周望出走。时胡舜申之兄舜陟举家避难。本书即记此事。书中颇有对韩世忠不满之词。近人陈懋恒为本书作《校勘记》一卷。有《京口掌故丛编初集》本。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明清之际王夫之撰。成书于清康熙八年(1669)。上下两卷。系续南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而作。论成公二年“辟司徒之妻”至哀公十一年“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共50则事,持论平允,论史有识,但亦有立论欠周,考之不审者。就《左传》所记历史事件来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观点。提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的思想。认为“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人有可竭之成能”。指出人如果“任天而无能为”,不发挥“竭天”的能动性,则“无以为人”(卷下)。收入《船山遗书》,有金陵本和太平洋本。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1卷,嘉兴大藏经,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大庾禅师住天台景德国清禅寺语录,侍者显裕等录清行韬说,显裕等录,有塔铭,行略(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