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 姓名:黄郛
- 别名:字膺白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上虞县
- 出生日期:1880年3月8日
- 逝世日期:1936年12月6日
- 民族族群:
黄郛(1880年3月8日—1936年12月6日),字膺白。原籍嘉兴县,1880年3月8日生于上虞县。幼年丧父后随母亲流寓杭州,自小在杭州接受慈善教育。1896年补钱塘县学生,故自称钱塘人。1904年春入浙江武备学堂。1905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同年加入同盟会,并奉黄兴之命与李烈钧等联络在军事学校学习的同盟会员组织“丈夫团”,以保守秘密以备将来回国掌握军事实力。1908年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1910年毕业回国,进入清廷军咨府第二厅,负责筹办军事官报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南下上海,成为陈其美的助手。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后改番号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兵站总监。后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主动遣散所部二十三,并协助江苏都督程德全大规模遣散革命军。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与陈其美在上海响应,失败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后逃亡日本,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离开日本前往南洋,后赴美国。1915年底护国战争起,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护国战争结束后定居天津,一面与北洋军阀政客交往,一面编著《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欧战后之新世界》两书,引起外界的注意。1920年为徐世昌大总统捉刀,编成《欧战后之中国》。1921年初由徐世昌资助出国游历,在美国时被聘为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署理北洋政府外交总长;9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0月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代理国务总理;11月3日始又以代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至11月24日段祺瑞复出。1926年11月应蒋介石邀请南下。1927年5月任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8月13日随蒋介石下野。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5月日军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时任外长的黄因应对无方被免职。此后隐居上海、莫干山等地。1932年6月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在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发行《复兴月刊》。1933年4月受蒋介石委托与日本频繁接触;5月出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主持签订中日《塘沽协定》,承认日本侵略长城及山海关以北地区合法化,使华北门户洞开。1934年又与日伪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协议,变相承认伪满洲国。同年12月任内政部长。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1936年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6日在上海病故。
黄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
藏传佛教研究著作。李安宅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作者1938年赴甘肃拉卜楞寺进行了长达3年的实地调查。1947年~1949年赴美、英教书和考察期间撰成此书,英文稿件寄至美国耶鲁大学,未能出版。80年代初,作者将保存的英文稿副本译成汉文。1985年作者逝世后,由遗著编委会整理出版。共分4编、17万字。前3编8章介绍藏传佛教的历史和各种教派。第4编9章~15章是全书重点,详细研究、介绍了拉卜楞寺及其施主、寺院组织、主要神佛、训练和课程、公开聚会等情况。被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研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获199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
北宋词境浅说
本书曾为俞陛云旧作《宋词选释》的一部分,共收宋词三十五家、二百八十一首,基本涵盖了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词作。作者对书中所选词作不仅加以笺释,而且剖析层次脉络,指出其关键和精警所在,兼及词人逸事,考证故实,有时还参引前人评介,其高卓精深的词学造诣和鉴赏力在仿佛信口道来的“循文申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玉山璞稿
诗别集。元顾瑛著。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所作曰:“虽生当元季,正诗格绮靡之时,未能自拔于流俗。而清丽芊绵,出入于温岐李贺间,亦复自饶高韵,未可概以诗余斥之。”今存《四库全书》本。汲古阁《元人十二种诗》有《玉山草堂集》二卷集外诗一卷;另《宛委别藏》、《读画斋丛书》、《丛书集成》均有《玉山璞稿》二卷本。《元诗选》初集辑有《玉山璞稿》一卷,录其诗一百四十六首。
北大历史讲座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北大历史讲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讲述史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用全新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既吸取了从前的经验,又为将来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细品。
珠江名花小传
名流和者数十辈。玉珊生制《珠江纪事》序,余又为记,以传其事云。
太子刷护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太子和休经皆大宝积经阿阇世王子会第三十七之异译。刷护和休皆太子之名,宝积经译为师子。太子见佛而问答,佛与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