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

李劼人
  • 姓名:李劼人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成都人
  • 出生日期:1891.06.20
  • 逝世日期:1962.12.24
  • 民族族群:

李劼人(1891.06.20-1962.12.24),现代著名作家和四川早期报刊活动家。四川成都人。1891年6月20日生。原名家祥,笔名老懒、懒心、抄公、菱乐、云云等。9岁时因父亲在江西候补,随母亲到南昌。14岁时父亲病故,又回到成都老家。1907年考入华阳中学。1908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附属)中学堂,与王光祈、曾琦、郭沫若、周太玄、魏嗣銮、蒙文通、张煦等同学。1911年曾以该校学生代表资格参加四川保路风潮。1912年春从中学毕业,应邀担任成都《晨钟报》的采访任务,始改名为李劼人,所撰处女作讽刺短篇小说《游园会》在该报分期发表后,受到社会好评。1913年末,随舅父先后在泸县、雅安县政府第三科(教育)任科长。1915年8月回到成都,用“老懒”笔名在《四川公报》增刊《娱闲录》文艺半月刊发表《儿时影》等4篇小说。10月6日,《四川公报》更名为《四川群报》出版,《娱闲录》也改刊在《四川群报》附张上。他被该报聘为主笔,继而编辑该报副刊和“国内新闻”,除撰写反袁的短评、杂感等评论文章外,还发表消息和适合报纸刊载的小说。到1918年4月29日《四川群报》被封为止,在报上用“老懒”笔名共发表短篇小说百多篇,其中包括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丑行的系列小说《盗志》40多篇。同时,又在成都《国民公报》发表讽刺投机钻营者的小说《做人难》和《续做人难》等篇。1918年7月1日,《川报》在成都创刊,担任该报社长兼总编辑,聘请王光祈、周太玄、曾琦分别担任驻北京、上海、日本记者。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把王光祈发回的大量电讯、通讯和文章在报上刊载,对在四川传播五四精神影响甚大。1919年6月15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借《川报》地址正式成立,担任分会书记兼书报管理员。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总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被推为《少年中国》月刊的编译员。7月13日,成都分会机关报《星期日》周报在成都创刊,担任编辑并撰写《〈星期日〉宣言》、《本报的过去和将来》等文章,到赴法前共编辑7期。8月末,将《川报》职务交给卢作孚、《星期日》的职务交给孙少荆,即离开成都经上海去法国。年底到达马赛,1920年1月15日抵达巴黎,参加周太玄、李璜主持的巴黎通讯社工作。不久,通讯社关门,他一边作工,一边编辑《华工旬刊》,并积极向成都的《川报》、《星期日》、《国民公报》等撰写大量的国际通讯和评论,向《少年中国》、《少年世界》、《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撰写文章和小说,以稿费维持生活。先后进过蒙北烈大学和巴黎大学。1924年8月回国。10月回到成都,仍任《川报》主编,撰写评论,发表《编辑室的风波》等优秀短篇小说。不久,报纸遭杨森封闭,他也被宪兵司令部逮捕,关押8天后经卢作孚等人营救获释。继后,在家里潜心翻译和写作。1925年9月,张澜出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他到校担任教授,半年后兼任文预科主任。同年,几个朋友打算办报,为解决印报的纸张问题,他提议集资创办机器造纸厂,后与王怀仲合办嘉乐纸厂,出任董事。1926年春,主编成都《新川报》文艺副刊,发表《今日!今日!》等文章。1927年5月1日,社会民主党机关报《民力日报》在成都创刊,他受社长孙倬章之邀,担任该报总编辑。6月5日,为赴乐山参加嘉乐纸厂成立典礼,其总编辑一职暂由社长孙倬章兼任。8月15日,专任刷新后的《民力日报副刊》编辑。1930年夏,因校长张澜离去,也辞去教授职务。1931年在成都几个中学教书糊口。1933年3月,到重庆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工作,担任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1935年5月,辞去厂长回到成都,受任嘉乐纸厂董事长,并“立志以写小说为专业”。先后创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3卷)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1937年12月5日,《战旗旬刊》在成都创刊,为撰稿人之一。1939年1月14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成立,当选为理事。2月16日,会刊《笔阵》半月刊创刊,为该刊编委之一。曾捐款资助地下党油印新华通讯社广播稿,有时还化名撰文在报上发表。5月嘉乐纸厂厂长王怀仲被日机炸死后,以主要精力抓纸厂工作。1941年4月后,出任该厂董事长兼总经理。1943年4月辞职回成都,创办《风土什志》月刊。1947年主编《四川时报》副刊《华阳国志》,并撰发刊词。5月9日,成都《新民报》副刊《天府》出版,应约撰写长篇连载小说《天魔舞》。建国后,历任全国和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和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副市长等职。1962年12月24日在成都病逝。其平生主要著作汇集为《李劼人选集》(共5卷8册)出版。

李劼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编年史

编年史

古罗马的历史著作。塔西佗著。有多种文字版本,中译本由王以铸据英国洛布古典丛书1951年再版的英文本译出,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记载了罗马帝国初期的历史。原书18卷(一说16卷),今存12卷,且有的卷不全。中文本约50万字。第1、2卷写奥古斯都的死和提贝里乌斯继位,军队的哗变和叛乱,日耳曼尼库斯镇压日耳曼人的“功勋”、凯旋、被派往东方和死亡。第3卷写阿格里披娜控告披索毒死其夫,提贝里乌斯推荐尼禄为皇储及其隐居,各地的动乱和战争。第4卷写谢雅努斯为非作歹,阿非利加战争,色雷斯暴动,弗里喜人叛乱,罗马大火。第5卷写提贝里乌斯指控阿格里披娜和尼禄,伪杜路苏斯骗局。第6卷写提贝里乌斯荒淫暴虐和死亡,卡帕多奇亚叛乱,罗马的案件、迫害、动乱和大火(第7至10卷失传)。第11卷写罗马与日耳曼人的战争,美撒里娜被杀,帕尔提亚人的骚动。第12卷写阿格里披娜专权,克劳狄被皇后毒死,尼禄继帝位,不列颠叛乱。第13—16卷写尼禄的放荡和为非作歹。本书对皇帝、廷臣和官吏的罪恶的揭露和鞭挞对后世欧洲文学和史学者有深远影响。作者治史态度严谨,书中史料来源广泛而可靠,或直接引自档案,或来自作者亲自调查,故本书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但本书在史料取舍上有片面性,如只写皇帝罪恶,不写其文治政绩;只推崇英雄人物,对群众则持鄙视态度。

<资本论> 研究

<资本论> 研究

《<资本论> 研究》由王亚南所著,初版于 1949 年。王亚南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在内容上,该书以《资本论》为核心,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书中不仅系统阐释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从商品、货币、资本等基础概念出发,逐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还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对《资本论》的理论进行本土化解读与拓展。王亚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揭示其经济落后的根源,为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书中对《资本论》各卷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剖析,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和历史背景,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把握马克思的经济思想精髓。

朝野佥载

朝野佥载

笔记小说集。唐张鷟撰。原二十卷,今本六卷,又作三卷。记载隋唐两代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对当时朝政颇多讥评,也记述了不少神鬼怪异之事和琐语琐闻。其中亦多怪诞不经的传说。但因究属第一手材料,故不记载为《资治通鉴》所取。鷟死于玄宗开元年间,书中有若干条记载开元以后事,系当后人所窜入。197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系据《宝颜堂秘笈》、《说郛》等本校点,并附有补辑。今人赵守俨有《张鷟和<朝野佥载>》,载《文史》第8辑。

红岩

红岩

长篇小说。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革命者的斗争事迹为素材。两位作者都是这场斗争的亲身经历者。解放战争后期,中共重庆市委出版地下《挺进报》,传布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敌人惊恐万分,加紧搜查。由于甫志高叛变,许云峰、成岗、江雪琴、刘思扬等先后被捕,关进“渣滓洞”、“白公馆”。面对凶狠残暴的国民党特务,共产党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云峰一次次挫败特务头子徐鹏飞的威逼利诱,并以惊人的毅力用手指抠松地牢石墙上的条石,为同志们开辟了越狱通道。江雪琴身受毒刑,始终顽强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华子良装疯15年,完成了长期隐蔽和地下党游击队建立联系的特殊任务。狱中同志还以集体绝食、为被特务打死的战友开追悼会、新年联欢等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开始了大屠杀,江雪琴和许云峰英勇就义,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笼,与前来接应的华蓥山游击队胜利会师。小说用血与火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尽管斗争十分艰苦,尽管敌人非常残暴,但共产党人却始终洋溢着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小说把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样性统一起来,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境界,塑造了英雄群体形象。对反面人物如徐鹏飞等也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显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性格特征。全书构思精巧,场面广阔,叙述清楚,描写生动,构成一部宏伟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史诗。小说先后印刷26次,发行量达7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多种戏剧,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

大漠英雄

大漠英雄

本文系述一位少年英雄,国亡家破,不甘屈膝虏廷,约集同志戚友,率领千余驼队,逃往新疆投一老友。行经戈壁,忽遇狂风黄沙之险,半夜又降大雪,人马驼队齐陷冰雪之中。幸得异人解救,命所豢灵禽乌鹏开路,始脱奇险,于沙漠中忽得世外桃源。当地筑有铁堡,境内良田万顷,遍地桑麻。景既灵秀,人更武勇。时往天山采药行猎,养有不少珍禽异兽。主人文武全才,虽具无上威权,但其部属居民,无行动限制而各忠其主人,无严刑苛政而赏罚严明。无论上下亲疏,一体遵守。又擅森林、矿山、佃渔。畜牧之富,人无弃材,地无弃利。人人均有娱乐,而不荒嬉废时;人人均勤职守,而不劳苦疲乏。政令虽发诸一人,而集思广益,议成于众,上下无所扦格,方付实行,朝令夕施,下情咸可上达。平庸者各以所能,而事其事。老少疾病、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有智力者,设有尊崇贤能之典,不限私财,但必使为国用。不设牢狱,而民知廉耻,死非所畏,而独畏法。以故全境人民安乐,上下亲如一家。主人乃天山大侠,隐居避世。所生一女,精于剑术,美艳如仙,与少年英雄结为夫妇,演出许多惊险新奇、可歌可泣之事。

俱舍论疏

俱舍论疏

唐神泰述,日本藏印题记,具云阿毘达磨俱舍论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三册。略称泰疏。原本已不存,而原本之卷数有三十卷之说,有二十卷之说,今仅残存七卷,即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七等七卷。神泰之传记不明,仅知其为玄奘之高徒,普光之先辈。其文词舒述简洁,所说稳健,普光之俱舍论记(略称光记)承神泰之说颇多,如俱舍论一部大科完全继承神泰之说。世称神泰疏及光、宝(普光、法宝)二记为俱舍论三大注释之书。