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

向警予
  • 姓名:向警予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溆浦人
  • 出生日期:1895年9月4日
  • 逝世日期:1928年5月1日
  • 民族族群:土家族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女,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原名俊贤,化名易夏氏,笔名振宇。湖南溆浦人,土家族。191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4年转入周南女校,结识蔡畅、蔡和森、毛泽东。1916年毕业,回家乡任溆浦县立女校校长。1918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带领学生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10月发起成立“周南女学留法勤工俭学会”。是长沙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倡人。12月,和蔡畅、蔡和森从上海起程赴法。1920年2月进入蒙达尼女子中学读书,研究马克思主义,探求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有关妇女的解放问题。1920年5月与蔡和森结婚。7月参加留法新民学会会员的蒙达尼会议,支持蔡和森关于进行俄式革命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1921年,先后参加留法学生的“二、二八”请愿斗争、为争取女子读书权利而组织“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的活动以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向法国大借款的斗争、要求开放中法里昂大学的斗争等等。当蔡和森等人被法国警察武装押送回国后,向警予也在1922年年初回到上海。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从事妇女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的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发表大量关于妇女运动的文章。1925年10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回国,在武汉市总工会、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汪精卫叛变革命以后,向警予不顾个人安危,留在中共湖北省委主编地下刊物《长江》。八七会议以后,她在武汉会见了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等三位同志,代表湖北省委传达了秋收暴动的计划,否定原夏曦要他们丢掉队伍只身追赶南昌起义部队的意见,使这支部队成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4月12日被引渡到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倍受酷刑,坚贞不屈,5月1日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警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艺林汇考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撰。他采集各种书籍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分类编撰而成。分为五篇,每篇下有子目。栋宇篇十目: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棚、沟涂;服饰篇八目: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裈袴、履舄、缯布;饮食篇六目:饔膳、羹豉、粉饎、炰脍、酒醴、茶名;称号篇十一目: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仅存琼花一目。共三十六目。《栋宇》等前四篇都有作者题词,所论颇为精赅,唯《植物篇》独无,可能是尚未完帙。所引证资料注明出处,甚为翔实。对于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清康熙二年(1662)吴江沈氏刻本、乾隆十六年(1571)重刻本、《四库全书》本、1998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红楼圆梦

红楼圆梦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31回。临鹤山人(《楔子》中自称梦梦先生)撰。嘉庆十九年(1814)有红蔷阁写刻本刊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附“六如裔孙”题序。书中写林黛玉复活后,适逢清江决堤,因以10万石米粮救济灾民,被皇上封为淑惠郡主;贾宝玉还俗归来,助贾政收拾水灾遗害,使沿江堤坝合龙。宝、黛俱建不世之功,奉命完婚。圣旨谴责薛宝钗与宝玉之婚姻系冒黛玉之名而成,故将宝钗遣返母家。后得黛玉多方周旋,宝钗才得再返贾府。宝、黛感怀晴雯代人受过、被谗惨死,于大观园内为建芙蓉祠以记之。宝玉受皇命重任,在黛玉臂助下,先平沧州盐枭之乱,又靖浙东洋匪妖气,而被封尚书。荣国府再度中兴。贾惜春更名仲春被召入皇宫为贵妃,贾政位居文华殿大学士,告老后由宝玉接替。宝玉的尚书缺,由贾兰补授。真是满门富贵、极尽荣华。芙蓉仙晴雯在审理王善家的、王熙凤、花袭人过程中,把他们丑的、伪善的面孔揭示无遗。连贾母、元妃也在蓉仙面前,为生前曾拆散黛、宝婚姻而认错谢过。该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局善恶,几乎都一一作了交代。凡原书中之所不平者,莫不大快读者之心,如抑宝钗、袭人,扬晴雯、黛玉;使天下有情者均成佳偶,使薛蟠、贾环辈邪恶者均无善终。书中多富贵淫逸生活的铺叙及天命报应、神鬼符咒的妄说。名为《红楼圆梦》,实与曹雪芹《红楼梦》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

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

诗别集。二十卷。清史梦兰撰。此书皆为史氏自撰宫词,起自上古有熊氏,下迄明末,凡一千五百首,每首均详注史事,以与诗相印证。意欲以宫词之体综述五千年治乱兴衰,以为读史之助。故于每朝之前,皆列其统系,以便于掌握。许乃普序云:“其词绮丽,其气流逸,其韵铿锵,富于征引而无摭拾故实之迹,长于讽刺而有和平忠厚之风。令阅者晓然于正变之义,慨然于治乱之故。四千馀年兴亡一辙,莫不为之击节而歌,掩卷而泣,听其弦外之音,味其言外之旨,无声有声,如怨如诉,诗之教也。亦史才也。”可见作者较为成功地把诗与史结合起来。近人徐世昌谓其咏史之作“冲和朴厚,无轻佻噍杀之音”,并多警句(见《晚晴簃诗汇》)。此集有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是“清季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先生在清廷灭亡之后不久写的一部笔记,发表在《东方杂志》第11卷第5号至第13卷第2号,共有五百一十五则。辛亥革命之后,况周颐流寓上海,自称“遗老”,不再理会政治。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全书内容广泛,以清代宫廷轶闻、朝野逸话、典章制度为主,稍及前代历史。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后有单行本行世。今据《东方杂志》原本整理。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一卷,附苾刍习学略法一卷,元跋合思巴集,有序跋。(碛二目)

俱舍论颂疏义钞

俱舍论颂疏义钞

俱舍论颂疏义钞,六卷,唐慧晖述,日本佚名题记,内题论下有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