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黄郛
  • 姓名:黄郛
  • 别名:字膺白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上虞县
  • 出生日期:1880年3月8日
  • 逝世日期:1936年12月6日
  • 民族族群:

黄郛(1880年3月8日—1936年12月6日),字膺白。原籍嘉兴县,1880年3月8日生于上虞县。幼年丧父后随母亲流寓杭州,自小在杭州接受慈善教育。1896年补钱塘县学生,故自称钱塘人。1904年春入浙江武备学堂。1905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同年加入同盟会,并奉黄兴之命与李烈钧等联络在军事学校学习的同盟会员组织“丈夫团”,以保守秘密以备将来回国掌握军事实力。1908年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1910年毕业回国,进入清廷军咨府第二厅,负责筹办军事官报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南下上海,成为陈其美的助手。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后改番号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兵站总监。后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主动遣散所部二十三,并协助江苏都督程德全大规模遣散革命军。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与陈其美在上海响应,失败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后逃亡日本,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离开日本前往南洋,后赴美国。1915年底护国战争起,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护国战争结束后定居天津,一面与北洋军阀政客交往,一面编著《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欧战后之新世界》两书,引起外界的注意。1920年为徐世昌大总统捉刀,编成《欧战后之中国》。1921年初由徐世昌资助出国游历,在美国时被聘为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署理北洋政府外交总长;9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0月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代理国务总理;11月3日始又以代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至11月24日段祺瑞复出。1926年11月应蒋介石邀请南下。1927年5月任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8月13日随蒋介石下野。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5月日军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时任外长的黄因应对无方被免职。此后隐居上海、莫干山等地。1932年6月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在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发行《复兴月刊》。1933年4月受蒋介石委托与日本频繁接触;5月出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主持签订中日《塘沽协定》,承认日本侵略长城及山海关以北地区合法化,使华北门户洞开。1934年又与日伪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协议,变相承认伪满洲国。同年12月任内政部长。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1936年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6日在上海病故。

黄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

文选

文选

南朝梁萧统编。三十卷。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所以本书又称《昭明文选》。统生而颖慧,博览群书,文思敏锐。招聚文学之士,编纂自先秦到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家的各体文学作品成集,即传世的《文选》。选录先秦至梁初诗文辞赋、史书论赞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五十二篇。按文体分三十八类,包括了先秦以来的重要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资料。唐显庆时李善为之作注,析为六十卷,注文侧重本事、典故、训话,价值颇高,其征引古书达一千六百八十九种,为后人考证、辑佚古籍提供了大量资料。收诗、文七百余首、篇,选收标准受刘勰文学思想影响颇深。起白先秦,止于梁。略古详今,晋、宋以来作品收得较多。分为诗、赋、表、启、赞、论等三十九类。不收经、子,史书也仅收“义归乎翰藻”者。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许多作品借此保留下来。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以文化形态史观系统阐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和前途的著作。认为人类文化可分为七个独立的文化系,每个文化系只有一个生命周期,而中国文化系历经四千年,独具二周。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此前为第一周文化,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文化的时期;此后为第二周文化,其特点是沿袭秦汉的制度,但外来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兵、家族和元首(皇帝)是民族文化最基本的问题,“兵可说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问题,家族可说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元首可说是政治的基本问题。”然而,中国自秦汉以下的第二周文化不尚“武德”,是“无兵的文化”,因此,导致了中国文化的衰落。抗日战争是中国从文化第二周转入建设第三周崭新文化伟业的时机,而“新生”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尚武”和“尚兵”。只要重新恢复战国时代文武并重的文化,抗战建国和第三周文化就必可实现。现有重印本。

杨氏家藏方

杨氏家藏方

方书。南宋杨倓撰。二十卷。倓字子靖,崞(今山西原平)人。官签书枢密院事,昭庆军节度使。兼通医学。将家中所藏医方及古方验证有效者,按病证分别门类,编成此书,初刊于淳熙五年(1178)。卷一至卷二,诸风,包括中风、癫痫、头面风等方; 卷三,伤寒、中暑、疟疾、积热方; 卷四,风湿、脚气、秘涩方; 卷五,一切气、积聚、心腹痛方; 卷六,脾胃方; 卷七,泄泻、痢疾、泄痢方; 卷八,痰饮、咳嗽方; 卷九,补益、痼冷方; 卷十,虚劳、心气、消渴、水气蛊胀、小肠疝气方;卷十一,眼目、咽喉、口齿方; 卷十二,疮肿方。卷十三,肠风痔漏方; 卷十四,折伤、丹药方; 卷十五、十六,妇人方; 卷十七至卷十九,小儿方,有急慢惊风、诸疳等十三类病证方; 卷二十,杂方、汤方。凡四十九类,载方一千一百一十一首。所选多属宋以前医方,有较少见者。内容丰富,纲目清晰,便于应用。对研究宋以前用方及临床参考均有价值。有元种德堂刊本,日本松枝元亮辑安永六年(1777) 活字印本。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圆澄注。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注释书。在释第一品中,作者认为:法分五教,说有五时,此经“准贤首所判,第四顿教,大乘所收,在方等之时”。本书撰成后,即刻本流通。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柰女耆婆经

柰女耆婆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捺女耆域因缘经同本,其文少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