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

- 姓名:向警予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溆浦人
- 出生日期:1895年9月4日
- 逝世日期:1928年5月1日
- 民族族群:土家族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女,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原名俊贤,化名易夏氏,笔名振宇。湖南溆浦人,土家族。191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4年转入周南女校,结识蔡畅、蔡和森、毛泽东。1916年毕业,回家乡任溆浦县立女校校长。1918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带领学生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10月发起成立“周南女学留法勤工俭学会”。是长沙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倡人。12月,和蔡畅、蔡和森从上海起程赴法。1920年2月进入蒙达尼女子中学读书,研究马克思主义,探求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有关妇女的解放问题。1920年5月与蔡和森结婚。7月参加留法新民学会会员的蒙达尼会议,支持蔡和森关于进行俄式革命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1921年,先后参加留法学生的“二、二八”请愿斗争、为争取女子读书权利而组织“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的活动以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向法国大借款的斗争、要求开放中法里昂大学的斗争等等。当蔡和森等人被法国警察武装押送回国后,向警予也在1922年年初回到上海。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从事妇女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的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发表大量关于妇女运动的文章。1925年10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回国,在武汉市总工会、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汪精卫叛变革命以后,向警予不顾个人安危,留在中共湖北省委主编地下刊物《长江》。八七会议以后,她在武汉会见了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等三位同志,代表湖北省委传达了秋收暴动的计划,否定原夏曦要他们丢掉队伍只身追赶南昌起义部队的意见,使这支部队成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4月12日被引渡到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倍受酷刑,坚贞不屈,5月1日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警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刻中丞肖岩刘公遗稿
诗文集,明刘良弼撰,十卷,今台北傅斯年图书馆存明万历十二年(1584)刊本。 刘良弼,字赉卿,号肖岩。江西南昌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进士,初任金坛县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选云南道御史,六年(1572)五月,在张居正“附保逐拱”浪潮中,刘良弼为其座主高拱大鸣不平。万历四年(1576 年)巡按天顺,六年(1578 年)升大理寺右寺丞,八年(1580)转右少卿,十年(1582)任太仆寺卿,十一年(1583 年)改光禄寺卿,升巡抚广西右佥都御史。
读书后
明王世贞(1526—1590)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是书原为四卷,乃其侄王士騄校订。《四部稿》及《续稿》中均未载。后吴江许恭又采录《四部稿》中题跋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遂并为八卷。卷首有陈继儒序,卷末有徐亮、王士騄跋。陈序比之为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有明启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金石史
二卷。明郭宗昌编撰。郭宗昌,字允伯,华州 (今属陕西省)人。平生笃好金石文,与同时周至赵崡,都以搜集古刻为事。他在住地的白崖湖上,筑一亭子,亭子上的廊柱、柱基、屋基等处,刻满了各种铭赞,都是自己书写和刻石。上卷起周秦迄隋唐;下卷载唐碑二十余种,还著录宋绛州“夫子庙记”一篇。此书以论书法为主,不甚考究史事。书中考证衡岳碑、比干墓、铜盘铭、季札碑、天发神谶牌、碧落碑等条,都有较好的见解,能确指其伪。但有的论说,明属偏颇,所据不确,不足为信。孙承泽虽多有批评,但他在作《庚子销夏记》,论列诸碑时,用了郭书中很多考释材料和论语,足见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传本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
伏瘟证治实验谈
本书为蒋璧山社友惠寄新著稿本,发明瘟证之由伏邪蕴蓄而成之理,及其治之之法,皆从实地经验所得而成书,并非凭空立论为理想之文章,故名《伏瘟证治实验谈》。计分病原、症状、诊断、治疗四大纲;而于治疗中,又分初起期、中泛期、终后期三期。以科学的方法,编国医之载籍,沟通新旧,融冶中西,允称医界津梁,堪作后学圭臬! 刊行于世,当必为中西学者并重视焉。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三士友随是非而去取之。”故原注假托名氏、撰造事实者,皆删削不载。比如“世有称东坡事实者(案当作老杜事实),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语气首末出一口,盖妄人伪托以欺乱流俗者”,均不载。是书曾噩刊版,字大如钱,最为善,系宋版中绝佳者。《四库全书》本据此。有内府刊本、北宋小字本、绍兴中吴若本、明初刊本、照文张氏影宋本、《四部丛刊》本等。
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一卷。明李清撰。《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记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明将毛文龙事。明毛文龙据兵皮岛,与清暗地勾通,不听号令,且冒兵克饷,扰害辽东、登莱、高丽及海上商民。袁崇焕于给赏阅武之机,劝说商议3日无效,遂设计将毛文龙捉拿斩首,将皮岛之兵收抚。书用日记体,始于袁崇焕舟出宁远赴皮岛,止于还抵宁远城之日。李清时为辽东督师袁崇焕客,书中详记斩毛文龙经过事迹及袁诘责毛文龙语,与《明史·袁崇焕传》略同。但《明史》所载毛文龙十二罪,有些是袁崇焕专杀后奏报之词,为《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中所不载,或非当日之事。李逊之《崇祯朝纪事》记袁崇焕斩毛文龙,认为纯出己意。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极称文龙有牵掣清兵之功,当时朝中颇有议论。袁崇焕后日被杀,祸伏于此。今世有些学者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亦有各种议论,认为毛文龙旧部孔、耿、尚之流叛明附清,根源于此。考据现存《满文老档》中,毛文龙与后金往来书信中语,确见毛文龙并非仅是输诚通好,而是表有叛明附清之意图,毛文龙被杀并非冤案。《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有朱衍庐《明季野史十种》旧抄本,题为《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朱希祖《忝离余话》旧抄本,题为《毛文龙被杀始末》,较常见的有《荆驼逸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